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中国历史的伟大幸运

在历史的长河中,会有极少数的一种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在极其有限的能量下,超越了天命的打压与束缚,凭一己之力改变、拯救、定调了后面千年的历史规则。没有他们,历史将变得不再一样。尤其是我们现在要讲的这位。

在上一战中,惹出巨大争议的抢戏小将叫李陵,“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他是咋抢戏的呢?

在战局最开始,资历浅的李陵被指派给李广利打掩护。但这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却主动向武帝请战,表示没有困难他创造困难也要上,他要带领五千精兵横绝大漠,扫荡单于王庭。

武帝对他说:“没有马给你了。”

李陵说:“没问题,我们这都是射击冠军,百步穿杨,不用马也能消灭匈奴人!”

向来听不得这种话的武帝瞬间就回到了青春期,觉得太提气了!于是,他让李陵火速出击,并命令老将路博德出塞接应,给李陵打掩护。

如果说文人相轻,那么武将就可以说是相贱了,这个行当是特别讲究资历与战功的。

路博德是老将,因此对李陵很不当回事。武帝还命令他给李陵打掩护,这让他很没面子。

于是,路博德上奏章说:“现在秋季将临,匈奴草长马肥,正是兵力最强之时,不宜攻击,请命李陵稍停,等到明年春天再出发。”

人家说的没问题,本来就是,大秋天的人家那边刚贴上秋膘,这个时候你瞎起什么哄啊!历来都是早春去打狼,过了年再说呗!

路博德认为,明年开春武帝就有别的部署了,我也就不用再给这个小字辈打掩护了。但他的这个办法,让武帝怀疑李陵吹完牛后了,找路博德替他说话。武帝大为震怒,你爷爷当年哭着喊着求我让他死在战场上!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武帝命令李陵别再废话!赶紧给我走!

李陵即将为他的年少气盛付出惨痛的代价。他继承了家族的点背命运,他的五千步兵也没能横扫单于王庭,而是遇到了单于亲自率领的匈奴三万主力。双方碰面后展开了悍猛对决,李陵将战车摆成防御阵型,随后开始千弩急射(注意他使用的兵器)。

匈奴兵被迫退走上山,更神奇的是,李陵居然开始追击并杀了数千人。大汉这五千棒小伙子的凶猛进击一度让匈奴高层产生了错误的判断:这是汉军精锐主力!于是,匈奴单于又调了五万骑兵,共八万骑兵,对李陵军团展开了围剿。李陵部边杀边退,根本不落下风。

匈奴认为这支部队是汉军的精锐先头部队,太能打了!他们这是打算引诱我们进入埋伏圈!匈奴一直在犹豫,也不敢逼得太狠。

从这里就看得出来,匈奴的骑射战法对汉军的步军战阵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就是匈奴人在射箭上的传统优势已经不具备了。因为,此时汉军的高科技“弩”,那真是领先时代的威猛兵器,劲儿大还易上手。

汉军不光在骑兵方面具备很大优势,出塞后哪怕步兵也对匈奴有着巨大的威胁。只要弩在手,箭管够,战车布上阵,在我面前你就是活靶子!除非草原民族能够整合出类似中原建制的骑兵团,否则无论是面对汉军骑兵军阵,还是步兵军阵,根本就冲不动。

就这么一路且战且退,五千汉军整整牵制了八万匈奴主力十多天,匈奴高层几乎打算放弃了。因为这个汉军团的箭似乎永远射不完,而且一射一个准,像个刺猬一样,他们根本无从下嘴。眼看离汉境越来越近,眼前的这支部队到底想干什么?

匈奴单于表态不想打了,怕有伏兵,但一向会过日子的诸将却说:“单于亲自率八万骑却打不平汉军数千人,今后算是彻底没法混了。有辱国体!必须打!”

在这次高级会议开完后,当天匈奴军队又冲杀了数十次,留下了两千多具尸体。这最后的冲锋,成为压垮匈奴所有高层的最后一根稻草。所有匈奴人都认栽了,准备撤军。

眼瞅着李陵将完成整个两汉外战匈奴最英勇豪气的以少胜多壮举时,李家的坏运气再次出来捣乱了。堡垒在内部被攻破,李陵部有人叛逃了。此时李陵部已经弹尽粮绝的机密被泄露了!

匈奴得知了这支五千人的步兵孤军深入,根本没有援军,而且眼下箭支就要用完了。这个消息传出去还得了!八万人怎么能被区区的五千孤军,这么牵着鼻子走?

