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建议总体上是属于教育培养的初步知识,尤其是情感教育方面。做一名关心学生的教师,就是说对待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小孩子成绩不好,学习落后,难以像班上其他同学那样学习;青少年耍流氓——所有的这些都很糟糕,如果你们的孩子发生了这种糟糕的事情,你们会怎么做呢?未必会做出像开除、减品行分那样的决定。
当然,理智会提醒聪明的父母,这些办法也是有必要的,但是首先,内心会暗示一些其他挽救孩子极端必要的做法,要知道不能通过惩罚这一种方法来挽救一个人。
内心会要求采取一种办法,能在孩子的心里建立起道义上的纯洁和美,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内心的这种愿望也就是对人的关怀。教师对孩子的关怀首先表现在善于做到不让他成为坏孩子,防止他走上错误的道路。按照父母的方式希望孩子好,就是要杜绝邪恶侵入孩子的内心,要将邪恶关在孩子心门之外。
如果你们心里对每个孩子都抱有这种焦虑不安的关切,如果每个孩子对你来说不是班级记事簿上的一行字和一个数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充满个性、独特性的人,那你们就可能会相信,要是孩子遇上了糟糕的事情,你的内心会提醒你该怎么办。这种内心要求就是关怀在起作用。说“关心别人”很容易,但关心别人是需要培养的。只有当这种内心状态是相互的,也就是说,当教师希望学生好,而学生也认同时,才能把它培养起来。这是学校生活最细微的协调一致。相互关心是在良好的情感文化氛围中培养起来的。
我常常觉得,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孩子用心去认识世界,用心去感知别人的处境,不仅仅是亲人朋友的处境,还有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每一位同胞们的处境。教会小孩去感受他所遇到的人沉重的内心、他的某种悲痛,这是一种最细致的教育本领。
我想分享一下经验,讲一下教师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这种本领,如何培育孩子的情感修养,以及如何使这种修养成为相互关心的基础。春天,在学校旁边的田野里有一些女庄员在甜菜种植场工作。每天早上,一轮红日刚从地平线出现,妇女们就一个接一个下地开始工作了。我的一年级生也是这个时候来到学校的花园里。我们在自己的“美丽角”里迎接日出。这个角落是蔚蓝色天空下的一个绿荫教室——一个很大的绿萌窝棚,浓密的葡萄叶子遮住了炎热的太阳。
女庄员们从距离我们两三米远的地方经过。我们看得见她们,看得清她们每个人的面部特征、她们的眼睛,如果我们静静地坐着,还能听得见她们的呼吸声。她们看不见我们。我教导孩子们说:看女人们的眼睛,要学会感知和了解她们每个人的内心状况——是晴朗平静,还是乌云笼罩。我们每天看到的都是这些姑娘和妇女。我们已经熟悉了一个长着蓝眼睛,梳着淡褐色粗辫子的年轻女人,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总是唱着这样那样的歌儿去劳作。她常在小丘上,看向蔚蓝色的天空,听着云雀的歌声,面带微笑。
我对孩子们说:“她对生活感到高兴,她是幸福的。”我们在看到别人幸福时,自己也感到很高兴。另一个女人每天拐到狭窄的田间小道上时,总要折几支野花,透过她的眼睛我们看出,她在想些光明、愉快的事。有两个姑娘走向草地上缓缓流动的泉源,把泉水当镜子照,整理发型,欣赏自己的美丽。我说:“孩子们,你们看,她们的眼睛里饱含着快乐的梦想。”
而这个黑眼睛的女人不仅采了野花,还在小树墩上坐了下来,编了一个小小的花坏——当然,那样的花环只能编给小姑娘。我说,亲爱的孩子们,你们仔细看她的眼睛,你们将会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但是看这儿,孩子们,你们仔细瞧,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你们看她的眼睛,多么得忧郁、悲伤。她的目光中含有如此多的苦楚和愁闷!看,她停下了,看向太阳,看向隐没在一片绿色花园里的村庄,沉重地叹着气。你们会看到,她没有走在田野小路上,而是走在通往村庄中心的道路上。她在路边摘下野花,拿着花走向和法西斯作战时在这里牺牲的战士们的纪念碑。看,她在墓前献了花,哭了起来。孩子们,你们正面对着人类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悲痛——母亲的悲痛。她现在又一次经过我们的“美丽角”,你们仔细观察,再次注视她的眼睛。
