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的学生家长

为了能够很好地了解孩子们,就需要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家庭: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和祖父母等。在我们学校所在的区域,6岁大的孩子有31个,其中男孩儿16个,女孩儿15个。所有家长都同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快乐学校”——这是一段时间后父母们给我们这个学前班起的名字。31人中11个孩子没有父亲,2个孩子无父无母——维佳和萨什科这两个男孩儿的命运很不幸。

维佳的父亲是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的游击队员,被法西斯分子杀害。维佳的母亲目睹了丈夫遭受严刑拷打的过程,因无法忍受痛苦而疯掉了。在悲剧发生的六个月后,小男孩儿出生了。母亲也在产子后身亡。

萨什科的父亲在战场上牺牲,母亲在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农村解放战争中被杀害。

在“快乐学校”开学前的几周,我熟悉了每个家庭的状况。令我感到担忧的是,在有些家庭中家长和孩子之间、父母彼此之间相处得并不融洽,也缺乏相互尊重,致使孩子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

站在我面前的是科利亚,他有一双黑眼睛,皮肤黝黑,鼻子高挺。他的眼神充满着警惕。我对他微笑,而他却皱起眉头。此时此刻,我觉得在这个家庭里出现了不正常的状况。科利亚的父亲在战前就坐了牢,全家住在顿巴斯。在法西斯主义占领期间,他被释放出狱,随后全家搬来我们村。这对父母利用别人的痛苦来获取利益,做了见不得光的事情:投机倒把,私藏法西斯走狗——伪警察掠夺来的东西。在艰难的岁月里,母亲在一个集体农庄的家禽场偷鸡,教科利亚和他哥哥捉乌鸦。孩子们杀死乌鸦,母亲将它们烤熟,然后拿到市场上充当烤鸡去卖……

我注视着这个男孩儿,希望他能笑一笑,但是我却从他的眼中看到了孤僻和恐惧。科利亚,怎样才能唤醒你心中的善良和人性?什么才可以和你成长的充满邪恶和蔑视的畸形环境相对抗?

我望着他那冷漠、视若无睹的母亲,这种冷漠让我感到不适。

我想来想去,到底有没有必要把这些细节写进书中。几十次删去,又重新写上。当然,也可以只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父母没有在德操方面成为孩子的榜样……但是,这样的润色加工本来就是有害的。不,不能忽视仍存在于我们周围的邪恶和龌龊,任何石墙都无法把它们抵挡在校外。要想战胜这种邪恶,要想除去年轻心灵中旧世界留下的糟粕,就必须敢于正视现实。

这个一头金发,身材瘦弱,长着一双蓝天般碧眼的男孩是托利亚。他站在母亲身旁,牵着她的手,不知为何总是盯着地面,只是偶尔才抬一抬眼睛。他的父亲在喀尔巴阡山英勇就义,有人给他的母亲寄来了几枚勋章。托利亚一直为爸爸感到自豪,但妈妈在村里却落下了坏名声:她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完全抛弃了孩子……要怎么办才能使6岁孩子的内心免受这种巨大苦难的摧残?用什么办法才能让这位母亲醒悟,唤起她内心深处对孩子的牵挂?

战争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疮疤和仍未愈合的伤口。我面前的这些孩子们出生于1945年(有几个出生于1944年),他们中不止一个还未出生就已成为了半个孤儿。

这是尤拉。他的父亲在战争结束的前一天牺牲在了捷克的土地上,因此妈妈十分地溺爱儿子,哪怕只是一点小孩子气的要求,她也尽力去迎合。家里还有外公,他也不惜一切,只为尤拉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从我对这个家庭的了解,可以明显地看出6岁孩子也可能变成一个小霸王。因为盲目的母爱和漠不关心一样危险。

