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们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音乐、旋律和美妙的乐音是德育和智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内心高尚和心灵纯洁的源泉。音乐能让人打开眼界,看到大自然之美、道德关系之美以及劳动之美。人类通过音乐既可以认识周围世界的崇高、伟大和完美之处,也可以认识自身的崇高、伟大和完美。音乐是自我教育的有力手段。

多年来,我对同一批学生从幼年到成年的精神发育状况进行了观察,从而相信,电影、广播和电视虽然不会对儿童产生自发的、无组织的影响,但多半不利于正常的审美教育。大量自发性的音乐印象特别有害。我认为,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把理解音乐作品和理解有助于人认识、感受音乐美的背景,即田野和草场的宁静、橡树林的簌簌声、蓝天中云雀的鸣唱声、成熟麦穗的细语、蜜蜂和黄蜂的嗡嗡声,结合起来,这就是大自然的声音,这就是人类汲取音乐创作灵感的源泉。

心理定势在审美教育中,特别是在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者遵循心理定势,引导孩子们进入美的世界。对我来说,对美的情感评价的能力培养和对审美印象的需求才是主要的定势。我认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目标是要让学校教会人在美的世界里生活,要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美,要让世界的美造就人自身的美。

“快乐学校”非常重视音乐欣赏——聆听音乐作品和大自然的声音。对此还提出了首要任务:要引起对旋律的情绪反应,再逐步让孩子们相信,音乐之美源于周围世界的美,音乐旋律好像在向人发出召唤:“请停下脚步,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吧!请欣赏一下世界的美!请爱护这种美!请增添更多这样的美!”多年经验证明,人只有在儿时才能学会母语,才能掌握基本的音乐修养,才能感知、理解、感受和体会旋律的美。等到成年后再去弥补童年的遗憾是非常困难的,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儿童内心对母语、对大自然之美和对音乐旋律的敏感程度都是相同的。如果孩子在儿童早期阶段就能从内心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如果孩子能从声音中体会到人在情感上的各种细微变化,那么他的文化修养水平将提升至任何其他手段都无法达到的高度。孩子在感受音乐旋律之美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美展现了出来——一个小不点儿意识到了自身的价值。音乐教育并不是培养音乐家,而主要是培养人。

初秋时节,清新的空气中的每一个声响听得一清二楚。傍晚时分,我和孩子们坐在青草地上。我让他们听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所作歌剧《沙皇萨尔坦的故事》中的小曲《野蜂飞舞》。这首曲子引起了孩子们的情绪反应。他们说道:“大黄蜂时而飞近,时而飞远。听到了小鸟啾啾的叫声……”我们又听了一遍这首曲子。随后,我们来到了一片开着花的蜜源地。孩子们听到蜜蜂竖琴般的鸣声,这是大黄蜂在嗡嗡地叫个不停。那只毛茸茸的大黄蜂一会儿在花上飞舞,一会儿飞落到花头上。孩子们高兴极了。要知道,这可和录制在磁带上的那个旋律差不了多少,但是音乐作品里还蕴含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美。作曲家从大自然中听出了这种美,然后把它传递给我们听。孩子们还想再听一听磁带上的旋律。

一天过后,我们一早又去了繁花盛开的蜜源地。孩子们听到蜜蜂竖琴般的鸣声,想去捕捉到毛茸茸大黄蜂发出的嗡嗡叫声。他们在此前觉得普通的东西里发现了美。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我选了一些曲子来听。这些曲子里所表现的鲜明形象都是孩子们可以理解的,它们所传递出的声音也是孩子们在周围就可以听得到的:小鸟的啾啾声、树叶的飒飒声、惊雷的隆隆声、流水的潺潺声以及狂风的呼啸声等。同时,我也要避免给孩子们灌输过多的形象。我要再说一次,给孩子的音乐形象过多,就会过犹不及,也会让他心慌意乱,以致情绪反应迟钝。我每个月使用的曲子不超过两首,不过在每首曲子上都做了大量的教育工作,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产生一遍一遍反复聆听音乐的愿望,让孩子们每次都能发现音乐作品中的新魅力。在聆听那些有助于掌握基本音乐修养的乐曲时,不要夹杂任何自发的、乱七八糟的形象,这一点也很重要。在听完乐曲之后,孩子们应当再细心地聆听一下田野的宁静,并且在感受这两种旋律的同时去认识大自然的美。

