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孩子对周围世界里的生物和美好事物漠不关心,我为此感到非常担心。孩子们还表现出一些行为,从表面上看,让人百思不解,实则是一种儿童自身存在的残忍行为,这同样让我感到不安。
我们走在草地上,草丛上飞舞着蝴蝶、黄蜂和甲虫。尤拉捉到一只甲虫,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玻璃片,用它把虫子切成了两半,然后“研究”起它的内脏来。在校园的一处偏僻角落里连续多年住着几窝燕子。有一次,我们来到这里,还没等我讲上几句燕巢的故事,舒拉就朝鸟窝扔了一块石头。所有学生都很爱护长在院子里的美人蕉的美丽花朵,然而柳夏走近花坛,摘了一朵下来。这一切就发生在“快乐学校”刚开学的那几天。
令我惊讶的是,孩子们对美的神往与对美的冷漠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在与这些学生见面之前,我确实认识到欣赏美只是善良情感的萌芽。这种情感必须得到发展,并化为积极的行动力。
科利亚和托利亚的行为尤为让我担心。科利亚有一种毁灭麻雀窝的瘾。据说,一旦有羽毛未丰的雏雀从被掏空的雀巢里跌落下来,他就会把它们扔进油厂的排水道里。麻雀唧唧地叫个不停,而科利亚却把耳朵贴在管道壁上去听它们的惨叫声。
儿童自身存在的这种残忍行为不只表现在见过家庭恶行的科利亚身上,在正常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们身上也会有所体现。最令人担忧的是,孩子们并不认为这些“微不足道”的恶行以及对待美好事物和生活从冷若冰霜到麻木不仁的态度有什么不妥。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快乐起来,让他们变得善良起来?怎样才能在他们的心灵中培养善待并关爱生物和美好事物的态度?
一次,我们在田间游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断了翅膀的云雀。它来回挣扎,却怎么也飞不起来。孩子们捉住了它。一颗小小的生命在孩子的手中颤动起来,惊慌的如珠粒一般的眼睛望向蔚蓝的天空。云雀被科利亚死死地握在手里,发出了唧唧的痛苦叫声。孩子们大笑起来。“难道他们中没有一人怜惜这只被同伴遗弃在荒芜田野里的小鸟吗?”我想了想,看了看孩子们。莉达、塔尼娅、丹科、谢廖沙和尼娜的眼里泛出了泪花。
“你为什么要折磨这只小鸟?”莉达心酸地问着科利亚。
“你可怜它吗?”科利亚问道,“那你就拿去照顾它吧!”他随手把小鸟扔给了莉达。
“就是可怜,我会照顾它的。”莉达边说着,边抚摸着云雀。
我们找了一块林中空地坐下。我告诉孩子们,秋天的时候候鸟都会飞去遥远的南方。在荒芜的田野里留下来的几只孤零零的小鸟,有的折了翅膀,有的从猛兽的恶爪中挣脱出来,已是遍体鳞伤……然而,严冬将至,暴风雪和严寒也要来临。在这只云雀身上还会发生什么呢?可怜的它一定会冻死。可是它的歌声是多么动听,让春天和夏天的原野充满了迷人的曲调。云雀是太阳之子。童话里讲“这种鸟从太阳之火中诞生”。所以,我们民族称它为“云雀”,即“火鸟”。
你们当中有谁知道,在严寒中冻得发僵的手指,在寒风吹拂下被遏制的呼吸,有多么疼痛难忍。你们可以赶回家,到温暖的火炉旁,去借着温柔的火光取暖……然而小鸟能去哪里呢?谁会收留它呢?它会被冻成一团。
“可是我们不会让云雀死掉,”瓦莉娅说道,“我们把它放到暖和的地方,给它搭一个窝,让它等待春天的到来……”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出主意,怎么给云雀弄个住处。大家都想把小鸟带回自己的家去过冬。但只有科利亚、托利亚和几个男孩子没有说话。
“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要把云雀带回家呢?咱们在学校里给它搭一个暖和的窝,给它喂食,给它治伤,到了春天就把它放回蓝天。”
我们把云雀带回了学校,把它放进笼子里,摆在一间专为孩子们准备的教室里。每天早上都有一个人来看云雀。孩子们带来了鸟食。几天后,卡佳还带来了一只啄木鸟。这是她的父亲在森林里发现的。它也许落入了猛兽的魔爪,然后奇迹般地逃脱了出来。啄木鸟的翅膀无力地耷拉着,背上还凝着一层血。我们把它和云雀养在了一起。谁也不知道该给啄木鸟喂什么,是喂小甲虫吗?到哪里去找呢?在树皮里找吗?