彼得里克是母亲和外公领来学校的。我多次听说孩子母亲一生坎坷的故事。这个女人的第一任丈夫在战争前抛弃了家庭。于是,她改嫁了。但这段婚姻依然不幸:原来彼得里克的父亲在西伯利亚的某个地方还有个家。战后,他也离开了。这个极富自尊的女人想让儿子相信,他的父亲是在战场上牺牲的。于是,小男孩儿经常给其他小朋友讲这些虚构出的父亲的英雄事迹。同学们不相信他,说他父亲是骗子。彼得里克为此很伤心,经常流着眼泪去找妈妈。

种种迹象表明,心肠不好的人们在孩子的心灵里埋下了不信赖他人和铁石心肠的毒根。要让孩子相信善良,怎么办才好呢?

科斯佳已经7岁了,但他还没有上一年级。父亲、继母和祖父一起把他送到学校。战争风暴也给孩子留下了伤痛。在农村从法西斯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的几个星期后,有一天身怀科斯佳的母亲(当时她还有一两天就要生产了)不知从哪里找来几块金属的东西,给七岁的大儿子玩耍。谁知在这些东西里竟有一根雷管。雷管发生了爆炸,孩子被炸死了。母亲上吊自杀。有人及时赶到把她救了下来。她垂死挣扎,在临终前生下了科斯佳。

当时,恰逢一位邻居在哺乳期,科斯佳才得以获救。父亲从战场前线回来后对儿子百般疼爱、千般呵护。继母是一位美丽的女人,她和爷爷都非常爱这个孩子。但就在科斯佳还不满5岁的时候,不幸又一次发生了。小男孩儿在菜地里发现了一个闪闪发亮的金属小玩意儿,他不停地用铁片敲打它,不料发生了爆炸。炸得血肉模糊的孩子被送去了医院。科斯佳从此落下了终身残疾:他失去了左臂和左眼,青色的火药残渣也永远地留在了他的脸上。

科斯佳,要给予你多少发自内心的善意和温柔,才能让你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要和你的父亲、善良的继母和爷爷怎样说,他们的爱才能变得明智又严格。你打算怎么学习?家人说,你经常感到头痛。怎样才能减轻你的学业负担,增强体质,排解忧伤的心情?父亲说:你有时也会独自一人哭泣,同龄孩子玩儿的游戏也吸引不了你……

站在母亲身旁的小男孩儿斯拉瓦长着一双灰色的眼睛,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他的母亲是一个命运坎坷的单身女人。她已经年近五十岁了。她年轻时候长得并不漂亮。女孩儿渴望得到幸福,但却没有人愿意娶她。青春渐去,她仍未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终于,从战场上归来一位已是满身伤痕的、和她一样孤零零的人爱上了她,并和她结婚了。但是好景不长,丈夫没多久就死了。女人把对丈夫的爱完全倾注到了儿子的身上,但在教育儿子上却出现了问题。据说,斯拉瓦不喜欢与人交往,整天都待在家里。只要问他点什么,他的眼睛里就会泛出不友善的目光。哪怕是现在,当我注视小男孩儿的眼睛时,他的眼神便立刻变得锐利、警觉起来。

我对学生的了解越是透彻,就越是坚信,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还给那些在家庭生活中缺失童年的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在校工作的三年期间,我结识了几十个这样的孩子。生活向我们证实了一个观点:如果无法重建一个孩子对善良和正义的信仰,那么他将永远无法有生而为人的感受,也无法有个人受到尊重的情感体验。这样的学生到了青春期会变得暴躁,对他来说,生活中没有什么神圣和崇高的东西,老师的话也深入不到他的心坎儿里去。扶正这类人的心灵是教育者最艰巨的任务之一。而实质上,就是在这项需要细心和下功夫的工作中进行着一场重大的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实验。要成为一个从事“人学”研究的人,意味着既要看到、感觉到儿童是如何认识善与恶的,又要保护好一颗稚嫩的童心免受邪恶的伤害。