瞧,我们来到了橡树林。初秋时节,一个安静的阳光明媚的日子,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缤纷的光芒,秋鸟吟唱,远处传来了拖拉机轰隆轰隆的响声,大雁在碧空中排成“人”字形队伍飞行。我们欣赏了柴可夫斯基的《秋歌·十月》。这首曲子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此前在周围大自然中未曾留意过的独特之美——橡树上泛黄的叶子在微微摆动,清新的空气散发着一股芬芳清香,路旁的野甘菊凋谢了。

孩子们精神饱满、心情愉快,然而这首大调曲子竟引起了淡淡的忧伤。孩子们预感阴云密布、秋雨连绵、雪虐风饕、夜长黄昏早的日子就要来临了。他们在音乐旋律的感染下谈论起夏天的美景和金色的初秋。每个孩子都记得一些鲜明突出的东西。此刻,夏天和秋天的形象在他们的脑海中已是非常完美的了。

比如,拉丽萨讲道:“我跟爸爸去了峡谷,崖坡上一大片的森林、森林,还是森林,处处洒满了阳光。不知从哪里传来了斑鸠咕咕的叫声。森林里好美,好美……好想一直走呀走呀,这样就会一直被太阳照着。斑鸠咕咕地叫个不停。此时,树上的叶子好像安静了下来,它们在侧耳倾听。”

舒拉回忆道:“妈妈带我去了田里。她跟在联合收割机一旁干活。我和联合收割机司机叔叔坐在上面。后来我困了,妈妈把我抱到了新的稻草垛上。我望着蓝天,稻草垛飘了起来,飘得好高好高,飘到了大地上空。我时而来到一只小鸟的身旁,可是鸟儿还在空中飞舞着呀,我又时而离它远去。草虫们也和我一起飞了起来,它们齐声歌唱,向着小鸟迎面飞去。我便这样睡着了。醒来时,小鸟仍在空中飞舞,草虫们唱得更嘹亮了。”

我们又聆听了一遍柴可夫斯基的乐曲。我感到孩子们能从乐曲中找回那些难忘的夏、秋两季美景的回忆。这些回忆让他们打心里感到亲切。

孩子们还听出了一些新鲜的回忆。济娜道:“我和父亲一起运了一车干草。我躺在干草上,满天繁星闪闪发光。田野里传来一阵阵鹌鹑的歌声。星星越来越近了,好像伸手就能捉到那些像小灯笼一样的星星。”当听到这个女孩讲自己的故事时,我感到很惊讶。她一直都不爱说话,可是现在音乐让她开口了。

令人高兴的是,音乐不仅能使情感反应变得更加敏锐,还能激发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是受音乐形象的美的启发而产生的。我想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音乐的感召下去想象,去幻想。音乐能让孩子天性中的诗情和想象的成分得以深化,这真是件好事。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无论是科利亚,还是托利亚,他们在听完塔尼娅和拉丽萨讲的激动人心的故事后坐着入了神,他们也在回忆着什么。

音乐是强大的思想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儿童智力就不可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音乐的本源不只是周围世界,还是人本身及其精神世界、思想和语言。音乐形象以一种新的方式向人们揭示了现实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孩子好像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那些通过音乐以新角度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事物和现象上,于是在他的脑海中便描绘出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图画,而这幅图画又要求用语言来描绘。孩子从周围世界中为新的想象和想法汲取素材,再通过语言进行创作。

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作,孩子就是遵循这样一种途径来发展自己的精神力量的。音乐旋律能激发孩子们鲜活的想象力。它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理性创造力培养手段。孩子们一边听着格里格的曲子,一边在脑海中描绘神奇的山洞、难以通行的密林以及善良和邪恶的人物。最不爱说话的孩子也按捺不住地想说话了。他们把手伸向了画笔和画画本,他们想把这些童话形象记录到画纸上。音乐甚至能把最懒惰的孩子的思维能力激发出来。似乎音乐给思维实体的细胞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我认为,在音乐影响下的这种智力提升就是思维的情感之源。

