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 选择恐惧症

有网友这样调侃自己如何纠结于选择:“春天还没结束时,我就在网上挑选短袖,挑完之后,我买了一件羽绒服,因为冬天已经来了。”这种说法固然有些夸张成分,却揭示出“选择恐惧症”确实是一部分人的一块心病。

选择恐惧症也被称为选择困难症,“选择恐惧”四个字昭示出当事人担忧选择后,事件如何发展,这是一种典型的不自信心理。根据事件后果严重性不同,选择恐惧性也不同。比如,对于买衣服这件事,最多是一时纠结,大不了买回来不合身,况且还能退换。如果是一场重大手术,选择做与不做直接决定生死,那么签字人就会慎重考虑,甚至焦虑、恐惧。

每天中午下班,孙玉洁便开始纠结:“中午吃什么呢?面条?昨天刚吃过。米饭?不喜欢。”好不容易决定继续吃面条,点餐时又陷入纠结中:“今天用哪个订餐软件好呢?”

工作中,孙玉洁也有选择恐惧症。有一次,她们小组出了3份项目方案,每个方案都有亮点,可只有一份能上交,这可把她急坏了。最后因为纠结于方案选择,错过了最佳递交时间,项目被其他小组抢走了。

选择恐惧症是现在社会中三大流行“病症”之一(拖延症、强迫症)。其实选择很容易,恐惧才最难,因为选择往往对应着某种结果和责任。因此,面对选择时不免慌乱,只为满意结果而选,但是一再纠结,几经对比之后,非但没有做出选择,反而从内心中恐惧、拒绝选择、间接逃避结果。

国内有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参加“选择恐惧”调查的人中,82%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曾遭遇过选择恐惧问题,5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有很多选择恐惧症患者。选择恐惧的现实因素是:“质”“量”二者之间的比较,人心情感的偏袒。

比如订外卖,考虑因素好不好吃,这是“质”;价格如何,是否能吃饱,这是“量”。“质”相同时,“量”就起到了决定作用,但是两者在很大程度上要为情感让路。比如,两家烧烤摊位,卫生、口味方面没有区别,但是价格更高者反而客人多,原来这家老板会说话,赚足了回头客。

除了现实原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进行选择时完美主义从中作梗。完美主义要求做出“最佳”选择,但是“最佳”只是一个概念性东西,无法量化,从而在心理上造成一股压力,出现“多思而后行”的现象。

选择恐惧是缺乏自立意识,没有明确目的的真实写照。十字路口东南西北,似乎哪个方向都有诱人的前途,但是每一个好像都不完美,到底如何选择?久久下不了决心。

选择恐惧者一般都是性格懦弱胆小之人,他们害怕失败,更害怕失败后承担责任。同大多数恐惧特性一样,选择恐惧也是一种对未知结果的恐惧,为了躲避将来某一天可能面对的恐惧,有人会在选择时退缩。

美国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在《选择悖论》中提道:“人们做出选择时,希望遵循‘效用最大化’原理。”但现实复杂,选择无穷,看似万条选择路,其实都是身不由己的幻象,人在选择时,越看似自由越不自由。

改善选择恐惧症需要从事件严重性和选择多样性两方面入手。选择多样性与事件严重性要结合使用,有些事件比较简单,只有两个可选项目。比如,是或不是、好与坏、九点睡还是十点睡等,遇到这种简单的选择,直接丢硬币正反面即可。

如果事件比较重要,选择性较少或较多时,为了对自己负责,绝不能靠丢硬币马虎行事。不妨做一个表格,列出选项优缺点,清晰看到选择结果,从而帮助下决定。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选择就是一种取舍,心理上务实,选择贴近现实,少一些完美主义,多一些有舍有得的豁达,便可克服选择恐惧症。 yqzZSa1KUrRgYI8AsGuBMr5fa/+FwITf73/JzNceLVzfb2K6Q56dTJAQUB/enFG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