我一边凝视着孩子们的眼睛,有黑色的、蓝色的、天蓝色的,一边在想:我的内心是否怀有足够的善意与热情以温暖他们的内心呢?我想起克鲁普斯卡娅曾说过:“对孩子们来讲,思想和人是不可分割的。孩子们接受自己心爱老师的话和接受自己蔑视的人、陌生人的话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我要做到言传身教。孩子们应当从我的言行中去读懂真、善、美。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应当是暖心的、亲切的、真诚的。

加利娅是父亲领来学校的。她和妹妹经历了巨大的丧母之痛。母亲去世一年后,家里来了一位陌生的女人。她善良、真诚、体贴。她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正在经历着什么,所以她在表露自己的感情时很有分寸,希望能博得女孩们对她的好感。日子就这样一周一周、一月一月地过去了,但是加利娅和她的妹妹瓦莉娅甚至连话都不想和这个继母说,对她视若无睹。女人很伤心,向丈夫和亲戚们寻求建议,她该怎么办才好?她甚至想过离开这个家,但后来生下了一个男孩儿。她以为,小婴儿的降临会温暖两姐妹的心,然而希望却落空了。两姐妹(特别是加利娅)对小弟弟视而不见。怎样才能触动这颗骄傲的心呢?加利娅的父亲已经来过学校,诉说了自己的苦衷。我该对这位父亲和继母说些什么,给他们什么建议呢?我告诉他们,只有在我很了解加利娅之后,才能给出一些建议。

那个胖墩墩的、长着一双灰色眼睛的、正在笑的女孩儿是拉丽萨。她坐在母亲身旁,双手握着一朵菊花。我知道,这位母亲的辛酸经历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她的心上。她被丈夫抛弃了。小女孩儿不记得自己的父亲。母亲告诉女儿:“爸爸会回来的。”终于,母亲嫁给了一个好人,他是拖拉机站的工人。母亲设法让小女孩儿相信这个男人是她的父亲。拉丽萨很爱父亲,而母亲因此常常感到伤心难过:万一有人不小心说出什么,自己的谎言就会被揭穿。小女孩儿很幸福,但是必须要小心地保护她的心灵,以免受到恶语中伤。我们能不能和这对善良的父母一起做到这点呢?但愿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像拉丽萨继父那样的亲生父亲。我对这位继父的了解越多,就越是深信,会教育孩子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父亲。

我常去这个家庭做家访,一个有趣的现象令我感到惊讶:小女孩儿和继父的眼睛里充满了同样的善意、温柔和体贴。面对美好事物时,孩子的眼睛里和继父一样都流露出欣喜和惊讶的目光。拉丽萨甚至连动作、表情以及表达惊奇、警觉、严厉情感的方式都是从继父身上学来的。

费佳也没有父亲,因此孩子已经好几次听到讽刺、羞辱的言辞,暗示他妈妈做得远非尽善尽美。孩子心乱如麻:这是怎么一回事,妈妈不是说父亲在战场上牺牲了吗?我在战前就认识了费佳的母亲。她在战争期间过得很不幸。要怎样把孩子领进人际关系复杂的世界,才能使他不被难堪的问题打扰呢?

通常,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会忘记小孩子们认识世界是从认识人开始的。父亲对母亲说话的口吻,从他眼神和举止里流露出的感受就已经是在向孩子揭示善与恶。我认识一个小女孩儿,她的父亲下班回家后总是愁眉苦脸、沉默寡言,母亲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想方设法地取悦父亲,这时小女孩儿就会躲到院子的偏僻角落里。由于对父亲的怨恨和对母亲的同情,孩子的心都已经碎了……但这只是孩子所认识的人际关系中最初的、表面的特征。当小孩子从父母之间不经意的一句话中,从他们的争执中意识到父母不相爱了,要不是有孩子的牵绊他们就会离婚时,孩子的内心是怎样的呢?