冬天,所有的小路都被雪覆盖了起来,大家只好坐在学校教室里欣赏柴可夫斯基、格里格、舒伯特和舒曼的作品。在黄昏时分听童话故事是孩子们的一大乐事。我给孩子们讲了乌克兰民间童话里女巫芭芭雅嘎的故事,然后我们还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女巫芭芭雅嘎》。在这首曲子的耳濡目染之下所产生的大量丰富的虚构形象和想象是不可言喻的。孩子们想象着翻过遥远的山脉,穿过层层的密林,越过蓝蓝的大海,奔向神秘的洞穴和峡谷。我惊讶地听到了孩子们创作出的一些故事,简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有些故事甚至让我一生难忘。

尤拉把女巫芭芭雅嘎想象成了一个厌恶人类的形象。她存心破坏人类的快乐,不让他们唱歌。“她拿了一个大罐子,坐到了木臼上,满世界乱飞。她一听到哪里有歌声,就会寻着人们的歌声和欢笑声飞到哪里去。她把罐子往木臼上一敲,人们就不出声了,忘记该怎么唱了,因为歌声已经被藏在罐子里了。女巫芭芭雅嘎就这样把所有的歌声都藏了起来。唯独剩下一个会唱歌的牧童。他一边吹着木笛,一边哼着歌。不管女巫用罐子怎么敲击木臼,都奈何不得。因为,这是一只神笛。于是,女巫在自己的山头上气冲冲地坐到装着歌声的罐子上,整个世界都静悄悄的,没有人唱歌,也没有人欢笑,只有一个牧童在吹木笛。女巫芭芭雅嘎趁他去睡觉的时候偷走了木笛。牧童醒来以后,召集勇敢的小伙伴们,他们一起去找女巫芭芭雅嘎了……”尤拉继续幻想着牧童是怎样解救歌声的,怎样让人们重拾快乐的。这里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孩子受音乐的影响在脑海中创造出了一些极其鲜明的童话人物形象,他们是善恶的化身,好像是为正义而战的斗士。音乐赋予童话形象有生命的心跳和活跃的思想。音乐把孩子领进了善良的世界。

每当我发现孩子们陷入惯性思维的时候,就会领他们去橡树林或花园。我们会听一些能对善恶产生清晰认识的音乐。音乐旋律好像打开了如泉涌般的思维。

冬天,在我们的学校里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幻想家。小丹科特别害羞,以至于大家也不指望他能说出什么。不过,他也讲了自己编的女巫芭芭雅嘎的故事。的确,这个故事和尤拉编的故事有些相似。丹科的女巫芭芭雅嘎乘着木臼满世界飞,她摘遍了各地的花,然后飞回了地狱一般的厨房。她把罐子放进火炉里,于是所有的花都烧死了。“不过,我采集到了所有花的种子,还把它们种到了地里(孩子们常常把自己想成故事里面善良的英雄)。花又开出来了。当女巫芭芭雅嘎知道后,她一气之下折断了木臼,还弄断了一条腿,她现在再也不能对人类作恶了。”

听完孩子们讲的这些故事,我和老师们谈起了教育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弊端。我们得出一致的结论:我们的教育学常常会忽视一点,就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期间,有足足一半的时间都还表现得像一个孩子。老师把现成的说法、总结和推论硬塞进孩子们的脑袋里,甚至有时不给他们机会去接近思想和生动语言的本源,束缚了他们想象、幻想和创作的翅膀。往往,孩子就好像是从一个活生生的、积极的、活泼的人变成了一台存储机器……不,不应该这样呀。不能用一堵石墙把孩子们和周围世界分隔开来。不能让学生失去快乐的精神生活。只有当孩子生活在充满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和创作的世界里时,他的精神生活才会有充分的价值。不然的话,他就是一朵枯萎了的干花。