“这我知道,”科利亚夸口说道,“它可不光吃小甲虫和苍蝇。它还喜欢吃柳芽和草籽。我看到过……”他还想再说点什么,但却害羞起来。可能是他以前捉过啄木鸟。
“那好,既然你知道怎么喂养啄木鸟,那就由你来给它喂食吧。它的眼神是多么楚楚可怜啊!你看到没?”
于是,科利亚每天都来喂鸟。他还没有对生物产生过怜悯之心。这只不过是小伙伴们的赞赏(“咱们的科利亚可真行,知道给鸟喂什么食”)让他感到很高兴罢了。就算善良的情感是出于虚荣心,那也不要紧。先让做好事成为一种习惯,然后就会唤醒心灵。
我回想起孩子们在“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上给出的种种答案,有的说想成为身强力壮的人,有的说想成为勇敢的人、英勇的人,还有的说想成为聪明的人、机智的人、无畏的人等等,但却没有人说想成为善良的人。
为什么善良不能和英勇、无畏这样的高尚品质相提并论呢?为什么男孩子们甚至会为做好事而感到难为情呢?这是因为,如果缺乏善良,如果一个人不能给予另一个人真心的温暖,就不可能存在心灵美。
我也曾想过,为什么男孩子比女孩子的善心少一些。也许,这只是一种感觉罢了?不,确实如此。女孩子之所以更善良、更富有同情心、更温柔,可能是因为她从小骨子里就带着一种潜移默化的母性本能。在成为新生命的缔造者之前,她就已经在内心中树立起了热爱生命的情感。善良的根和源在于建造、创造、肯定生命和美好。善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天早上,费佳带了一只黄鹂鸟来学校,这一早成了孩子们的节日。这只鸟也不知为什么飞不起来了。费佳是在牧场附近的灌木丛里发现它的。孩子们对黄鹂鸟身上色彩缤纷的羽毛爱不释手。他们把教室里的这个角落叫作“小鸟诊所”。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一天的时光,也在这里送走这一日。
科斯佳带来了一只瘦弱的小麻雀,这是他在路边拣到的。小麻雀不想啄一粒谷子,也不想吃一粒面包渣。科斯佳为小麻雀的病发起愁来。小麻雀死了,我们大家都很难过。科斯佳哭了,女孩子们也都哭了。科利亚也变得闷闷不乐、沉默寡言起来。
我回想起亚努什·科尔恰克的一段话,他说:“纯粹的儿童民主是不受等级制度束缚的。无论是仆人的汗水和同龄伙伴的饥饿,还是小黄马和被宰杀母鸡的厄运,都能让孩子为之伤心。他亲近小狗和小鸟,他把蝴蝶和花朵等量齐观,他视石子和贝壳为兄弟。孩子不是傲慢自大、爱出风头的人,他并不知道只有人才有心灵。” 是的,事实如此,但善良的孩子不会从天而降,所以一定要加以培养。
有一次,在山谷游玩时,孩子们发现了一只腿有残疾的小兔子。我们把它抱回了教室,放进一个新笼子里。又建起了一所医院——“野兽诊所”。一周之后,拉丽萨带来了一只冻得发抖的小瘦猫。我们把它和小兔子养在了一个笼子里。孩子们一下子多了许多要操心的事。他们要给小兔子送胡萝卜,要给小猫送牛奶。一天早晨,我们看到小猫和小兔子彼此偎依在一起,甜滋滋地睡着了,孩子们此刻高兴的心情无以言表。他们窃窃细语,生怕吵醒了小动物们……
冬天,“小鸟诊所”里又多了几只山雀,是孩子们从留鸟的食槽旁捡回来的……
还有一件让我非常高兴的事:有些孩子在家也建起了自己的“小鸟诊所”和生物角。在我们的教室有了养小鱼的鱼缸之后,孩子们便央求起父母来:“在家摆一个鱼缸吧。”许多家长来到学校,问该怎么做。他们很难搞到鱼缸用的水草和鱼苗,鱼食也不好弄到。但是,孩子们非要不可,搞得家长和我鸡犬不宁,我们终究还是把这些困难都克服了。斯拉瓦和季娜的母亲找到我说:“孩子们一直缠扰我,别人家都有金鱼,可我们家没有。”于是,我只好求助高年级的学生。
