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 正确认识恐惧症

近年来,恐惧症患者越来越多,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明星大腕都逃不出魔掌。心理学家认为:恐惧症在现代都市中很常见,尤其是那些有成就的人,谁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没有恐惧焦虑过。恐惧症不严重时,被当作“发愁”“胆小”来对待。在普通人群中,因为工作压力太大,高达三分之一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症,销售、法律等行业是恐惧症的重灾区。

发病年龄段多数在中、青年时期,女性比例大于男性。

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中,中、青年人加班加点已是常态。尤其是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他们不像体力劳动者,停下即休息,脑力劳动者时刻需要思考工作问题,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更容易患上恐惧症。

知识爆炸也是恐惧症的新来源。很多从心理疾病走出来的人说:“心理疾病都是没事找事,自己吓唬自己。”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信息爆炸时代,各类信息量呈指数增长,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很多没听过的疾病统统找上门。当初不知道某种疾病时你一点都不害怕,可现在知道后变得担心不已。

因为贪图新鲜,从信息流中摘出几条,美滋滋地放在心里自认为博学有用,这些多余信息暗示了心灵,让思维一步步走向恐惧。

恐惧是一把双刃剑,不过它的消极刀刃更胜一筹。前面谈及恐惧来源时提到,恐惧来源于远古时代人类对未知危险的警惕度,这是一种生存本能。说明恐惧症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恐惧症揭示了内心恐惧之物,可以帮助我们做更好的准备,规避风险,达成目的,适当恐惧比完全放松更有利。既然我们恐惧某事物,那就把大脑注意力放在努力上,做好最坏打算,恐惧自然成为一针推动剂。

非洲草原上的野生动物时刻处在恐惧中,为的就是“逆天改命”,吃与被吃。猎豹睡觉时会躲到树干上,两只耳朵不断探听四周动静;小羚羊生下来不久,就要放腿奔跑,躲避猎豹追击。

恐惧症患者一旦知道恐惧点、恐惧本质,就能够提高自我认知。我们要明白:现象背后到底是什么?认真思考最怕失去什么,最在意什么。比如,人际交往中,社交恐惧会让我们把“失去对方”的恐惧化为用心经营的动力,更加珍惜彼此。

恐惧是一种痛苦体验,并不完全消极有害,它来源于机体自我防卫。比如,“黑暗恐惧症”不仅仅是迷信鬼怪观念所致,而是人在黑暗中失去了视觉,大大降低了分辨和防卫危险的能力;恐惧疾病会经常去医院体检,大大降低了疾病发生概率,即使发病,也能及早发现尽快治疗;恐惧死亡会更加爱惜自己的身体,不做危害健康和冒险之事。

面对恐惧,既要看到负面效应带来的痛苦焦虑,又要看到正面意义的居安思危。感到恐惧时,不妨试着走进内心聆听恐惧背后的信息,战胜不了它,或许可以利用它。尊重恐惧,用敬畏替代恐惧感,当我们能体会恐惧带来某种安全有益的东西时,它的负面自然被掩盖。 AZeUbfdb1k6JnozK6j++7PtF7BoC9lO55TaQWeCy5PDNZjQJBXF3/YmSKnAC5wV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