当然,学习不可能像游戏一样轻松,也不可能是纯粹的、源源不断的快乐。学习首先是一项劳动。但是,在组织这项劳动时,必须考虑到儿童在智力、道德、情感和审美能力发展的各个阶段中的精神世界的特点。儿童脑力劳动有别于成人脑力劳动。儿童不像成人那样可以通过刺激心智去掌握知识。学习欲望的源头在于脑力劳动、思想感情和知识经验。如果源泉耗尽,那么无论用何种方法,都无法让孩子坐下来念书。

我永远忘不了在“快乐学校”度过的第一个冬天。如果没有音乐,如果没有幻想,又如果没有创作,温暖舒适的教室很快就会让人心生厌烦。音乐让我们的周围世界充满了惊人的魅力。在隆冬的暮色之下,在银色月光的沐浴之中,在暴风雪的旋涡里,在池塘冰面的破裂声中,我们到处都能看到凭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童话人物。

“快乐学校”的第一个春天来了,溪水潺潺,雪花莲开花了,从苹果树和梨树的花海中传来蜜蜂嗡嗡的叫声。在这段日子里,我们聆听了春天的森林、蓝天、草场和草原之声。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我们来到草场。我们看到沉思的柳树长满了嫩叶,池塘里倒映出无边无际的苍穹,天鹅排成了“人”字形队伍在清澈的蓝天中飞舞。我们细细倾听这优美夜晚的乐声。听,从池塘那边传来了奇妙的声响,好像有人轻轻地触动了钢琴的琴键,好像是池塘、岸边和蓝天发出的音响。

“这是什么声音?”万尼亚小声问道。

“这是春草的声音,”我对孩子们说,“你们看,在池塘水面上倒映出蔚蓝的天空。深水之下有一座巨大的水晶钟。在那美丽的宫殿里生活着一个漂亮的春姑娘。她用金色的锤子敲打了一下水晶钟,草场上便回声四溢。”

又一次响起了这个声音。科利亚笑着说道:“这是青蛙在呱呱叫呢。”

我担心孩子们会哈哈大笑起来,周围的迷人景象也会随之一消而散。然而,大家伙却纹丝未动。

“也许是青蛙,也可能不是青蛙,”萨什科说道,“如果是青蛙的话,就当它是吧。这不过是草场在唱歌呢。”

从邻近池塘的某个地方传来了响声,仿佛是在回应他说的话。片刻之后,远处的草场也做出了回应。我们站在那里,春天草场的美妙音乐让我们听得入了迷。这种音乐是积极世界观的生命源泉。它可以帮助儿童在美好的事物中去理解、发现和感受生活的快乐。我认为,美的和谐与统一好像是光芒四射的光环,它一直萦绕在我们终生难忘的童年回忆中。

在四月里第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古老的山冈在雾气中颤动,我们来到草原聆听云雀的歌声。一团团灰色的小生命在碧空中颤抖。在我们的耳边响起了银铃般温柔的音响。忽而,银铃声停止,灰色的小生命落向地面。鸟儿在嫩绿的冬小麦麦田的上空慢慢地伸展开双翅,好像在牵引着一根看不见的弦,越拉越高。我们听到的不再是银铃声,而是银弦的声音……我多想让这美妙的音乐沁入孩子们的心灵中,让他们睁开双眸去欣赏周围世界的美好。于是,我讲了云雀的故事:

“它是太阳之子。冬天,太阳距离我们很远很远,大地被积雪覆盖,被严寒冻结。太阳慢慢地回到了我们身边,但却很难让雪融化。它把热滚滚的火花投向一个个雪堆。哪里有火花落下,那里的雪便会融化,那块土地就会复苏,于是在这里诞生了一只神奇的小鸟——云雀。它飞向蔚蓝的天空,向着太阳飞去。它一边飞翔,一边歌唱。太阳还在撒着银色的火花。云雀悬在碧空,俯瞰大地,寻找着最明亮的那颗火花。一旦看到它,云雀就会像石头一样团成一团,急速地冲向地面,一下子抓住那颗火花,火花马上变成细细的银线。云雀把线的一端放在地面,挂在麦秆上,又把另一端拉向太阳和蓝天,而且越拉越高。你们看,云雀向上飞得多费力气呀!它在多么卖力地扇动着翅膀呀!银线像琴弦一样演奏着乐曲,云雀飞得越高,银弦发出的声音就越响。云雀把银线一直拉到了太阳那里,然后又飞回了地面,再次寻找火花。”