尼娜和萨莎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是父亲领来学校的。这个多子女的家庭(除了尼娜和萨莎,还有四个孩子)也有着自己的心酸:母亲身患重病多年,一直卧床不起。父亲一人很吃力,因此双胞胎姐妹也帮忙操持起家务来。尼娜和萨莎知道何为艰苦,她们家中很少有快乐。当小姑娘们看到一个小男孩儿手中的绿色橡胶球时,她们的眼中闪现出喜悦的目光,但很快就消失了。当我看到如此之深的苦闷时,鼻子一酸。如何给这些孩子创造一个美好、自由自在的童年呢?我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她们的父亲提醒我:姑娘们上学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她们要帮他做家务。

我们坐在枝叶茂密的大梨树树荫下的草地上。我给家长们讲,我打算如何教育孩子,当着孩子们的面可以说些什么,然而每个家庭的痛苦和忧愁仍在我的脑海中萦绕。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要把它公之于世,当着他人的面提建议,这就意味着要坦诚相见、倾吐衷肠。不,所有这一切我只要了解就行了,但不能对所有的家长讲。如果非要去触动家长们的内心深处不可,就只能是在深思熟虑、字斟句酌之后,在私人谈话中进行。我所讲的父母们内心的创伤、不幸、悲伤、忧愁和苦难(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们都是好人)因人而异,所以不可能在共同的谈话中进行。当这些坐在我身旁的人们的善恶错综复杂地展现在我的面前时,我便领悟到没有父母真想故意为孩子树立一个坏榜样。

也许,读者会觉得这里有太多的辛酸痛苦,毕竟讲的只是一个儿童集体。但可别忘记,所有这一切都是战争带来的创伤。战后最初几年的时光早已逝去,那些年遭受的精神重创也得以愈合。在1944~1945年间的胜利曙光的照耀下刚刚开始读书的那些人已经长大成人,为人父母。那些战后最初几年毕业的学生们的孩子早已步入校园学习,有些已年近青年。看来,在现今的年轻家庭中处处都应该充满了幸福,然而现实生活却远非如此。如今依然有痛苦、不幸、悲剧的存在……而至于那几年就更不用说了。令我感到高兴的是,在这些家长之中大多数都过着幸福的家庭生活,正如通常所说的,生活富裕、家庭和睦、教子有方。

这是强壮的7岁男孩儿万尼亚的父亲。他是一位优秀的农艺劳动者。他热爱土地,愿为人民劳动。他每年都会在家门口的自留地里种上几十棵苹果树和葡萄树树苗,然后分发给人们。他的妻子是一位养蚕组长,是一个劳动能手。她既是一个善良、有同情心、亲切的人,也是一位贴心的母亲。在1933~1934年间的困难时期,她收养了四个孤儿,让他们不再遭受饥饿,把他们当作亲生孩子一样去教育,所以他们都称她为母亲。

这是梳着特别蓬松的黑辫子女孩儿柳夏的父亲。他是一个非常正直、诚实的人。有这样一种人,人们说他们的心灵美。这类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建过功,立过业。他们的心灵美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父亲未必告诉过柳夏要做一个体贴、富有同情心的人。但是,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对待妻子的态度教育孩子要懂得体贴别人、要有人性。柳夏的母亲患有心脏病,而且她还在集体农庄的甜菜种植场工作。所以父亲承担起了所有的家务。

卡佳的父母为孩子们把自家的果园改造成了一个独特的俱乐部。左邻右舍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四个孩子从早春到深秋都在这儿休息、玩耍、沐浴。卡佳的父亲还为孩子们在院子里设置了一个小操场。果园里收获的全部水果都是孩子们的美食。

这是长着一双蓝色眼睛、带着若有所思神情的女孩儿萨尼娅的家长。他们善良、贴心。父亲的三个侄女每年都要从城里来这里度过整个暑假。萨尼娅迫不及待地期待亲戚们的到来。她的父亲为孩子们在池塘里修建了一个游泳场。为了给孩子们再添一份快乐,他现在又在制作摩托艇。

