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9 “反正来不及了,做与不做都一样”

有时候,我们都会因为“来不及”而陷入一种消极的拖延。当我们以为预留的时间不足以让我们去完成任务时,我们就会产生既然无法达成目标,不如不急不缓地去做事的想法。这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拖延,错过了很多潜在的机会。

王伟是一名作家,最近手头有一大堆稿子等着他去写,出版社、杂志社三番五次打电话来催稿子进度,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简单地估算了一下,发现自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稿子,肯定不能如约交稿。他想:“既然按时交稿已经不可能了,那还着什么急,慢慢写呗,能写多少算多少吧。”有了这种想法之后,他就开始拖稿。久而久之,他就养成了拖延的习惯。

当他因为拖延损失了几个大客户之后,他打算改掉自己拖稿的习惯。后来,他不管手中有多少稿子,也不管自己的时间多么紧迫,他都尽力去写。不知不觉,他发现原本以为无法按时交稿的文章越写越顺手,反倒在约定时间内把稿子交了上去。

心理学上有一个叫作“时间恐惧”的名词,它指的是一种人们逐渐发现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社会现象。而这种情况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时间恐惧”并不是一个短期内发生的偶然现象,而是一种在长期精神压迫之下形成的思维模式。有“时间恐惧”症状的人因受到大脑的控制,无意识地将“时间紧迫”转化成固有观念,常常会感受到时间不够用,并为此感到焦虑、慌张。

在“时间恐惧”导致的焦虑、慌张之下,人们并不会因为时间的紧迫而去奋力拼搏,反倒会因为浓厚的焦虑和恐慌感而产生一种消极的拖延。我们可以把这种拖延看作一种变相的放弃。用消极的态度、松散的意志去敷衍工作,也就相当于放弃了这项工作。因为有了这种心理之后,人们不再关注工作完成的结果,把工作的执行只当成了一套走完即可的“固定流程”。

在我们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肯定会凭借以往的经验对这件事进行一番评估,得出一个完成的时间。当这个评估时间远超我们所拥有时间时,庞大的任务量与紧迫的时间会营造出一种恐慌的心理,拖延就是由这种恐慌的心理所造成的。

但这样的思维模式是不正确的。首先,这种思维模式忽视掉了时间的伸缩性。特别是用来执行任务的时间,它不仅仅限于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如果遇到一些紧迫的任务,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减少耗费在其他任务上的时间来满足该项任务的执行。我们可以减少吃饭、出行、娱乐的时间,必要时还可以减少一部分休息时间,这种行为有的时候能让任务的执行时间两倍于预期时间。

在“时间恐慌”的思维模式下,我们也往往忽略了人的工作效率,会因为时间的紧迫而被迫提高这一因素。在相对紧迫的时间中,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提升自己的专注程度,付出更多的精力。工作的效率,就会因此而得到极大的提高。

潜在的时间被发掘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增加了一些原本无法按时完成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可能性。

如果时间真的来不及了,如何去做?

第一,从最容易的角度切入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任务切入点的选择很可能决定拖延是否会发生。在任务执行中,如果你选择较为困难的角度切入,有可能在任务执行初期就陷入停滞,大多数的停滞都会演变为拖延。但如果你选择从一个容易的角度来切入,很可能因此而打开一个任务执行的缺口,然后任务在势如破竹的状态下顺利被完成。

因此,在时间紧迫时,为了消除恐慌感,你应该选择一个更为容易的角度作为任务执行的切入点。

第二,找出更多的时间

当我们发现任务执行的时间不够充裕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寻找更多的时间。当我们处理一些紧迫而又重大的任务时,完全可以牺牲一部分其他的时间来为任务的执行获得更多的时间。

你可以在出行的途中做一些收发邮件、构建思维之类的工作,也可以在吃饭时吃一些简单的快餐。休息上,在确保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你可以尽量把休息的时间缩短。

因为时间不充足而拖延的行为就是一种放弃,这样的放弃会让你错过很多潜在的机遇。在没尝试之前永远不要轻易地说“时间不够用”,尝试之后你会发现,只要你想,总有一些办法让你把事情按时做成。 1bjbUAIEITibuXCvlbZMQAPvrn/fiDpesbxwXFdJPb0MO+rsCGfZvubgJOkydJp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