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对刺激的条件化的阐释

我们用刺激与反应来解释心理问题,下面我会用公式来向你们展示这一点,当你们看完就会发现你们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释。

我们用单词的首字母来表示,字母S表示刺激,字母R表示反应:

通过我的讲解,我相信你们已经能够明白,那些能够引起反应的刺激事实上一直存在于某个地方,作为实际存在着的实体,它们等待着人们找到它们,并将它们呈现出来。而反应也可以说是一种实体,或者说它也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就像我曾经说过的,有的刺激在第一次出现时不曾产生什么作用,在此之后也依然不会产生什么作用。

我们可以用上述公式来解释这一点。假设在一个非习得反应之中,刺激与反应都是已知的:

我们都知道,如果刺激只是一束光线照射在手上的话,并不会让人产生缩手的反应。但是如果在这束光线出现后电击紧随其后,并经过多次的重复,光线的出现就会使人产生缩手的反应。而此时,我们可以将这束光线称作替代刺激。这就产生了一种变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条件反射。反应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是我们却对引发这种反应的刺激的数量进行了调整,这样的“刺激”被我们称为是“条件化了的”。不过,一定不要忘记,也不要混淆这些概念,当我们既谈到条件反应又谈到条件刺激时,我们所指的不是简单的条件反射,而是这整个形成条件反射的有机体。

还有一些反应是由那些与生俱来的刺激引起的,我们称之为无条件反射。而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就是无条件刺激,比如因为光线的变化,导致了一个人的瞳孔的变化,轻拍一个人膝盖下面的韧带就会引起膝跳反射,吃山楂会使唾液的分泌增加,皮肤被烫伤时人会尖叫、会哭喊,等等。

对于那些能够让我们做出反应的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总体数量我们不曾统计过,不过我们知道,虽然无条件刺激数量十分庞大,却远远少于条件刺激。举几个条件刺激的例子,比如每一种我们所使用的工具,每一个能让我们产生某些反应的人,书写单词会让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产生反应,并且还是有组织的反应。

我们使用一种刺激来引起一种反应,以这个反应为标准,使用另一种刺激代替之前的刺激来做出同样的反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刺激替代或者是刺激条件化。比如,一个饥肠辘辘的人在看到一块香喷喷的馅饼时,唾液腺就会开始分泌唾液;一个放声大哭的婴儿听到母亲的脚步声时会停止哭泣,很显然,前者是条件化视觉刺激,后者是条件化听觉刺激。

刺激条件化会使得引起反应的事物范围扩大,但是也不能将它的重要性看得过高。而且,我们必须在确定了刺激时,就指明这种刺激究竟是条件刺激还是无条件刺激。 is9lqv2cIt1fja2Z3DhpzMXWh9PlyvI634SeQDUQhKR9+I8rJv1vsQYRSR9RoPt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