向我们走来的是来自一户好人家的莉达。她的父亲是车辆制造厂的一名工人,喜欢搞音乐和唱歌。他常常教孩子们唱歌和拉小提琴,组织即兴音乐会:大约二十个孩子聚在花园里,他们听音乐、学唱民歌。

帕维尔生于一个和睦的家庭。孩子的母亲卧床不起已有四年多的时间。父亲已能够替代她:既在工厂工作,又承担起所有的家务。

这个黑皮肤、黑眼睛的男孩儿是谢廖沙。他的家里有父亲、母亲和两个孩子,全家人相处得非常和睦。每逢休息日,全家人就去森林度假。他们在那儿的空地上种了四棵小椴树。孩子们还在家中给父母和祖父母每人种了一棵苹果树。我常常想:为什么这个家庭的孩子们是如此爱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呢?也许,是灌输进孩子心灵中的那份善良正以百倍强烈和纯洁的爱回报着父母。

柳芭是和母亲、父亲、祖母、姐姐、弟弟一起来学校的。她有五个兄弟姐妹,还有祖父、祖母和外祖母。在这个家庭中无条件服从长辈的精神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我多次听说,这个家庭的长辈们是如何学会尊重孩子们和重视他们的感受的。

最小的那个男孩儿是丹科。在他的家中还保留着良好的民族传统。当父母去上班时,三个孩子(一个6岁大,一个8岁大,还有一个9岁大)便留在家中做家务。孩子们自己做午餐和晚餐,挤牛奶,照看菜地的植物。夏季傍晚,当父母下班回到家时,孩子们已为他们准备好洗澡水,干净的衣服,热腾腾的晚餐和一束摆在桌上的野花。家中充满了对劳动的尊重,也可以说是一种劳动崇拜,但却没有丝毫的急于求成或操之过急。

瓦莉娅的父亲在克列缅丘格的一家机械制造厂工作,母亲在集体农庄工作。不论是父母,还是三个孩子,这个和睦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学习。整个家庭都笼罩在尊重知识、学校、老师的精神之中。作为老师的我们对此非常关注,并感到非常高兴。瓦莉娅进入“快乐学校”之后,才揭开了这个家庭中值得让人注意的一个迹象。原来,大家一直以为是瓦莉娅亲生祖母的那位老太太竟是一个“外人”。她没有任何亲人,两个儿子都在战场上牺牲了。瓦莉娅一家收留了她,老太太便成了孩子们的亲生祖母。瓦莉娅甚至一直都不知道这是一个“旁人家的”女人。

灰眼睛的小女孩儿是柳达。她的父母都在集体农庄劳动。父母教育孩子们要非常尊重土地上的普通劳动。这户家庭很注重门风。父亲教育孩子们:“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应当是体面的。”夏天,大孩子们和父亲一起去田间地头劳动。柳达和母亲一个月去那里好几次,这对她来说才是真正的节日。

塔尼娅的父母在集体农庄的牧场工作。两个女儿在夏天的时候经常去那儿。父母教育孩子们要热爱劳动。老师们不止一次欣赏到了这样的画面:父亲正在牧场的一角圈着一块小羊或小牛的生活区,塔尼娅和姐姐正在悉心照料着小动物。这是孩子们喜欢玩儿的游戏。正因为父母也参与到这个游戏当中,所以它就更招孩子们的喜欢了。

长着一双黑眼睛、带着好奇和温柔眼神的男孩儿是舒拉。他的父亲在铁路工作,每周只回家一次。因此,对舒拉及其哥哥姐姐们来说,等待父亲回家成了一件大事,也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等待着父亲:他总是会给孩子们送点儿什么。父亲的礼物很独特,他用木头雕刻出各种小动物、人像和一些想象出来的图形。他送给每个孩子一个木雕。父亲讲的故事也让孩子们感到了极大的快乐。他有一份难得的天赋——发现好人好事。他讲的那些关于好人的故事好像是在为孩子们打开通往世界的窗口。

