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恐惧是焦虑的极致体现

心理学家有一个观点:“适度焦虑对实现自我价值起积极作用。”如果陷入焦虑情绪不能自拔,人身行动会被束缚,严重时还会产生恐惧感。大多数焦虑情绪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无力改变,二是准备不足。恐惧是两者到极致时而产生。

无论哪个年龄段,焦虑所引发的恐惧总会在身后跟随。上学时,恐惧就业;就业后,会恐惧职业发展;婚前会恐惧婚后……这些恐惧都是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心理。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老图书馆长在肖申克监狱度过了大部分人生时光,他已经完全适应了监狱的生活,在这种习惯下他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同时,他对监狱外的自由世界充满向往。

终于有一天,他刑满释放重获自由,监狱中的朋友都为他高兴。但是出狱后,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生活感受,他非但感觉不到自由气息,反而处处感到压抑,他陷入焦虑中。后来他明白了,自己是一个与新时代脱节的监狱人,根本适应不了外面的世界。

老馆长终日生活在无端恐惧中,他实在受不了内心的折磨,选择上吊结束了生命。监狱中,瑞德得知老馆长自杀,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瑞德假释出狱后,他亲身体会到那种被世界遗弃的孤独,焦虑不安地陷入同样的恐惧中,也想学着老馆长上吊自杀,幸亏想起了好朋友安迪的话,才有勇气继续活下去。

人期待着将来,也恐惧着将来。未知之所以如此引人着迷,是因为有太多不确定因素,谁都无法确保能在这些因素中全身而退,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

有3个死刑犯,行刑前被告知:只要敢于走进不远处的大门,便可免于死刑。结果,三人中只有一个人进入大门,另外两个人内心对大门背后的事物感到恐惧,不敢轻易尝试。事实上,走出大门的囚犯发现,大门背后就是自由世界,于是他重获自由。

有一种疾病恐惧,有些人发觉身上出现一点小毛病,无限夸大,然后把相应症状放在网上搜索,结果搜索出一大堆令人心里发毛的“诊断结果”。终日惶恐不安,害怕自己身患重病,检查无果后仍不能放心,陷入深深恐惧之中无法自拔。

前不久,宋菲的某位亲人突发脑溢血去世了,从那开始,她就为自身健康焦虑。

早上刷牙时,宋菲发现痰中有血丝,如果是以前,她根本不会把这一细节当回事,现在却不由自主搜索了一下相应症状,各种重大疾病都“找上门来”,而且越搜索越害怕。

最后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她决定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她只是上火了。吃了几天药以后,痰里还是有血,奇思妙想出现了:“是不是那个医生糊弄我呢?”

带着极大恐惧,宋菲接连化验了血、大小便、肺功能、肝功能等,进行了一系列体检。在家里等待检查结果的时间里,她的躯体行为受到精神恐惧限制,吃睡不安、坐卧不宁,莫名出汗,一边安慰自己不会有事,一边通过网络查询胡思乱想。几天后,检查结果显示,她确实只是上火引起的咽炎,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经常通过各种途径看到关于疾病治疗的广告,看似在向人们灌输健康知识,但是无形之中也营造出一种紧张气氛,只要身体上出现不适,大脑就会本能地与广告所说内容关联对应。担心自身健康无可厚非,过度焦虑和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却不可取。

如今,“无人知晓未来会发生什么”已经成为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比如,如果一个年轻人去找大老板拉投资,这件事放在十年前,投资方最关心项目盈利模式、项目是否赚钱,而现在,投资方最关心的问题是:“你的项目有预期性吗?”回答“有”的项目统统被淘汰,这似乎不符合人们对预期赚钱的认知。原因是:投资方深知社会存在无限变化性,他们对那些没有预期性的项目更感兴趣,这样的项目虽然担着很大风险,但也意味着拥有无限可能。

对未来有多恐惧,焦虑程度就有多深刻,而“行动”是一款治愈恐惧的良药。如果对未来充满野心,却又陷入眼前恐惧焦虑,一定是自身能力不足以匹配野心,不如少点欲望和幻想,多点行动和踏实。允许合理未知,但不能被恐惧击溃,要敢于尝试。

在精神层面上,多摄取正能量,抵御非主流文化侵蚀,增强信息辨别能力,防止某些错误观点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比如,一些垃圾网页推送的疾病症状、股票投资等。另外,不要刻意去接触一些扭曲心理学、精神学方面的知识,如果真的有一天遇到同样心理情况时,就会自我诊断:“我是不是得抑郁症了,跟心理学书上描写的一样。”

在生活中要注重合理饮食,保证充足休息,进行积极健康运动。身体和精神健康的人不会被未知的恐惧打倒,如果你此时此刻还在恐惧未来,请暂时放下焦虑的心,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生活,用主观行动影响心理,用具体行动化解虚无恐惧。 wjsc6QFoM90NonxuDWqJKPy65ds29UTGIrY5RnC6EY/yCWBJXboFH2w+HWXIp7u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