童话会不会对人们认识真正的自然规律有阻碍呢?不会,它反而会让这种认识变得更容易。孩子们清楚地知道这块土地不可能变成有生命的活物。他们也明白巨人铁匠、女巫芭芭雅嘎和长生不老的瘦老头科谢伊都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果孩子们缺少了这一切,如果他们没有体验过善恶之间的斗争,如果他们未曾理解童话所反映出的人对真理、荣誉和美的看法,那么他们的世界就会变得狭隘和不舒服。

云雀的故事帮助孩子们理解了大自然的乐曲,并为欣赏音乐旋律做了准备。我们回到学校,欣赏了柴可夫斯基的《云雀之歌》。孩子们欣喜万分,因为他们从奇妙的音乐声中既听到了银铃的音响,也听到了连接绿色麦田和太阳的细弦发出的抑扬婉转的旋律。这段乐曲我们听了不止一次,无论是在天气晴朗的清晨,还是在乌云密布的阴雨天。孩子们总能记起沐浴在阳光下的奇妙世界、蔚蓝的天空、灰色的小生命和茫茫一片的田野。孩子们还想用最鲜明的形象把自己对神奇小鸟的想象展现出来:他们把云雀的童话形象画了出来,还画了银色火花和从大地拉向太阳的银弦。

我们慢慢地制作完成了孩子们喜爱的音乐作品集。我们有时会来教室听音乐。我把这部作品集称作“音乐宝盒”,孩子们都很喜欢,他们自豪地说:“我们有音乐宝盒了。”于是,我们有了一个想法:我们要年复一年地汲取最好的作品,把它们收入音乐文化宝库中,建一个“音乐室”,我们将在这里欣赏到大自然和人类创造的美。我们将在这里唱歌、学习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不过这些都是将来的事,我们暂且先学习吹奏简单的木笛。

那是一个阴雨天,我们来到小树林,用接骨木做了一支笛子。我们对它进行了打磨,然后开了一个孔。我吹了一段关于快乐牧童的乌克兰民歌旋律。此时此刻,孩子们那种开心的心情难以用语言表达。孩子们个个都想小试牛刀。人人都想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乐器。结果,每个人都做成了一支木笛。莉达、拉丽萨、尤拉、季娜、谢廖沙和科斯佳这几个人也都表现出了敏锐的乐感和很好的旋律感。几天之后,孩子们就已经会吹奏民间的歌曲和舞曲了。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个寂静的傍晚时分,季娜演奏了乌克兰民歌《哎,山上收割忙》中的一个曲段。她的双眸闪烁着光彩,脸颊泛着红晕。她的母亲告诉我,季娜常常拿着木笛坐在自家的花园里,一边“编”曲子,一边吹奏旋律,而有时她还会浮想联翩,深情地望向天空和树木。

一次,我一大早来到学校,周围一片寂静。突然,不知从花园深处的什么地方传来了阵阵轻扬的笛声。我循声而去,有人在随意地吹奏,这段音乐旋律显然是即兴之作。全曲贯穿着一种透彻的、纯粹的悲伤之情。为了不惊扰到奏乐的人,我小心翼翼地走近玫瑰丛。季娜正坐在草地上。看来,笛子已经成了她身体的一部分。她望着盛开的玫瑰花,眼睛里闪烁着亲切的、柔和的目光。此刻,我才领会到这段旋律的含意。小姑娘吹奏的是一朵美丽的花,是一片蓝蓝的天空。我以为是一种悲伤之情,原来竟是一种不安的心绪:小姑娘在乐声中传递出了对未来的思考。