沃洛佳的父亲是一位桥梁建筑工人。他的母亲在集体农庄劳动。这对年轻的父母非常爱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然而,在这份爱中却缺少了一种明智。他们常常送给孩子非常多的小玩意儿。于是现在沃洛佳坐在母亲身旁,手里都还握着两个橡胶球。他想对母亲说些什么,但她没有注意到他,儿子便撅起小嘴,已是泪眼汪汪。

瓦莉娅是一个皮肤黝黑、有一头卷发、像竹竿一样瘦的黑眼睛小女孩儿。她的妈妈是制油厂的清洁工人。她的父亲从战场回来后便患上了重病,全家人一心照料他,但他的身体状况却尚未好转。三个孩子感到命运的重担都压在了母亲的身上。所以,他们想尽全力减轻母亲的生活压力。母亲的收入微薄,所以为了贴补丈夫的治病钱,她每晚都去绣衬衫和毛巾。瓦莉娅的姐姐已学会了刺绣,于是给妈妈当起了帮手。现在,瓦莉娅自己也学起了民间刺绣。

孩子是父母道德生活的一面镜子。我曾思考过每个家庭的利和弊。好父母最有价值且毫不费力就能灌输给子女的道德品质是父母内心的善良和善待他人的能力。在有些家庭中,父母把真心献给他人、能够关心他人的快乐和悲伤,他们的孩子们也会成长为一个善良、体贴和亲切的人。在有些家长身上,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是最大的祸根。这种祸根往往会转变成对自己孩子的一种盲目的、不明智的溺爱,就像沃洛佳的父母一样。如果父母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眼里也再无他人,那么这种过分的爱终将变成不幸。

正由于当时想到了这一点,我向家长们讲述了我所想象的“快乐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次非常困难的谈话。对家长们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考虑周到,既要包括家庭中好的方面,也要包括不好的方面。当我讲到“快乐学校”将是一所充满正直、诚实和相互信任精神的学校时,我想到了科利亚的一家,便感到了不安。但又不可能向所有家长们讲在这个家庭中所存在的罪恶和虚伪,因为这可能会使这位母亲离学校而去,也大概不会再来了。这里还需要其他的某种东西,但究竟是什么呢?我想了很长一段时间,却未能找到这个难题的正确答案。

我向家长们描绘了儿童教育的前景。今天来到学校的小家伙们都是6岁大的孩子,12年后,他们都将长大成人,为人父母。学校全体人员将竭尽所能让孩子们成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劳动人民的赤子,成为正直、诚实、勤劳、友善、亲切的人,成为富有同情心、面对邪恶和不公毫不妥协、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谦虚朴实、道德高尚、身体健康和体魄强壮的人。孩子们应当成为头脑清晰、心地善良、心灵手巧和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正如水滴里能映出太阳一样,父母的道德节操也会反映在孩子们的身上。因此,学校和家长们的任务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到幸福。幸福是多方面的:它是一个人的才能展现,热爱劳动并成为劳动创造者,享受周围世界的美好,为他人创造美好;也是爱与被爱,把孩子培养成为真正的人。教师只有与父母一同努力,才能带给孩子们巨大的幸福。

孩子们和家长们都该回家了,我提醒道:“明天是8月31日,我们‘快乐学校’就要开学了。”

这一天会带给我什么呢?今天,孩子们还在牵着母亲的手,明天,他们就将是一个人来。愿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愿每个人都享有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愿每个人都拥有无尽的生命力。

在这一天的前夜,我最担心的是学校会夺走孩子们的童年快乐。相反,必须要让他们走进校园,发现越来越多的快乐,认识到学校不再是枯燥的学习;但又不能让学校变成没完没了的、表面吸引人的无聊游戏。每天都应当让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得以丰富。 /gOlr8qOdbpkRpucqsuXMFNw4nTu1HmtuLcjDlz0Pwji006ixpVs3LCQYW7YBZA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