孩子们屏息坐着。没有一点儿风吹草动,周围的一切都很安静。我们面对着的是一位母亲的悲伤的眼睛。我们听见了她沉重的叹息声,再次回过头来看向烈士纪念碑。没有任何话和解释孩子们就明白了,这个母亲的儿子在战争中牺牲了。我在讲述一个母亲的巨大悲痛:她的两个儿子和丈夫都牺牲了。随后,一堂接一堂的新课教会孩子们要用心来认识、观察他人。
我们出发到田野里去,坐在乡间小路旁,时不时有人从我们身边经过。孩子们看着人们的面部和眼睛,领悟他们的内心世界。其中一个人对生活条件感到高兴。第二个人在向往某种令人激动的宝贵事物。第三个人只不过有些疲倦和冷漠,不,这个人心情不是太好……第四个人忧心忡忡,可能是为某些日常生活琐事操心,也可能是为某件大事而担忧。而这个老爷爷则有着某种悲痛。
孩子们精神一振,留意起来。人们眼睛里的那种悲痛他们还从来没有见到过。孩子们说:“他很痛苦……准是遇到了很大的不幸……需要问一下,该帮他做点什么。”他们向老爷爷走去,问道:“我们能帮您做点什么吗?”老爷爷把温暖的手放在小季娜长着浅色头发的脑袋上,沉重地叹着气说道:“亲爱的孩子们,你们什么都不能帮到我……我的妻子刚刚死在医院里……我现在是去叫汽车……我们在一起生活了四十七年……你们什么忙也帮不上,但我还是感到轻松了一点,你们真是好人……”
情感修养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这是一个非常细致且漫长的过程,要求教师要很会拿捏分寸、细心、会思考,并深知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能用心感知他人的孩子就会关怀人。但是,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他容易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不仅能感觉得到,还能以德报德。这种情况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是难以估计的。
孩子的心灵应该用爱抚、善意和诚挚来进行培养,你们大概听过教师们的抱怨(可能你们自己也有过这种想法):“怎么办呢,孩子听不懂好赖话……我诚心诚意地对他,而他却麻木不仁,嘲笑我的好意。”很遗憾,这种事情时常发生。这种心肠冷漠的根源在于情感教育的缺乏,在于幼年时期孩子没有学会用心来认识人。
如果你们教会自己的学生用心来感知别人,你的关怀就能创造出奇迹。教师的关怀首先指向孩子的脑力劳动。希望孩子在脑力劳动中表现良好,就意味着要了解他的强项和弱点,感受他脑力劳动的细微特点。你们的关心,作为一种强大的教育手段,会一直起作用,直到你们的学生想要做一个好人,直到他的自尊心萌发并且不断强大。
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在教育事业中,各种现象和事实之间存在最为紧密的联系:孩子的学习成绩影响他的精神状态,孩子的精神状态则影响教师精神生活的充实和身体健康。
如果学生力图做个好学生,想很好地掌握知识,这就已经是你工作乐趣的一半了。孩子的个人自尊心取决于他的学习成绩,而学习成绩则取决于教师的关心,当然,也取决于孩子的内心肯接受教师的关心到什么程度。我尊敬的同行,请记住,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个人的自尊心就是你们创造性劳动的乐趣的火花。
只要这个火花在发光,你就会感到自己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创造的乐趣。但是,这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让孩子经常取得好成绩?如何培养他的个人自尊心?如何利用这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即做一名好学生的愿望让他变得高尚?我现在就来谈另一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