那些年还没有校内工厂,于是为了鱼缸这件当务之急,我们办起了第一个供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们使用的工厂。
我们永远也忘不掉那些夜晚,大家围坐在一个小灯泡照亮的鱼缸旁边,观赏着小金鱼。我给孩子讲了海底深渊,还讲了海洋生物特别有意思的生活。虽然我的这帮学生们早已毕业,现已长大成人,但是他们一生都会记得这些夜晚。
不久前,科利亚对我说:“我经常梦见这只小灯泡。它照射出的光亮好似知识的第一个源头。我好想知道更多海洋深处的奥秘,了解更多千奇百怪的鱼类……”
如果一个24岁的大人还能以如此满腔的热情回忆着那些小鱼,这便并非小事。这是善良情感的一条小溪。我一直忐忑不安地期盼着周围世界的美好能在最冷漠的心灵中唤起善良的情感——温柔和同情心。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年秋意乍凉的日子。我们来到花园的玫瑰丛旁,看到一朵盛开的花,娇嫩的花瓣上挂着露珠。熬过寒夜,花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我们望着它,一想到严寒很快就会毁掉这般美景,就不由得伤心起来。我和科利亚的目光不谋而合地交织在了一起,我第一次在他的眼神中看到了悲伤和不安——纯粹的儿童情感。随后,我们又去了暖房,在那儿种了几盆我们当地少见的花——杜鹃花和仙人掌。我们在一朵小红花旁坐了下来。这是仙人掌开的花。我们瞧着这朵花,欣赏了很久很久。爱护生物和美好事物已逐渐融入了孩子们的生活。
1951年深秋,正值树叶凋落,我们来到树林,挖了一棵幼小的椴树苗,我们把它带回校园种下。这棵小树苗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想象、幻想,还创作了一些关于它的童话故事,把它塑造成了一个能够感受到和体验到我们的爱护和担忧的人物形象。
每当下起温和的小雨时,孩子们就会欣喜万分,因为我们的朋友正需要很多的水分。当严寒笼罩着大地、刺骨寒风席卷着原野时,我们便会担心起来,因为我们的朋友会感到寒冷。于是,孩子们把雪积起来,培在树干周围。女孩子们找来几根芦苇,把树干包扎了起来。
等到春天,我们便常常去见我们的朋友。我们激动地看着它,观察它有没有发新芽。第一批长出的绿叶让孩子们喜出望外:椴树竟还活着。
夏天,我们给它浇水。充满温柔、善意和关怀的集体向心力是一股多么巨大的力量啊!它犹如湍急的水流让那些最冷漠的人也为之动容了。
看到科利亚、托利亚、斯拉瓦和彼得里克激动地来见自己的朋友——绿油油的小椴树,看到他们在喂鱼缸里的鱼时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我便感到无比欣慰。
那些曾一想到小椴树在严寒中会冷而心感不安的人已经长大成人。我们的朋友也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此刻,来到它身旁的是一些青年男女、一些年轻的父母,当他们回想起童年时代的金秋,内心仍激荡着美好的情谊。
经验证明,善良的情感应当扎根于童年,而人性、善良、温柔和善意则产生在劳动之中,在爱护和关怀周围世界的美好事物之中。
善良情感和情感修养是人性的核心。如果在童年时就未培养出善良的情感,则以后永远也培养不起来了,这是因为在心中树立真正人性的同时,也建立起了对最初和最重要真理的认识,形成了对母语中各类词汇细微差别的体会和感受。人在童年时期就应当经历一段情感的磨炼——善良情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