网上有一位90后姑娘患有气球恐惧症,看到气球就会身体抽搐、口吐白沫、呼吸困难。对她来说,每逢重大节日,满大街的气球就是巨大的折磨。
恐惧症发作常伴有明显焦虑、紧张不安、心慌、出汗等症状。患者通常会有特定恐惧对象,知道恐惧反应不合理,却不能防止和控制,总能找到推动恐惧继续的借口。
陈晓冉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姑娘,私底下和姐妹们聊得相当好。一到公众场合,她便完全失去平时的从容,说话声音发颤,双腿瑟瑟发抖,一句通顺的话都说不出来。心理医生确认她患上了“演讲恐惧症”,陈晓冉十分不解,自己性格大大咧咧怎么会这样呢?
陈晓冉小时候经常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举手时热情洋溢,结果却没有获得夸奖,心底积攒了自卑。看似十分外向,其实内心封闭。
恐惧症诱发因素往往不是立刻生效,而是随着成长植入思想中,所以,大多数恐惧症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触及恐惧症。可能是小时候从高处摔下、可能是几年前看到某东西后做了一个噩梦,也可能是身边亲人朋友的无意渲染等。
恐惧症主要分为三大类:特定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场所恐惧症。特定恐惧症恐惧某种特定事物,比如恐高,害怕蟑螂、蜘蛛等。社交恐惧症对需要社交的场合产生恐惧,比如在上台演讲或者表演,担心表现不好在人前出丑,陈晓冉的“演讲恐惧症”就属于此类。场所恐惧症是对特定场所产生的恐惧。比如电梯、封闭空间,一进入这些场所,浑身不舒服,呼吸困难。有人甚至因电梯突然停运而晕过去。
恐惧症的核心症状是恐惧紧张,并因恐惧引起严重焦虑甚至达到惊恐程度。心理恐惧可能与遗传、生物、心理因素相关。
性格因素是导致恐惧症发作的重要因素,而性格的成因有一部分源于先天遗传。因此,恐惧症隐藏在性格中一并传递给下一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遗传因素在恐惧症发病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视。研究发现,恐怖症患者往往有家族遗传史,也就是说恐惧症很有可能受到了遗传因素影响。比如,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出现恐惧症同病现象更多。
在生物学方面,目前研究最多的是5-HT系统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研究推测,社交恐惧症患者脑脊液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恐惧症患者可能存在突触后5-HT受体超敏现象,但目前尚无肯定结论。
社会心理因素可以说是恐惧症病因的主要因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理论:正常人能够清楚估算情境和事物的危险性,以做出合理对抗;而恐惧症患者对危险的感知过于敏感、夸大,他们过分担心某一消极事物的发生,从而做出完全没必要的准备。比如,我们身处新疆,却担心遭遇台风灾害。
(2)行为理论:大多数行为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有些行为我们主动学习,有些行为我们没有学习,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条件反射,这种变相学习更让人难以忘却。
大脑受到外界刺激后,赋予刺激事物并不存在的担忧,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反复刺激促成恐惧。恐惧症的治疗不能依靠于特定恐惧症药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心理疏导。有些人希望向家人解释害怕的场景,并渴求安慰和理解,以此暗示自己实际没那么害怕。
(3)心理分析理论:该理论认为恐惧与焦虑是一对“冤家”,恐惧是对焦虑表现出的对抗防御反应。人们害怕被焦虑所支配,潜意识会找一个能够替代焦虑的外在对象,即恐惧,也就是说恐惧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无论何种因素,对于结果来说,恐惧者本人都无法预先得知,无法事先避免改变。面对恐惧症,最好在事前做到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