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嫉妒心是典型的恐惧的产物

论坛上,一个女孩倾诉说,自己在朋友眼里性格开朗大方不做作,实际上一个人独处时,她却很敏感脆弱。她总不自觉地将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做对比,发现有不如人的地方就会暗暗怨恨,偷偷哭泣。

她很怕将真实的自己暴露在大家面前,更怕别人在某方面超过她,所以从小到大她都极其讨厌分享。明明看书看了一整晚,却说自己一直在看闲书、打游戏;明明为了减肥饿得快要昏倒,却在朋友圈里大晒美食,嚷嚷着自己又胖了好几斤……

自从另一个女孩加入她们的小团体后,她的心态变得更扭曲了。本来,她是朋友圈中公认的众星捧月般的存在,没人比她更漂亮、更优秀、性格更好,大家都愿意宠着她。可新加入的女孩似乎比她还要受人欢迎,而且那个女孩更年轻。她越想越觉得嫉妒,经常在日记中发泄着内心的愤恨,甚至用种种恶毒的语言诅咒那个女孩。

有这样一句话:“别因为害怕变老,所以嫉妒青春。”强烈的嫉妒心和占有欲,是典型的恐惧的产物。因为太害怕失去,害怕得不到,才会想方设法地争夺、霸占想要的一切,才会任由嫉妒情绪疯狂滋长,眼睁睁地看着它吞噬掉自己的冷静与理智。

人类的恐惧其实是一种本能,我们的祖先曾生活在一个危机四伏、茹毛饮血的时代,野兽嚎叫,毒蛇肆虐,暴雨倾盆……有关生存的恐惧深深根植于基因里。他们时刻戒备着,警惕着,才让族人的生存概率大大提高。

可以说,这种“恐惧”深深刻印在我们的骨子里。到了现代社会,物质虽然丰富了,竞争却变得更激烈了,所以这种恐惧情绪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加上幼年时代父母相互比拼、压榨式的教养方式,仿佛在我们内心植入了一颗“炸弹”,随时随地会被引爆。我们伴着这颗“炸弹”成长,始终活得战战兢兢,不安全感如影随形。

让我们害怕的事情太多了。害怕落后于人、害怕老无依靠、害怕别人质疑的眼光、害怕失败被人看不起、害怕被嘲笑被打击、害怕失业或者失恋、害怕被人抛弃……

记得戴高乐曾说:“恐惧是万恶之源。”恐惧几乎是一切负面情绪的源头。著名的哲学家帕斯卡曾做过一个“思想实验”,实验过程中,他将一块足够宽的木板放在地面,让实验对象逐一走过去,几乎每个人都会一路小跑,迅速跑到那头。可当他将这块木板放在两座悬崖之间时,每个人都战战兢兢地站在这头望着那头,始终不敢迈出一步。即使理智告诉他们,木板足够宽,他们不会掉入悬崖。由此可见,恐惧能够产生的负面能量实在是太强大了,更恐怖的是,它还无处不在。

人们容易变得恐惧不安,又与他们不自信的心理息息相关。刊登在《发展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揭示了一项研究,研究对象是500个五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研究结果显示,那些经历过不自信以及极度孤单的青少年在害怕友谊受到他人威胁时,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甚至会表现得极具侵略性。研究人员坦言,越是不自信的人越容易变得嫉妒。

电影《哈利·波特》最终部,罗恩本来是个活泼善良的孩子,可当他无意中看到好友哈利和赫敏亲密交谈的样子时,眼里突然燃烧一阵嫉妒的火焰。

他们三人从小一起长大,小时候,罗恩最害怕的东西是蜘蛛。长大后,他内心深处最大的恐惧却变成这样一件事:“被选中的孩子”哈利和聪明勤奋的赫敏其实是天生一对,他们都瞧不起各方面平平无奇的自己。其实,罗恩内心深处一直都很不自信。

在出发去找伏地魔的魂器的旅途中,罗恩内心的恐惧越来越强烈。他对哈利和赫敏也越来越嫉妒。每当发现哈利和赫敏稍微亲密一点,罗恩的脸色就变得阴沉。因为这份嫉妒心,罗恩轻易被伏地魔的魂器侵扰了心志,差点没能完成“除魔大业”……

马斯洛说:“嫉妒实际上只会带来更大范围的拒绝和更深的不安全感。”也就是说,因为恐惧和骨子里的不安感深深嫉恨他人,甚至阻扰、干扰他人做出更大的成就,非但无法填补我们内心的空虚,修补我们的恐惧,反而会带来更多的负面情绪。

作家希尔顿在《消失的太平线》中写下这样一段话:“他感到自己从来不曾如此幸福,即使在战争以前的岁月。他喜欢香格里拉独具的宁静平和的环境,它那种深刻而奇异的理念抚慰了他的心灵……他欣赏人们言谈之中那种风范以及轻松随意的气氛……”

这本书的主人公康维半生奔波忙碌,他在恐惧、嫉妒、迷茫、不安的消极情绪中挣扎沉沦,直到他来到香格里拉,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在这里,他变得镇定、成熟,不再恐惧来自外界的打击,也不再嫉妒他人拥有的美好生活,他的心跳动得无比强壮有力。

康维的改变其实与香格里拉这座城市无关。他之所以能摆脱那些负面情绪,在于他终于有了一颗强大的内心,这让他不再害怕。哪怕外界风雨飘摇,他也能守得住内心的平静。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摆脱恐惧、嫉妒的那一面,找到属于自己的“香格里拉”。 Ei2WUt+tw9g6YYC9kaoHKoS4Hvulu76nuQY6dbn3HJzbvFrtk7QjNkdiJWV774t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