科斯佳也迷上了木笛。他用一只手吹奏,本来就很费力,不过他很快就学会了几段民歌的旋律。后来,他还编起曲子来,都是即兴演奏出来的,他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感受。有一次,下起了滂沱的大雨,我们坐在“幻想园地”待着。雷雨过后,天边映出了一道彩虹。大家默默地欣赏着这一幕美景。一段乐声传来,是科斯佳在吹奏木笛。从这段音乐声中可以听出溪流的潺潺声,然后又转为骇人的隆隆声。雷雨将临,乌云越来越近了,远处响起了雷声。小男孩儿忘了大家还在聆听他的演奏,他一门心思地沉浸在创作之中。他忽然看到小伙伴们一张张沉思的脸,于是不好意思起来……并非他们中的每个人都会成为音乐家,但我深信,在每个人的身上都能培养出对音乐旋律的敬佩之情。

对这种简单民乐的迷恋往往出于深深的个人情怀。有时会出现一种特殊的“音乐情绪”:孩子们想坐下来演奏一番。这种情形通常发生在日落之后的宁静傍晚时分,此时的太阳已经躲到了地平线的身后,余晖还照耀着大地。音乐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科利亚有敏锐的乐感,他很快就学会了如何对民歌旋律进行再创作。有一次,在我们从森林返回家的途中,我问科利亚:“你还记得自己画过打造银色花环的铁匠吗?你试试用木笛吹出这些铁匠是怎么打造花环的,是怎么把冰冷的火花撒向地面的……”

“不,不是冰冷的!”科利亚强烈地反驳道,“它们是炽热的,哎哟,真烫呀!”

“是的,当然,火花是炽热的……本来从铁锤和铁砧之下也不能飞溅出什么冰冷的东西来。我也要试试用木笛吹出这些铁匠的故事,吹出太阳上的铁匠的故事。”

第二天早上,我们来到学校果园。大家伙用自己的笛子吹出质朴的旋律来讲述神奇铁匠们的故事。我们不仅能够彼此理解,还能够感觉到影响旋律创作的情绪。我侧耳静听科利亚吹奏的音乐《铁匠》。他不仅吹出了铁匠们敲击铁锤时发出的叮当声,还传递出对铁匠力量的敬佩之情。他惊异于银色火花撒落田野和花园时的美妙景象,也为无法饱览大地美景而感到沮丧。他希望能亲眼见到自己在世间万物中隐隐约约感受到的美。

的确,我看到了通往这个孩子内心的一条小路。音乐旋律能够修养身心,能够使情感人格化。音乐如同语言,能表现出真正的人格。我们不仅是在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敏感,也是在提高他的思想境界和志向水平。重要的是,要让音乐旋律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开拓出滋养人类情感的源泉。无论是生动活泼的母语,还是音乐旋律,都在向孩子展现周围世界的美好。但是,旋律是一种人类情感语言,它不光是把世界的美好铸进孩子的心灵里,还向人们揭示了人类的伟大和价值。孩子在欣赏音乐时会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孩子的心灵犹如一位敏感的音乐家的心灵,在他的内心中每一根弦都紧绷着。一旦您能触碰到它们,迷人的音乐便会响起。这里要表达的不只是引申的意义,也是直接的意义。童年有多离不开游戏和童话,就有多离不开音乐。

经验证明,音乐是老师和孩子们在精神上建立一致性的最好契机。音乐似乎能打开人的心灵。老师和孩子们在聆听旋律时,在感受和赞叹旋律的美妙时,他们之间也会变得更亲近。

只有当音乐激发出荣辱与共的情感时,老师才会意识到孩子离不开音乐。当孩子的心灵在乐声的感染下感受到崇高情感时,孩子就会把自己的焦虑和不安倾诉给您。有一次,科利亚告诉我,他有一个画画本,他把自己所有的不安、快乐和焦虑都画在了这里面。然后,他还让我看了他画的画。科利亚的理想世界呈现在了我的面前。他想驾驶拖拉机,想去边境哨所站岗。 QkGaif7OWQdvAmFcldpm+CpxEAw40TlG0sFSIfJ8SV24E7AJEHL3kHQy6v/8U8w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