匈奴展开了最后的总攻,此时李陵的五千壮士已经射杀了上万匈奴骑兵。李陵所部最终射空了所带的百万支箭,失去所有阻击力量的李陵下令四散突围。此时距离边塞,仅仅还剩百里。

堪称汉武帝末年最壮烈的死战,这五千壮士在十数倍于己的匈奴骑兵围攻下,交出了杀伤数倍于己的成绩单,五千人仅有四百人最终逃脱。

但这段孤胆英雄的故事,最终却有巨大的争议,那四千六百个战死的勇士也没有得到该有的待遇。因为李陵投降了!

关于李陵的投降,一直有很大的争议。一般来说,你都投降了,还有什么话说呢?但有很多人为李陵翻案,说他是身不由己,身在匈奴心在汉。

说法一,他投降后,才有可能牵制匈奴的注意力,让分头突围的弟兄们能多逃出去一些。

说法二,他的投降是假降,他想模仿自己的爷爷,单枪匹马地从匈奴逃回来。

说法三,他想暂时委曲求全,保重自己的有用之躯,他日再回报大汉。

通过他后续在匈奴的这几十年所作所为来看,上述猜测确实有可能是真实的。后来,李陵即便被武帝灭族,他也仍然刺杀了帮助匈奴做内应的降将李绪,还在十年后的那场大战中打输了(较可疑)。

不过,这都是猜测,具体他当时是咋想的,今天的我们不得而知。因为他毕竟没像他的爷爷李广那样单枪匹马地逃回来,也没有像关羽那样千里走单骑。

总之,你没回来。无论你是咋盘算的,人们都是要按事实说话的。古往今来,被冤枉的人向来不是少数。但唯独李陵这个品级不高、履历有限的人,却成了大名人,他的投降变成了争议,太多人为他鸣冤抱不平。这就很神奇了。

就因为他是李广的孙子?比较遗憾,李广还真不算什么大人物。即便帝国“双骄”威名如此,又有谁知道卫青、霍去病的儿子、孙子是谁呢?卫青的儿子后来在“巫蛊”案中被冤杀,又有几个人知道?“流量”这个东西,是传承不了的。

李陵之所以能留名千古,是因为另一个中国历史上的顶级“大V”。

这个人帮李陵说了情,也因李陵而倒了大霉。这个人的影响力实在太过于巨大,有太多的上古尘封因他而重见天日,有太多的英雄豪杰在他笔下定调。这个人的存在,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巨大幸运。他就是太史公司马迁。他写了一部皇皇巨著,只要是中国人基本都会知道,叫作《史记》。

我之所以说他的存在是三个“中国级”的巨大幸运,是因为我们有太多次的可能,会看不到《史记》这部璀璨的史学经典。如果那样,很多上古史将出现无法弥补的断档,自上古时期到汉武帝时期的这段宝贵历史,将很有可能无法梳理得如此顺畅详尽。

司马迁所做的这番事业,准确来讲是伟大的历史拯救!算是真真正正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史记》只有司马家的人才能著,也只有司马迁才能写出来。换第二个人,都接不了这个活儿。

这是一段近乎于超级英雄拯救地球般的著史传奇,在一系列的机缘巧合下,《史记》才最终惊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先来说一下为何《史记》只有司马家才能写得出来。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不是局限于一个朝代的断代史,而是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整整三千多年的历史。司马迁父子将华夏大地上,自从有传说开始的所有历史,全部整理了出来。

在那个时代,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在资料保存手段极其落后的年代,著史的最大困难就是原材料。史料要么找不着,要么看不到,要么搞不懂,要么在各种战乱变迁中丢失了。所以,越是远古时期的历史,各种素材就越难找,而且即便是找到,去伪存真等一系列专业工作,也是个大难题。

很多史料都是口传心授代代流传的,很多压根儿就是神话故事,你咋知道是胡说八道,还是确有其事呢?

那个时代没有复印机,很多史料在流传的过程中需要人力进行篆刻、誊写,那么就会涉及流传的版本中出现错字的问题。隔着成百上千年,你如何对眼前的这卷史料进行拆解与还原?

所以,在几千年前搞历史,具有极高的门槛与困难。你得有材料、有能力、有想法、有毅力、有传人。最关键的,还得有运气。

不过,即便这么难,还是有人可以做的,比如司马家。 FQ68qo/lpSAVZNZfDwwPK7bWq7b4t/TXPZu99WLrTm6qsx/LkLDShcAm1TyyXia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