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由汗血马引出的外交事故

话说旅行外交家张骞碰上了武帝这么个主子,他的每句话都对天下百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归来后,对武帝说他在大宛看到了一种马,这种马日行千里,出汗如血,身形极好,堪称马中之王。此马虽好,却是大宛的国宝,我没能耐给您带几匹回来玩玩。

作为点燃男人激情的“三大件”(土地、美人、宝马),武帝的好奇心再次被话多的张骞点燃了。他派出了百余人的使团,带着一匹用纯金制作的马,前去大宛国进行换购。一方面表现自己家大业大、不差钱的外交诚意,另一方面用这匹大金马向沿途的西域各国抖抖威风。

但武帝的这个热脸却贴了冷屁股,人家大宛对于汗血马的感情要远远超过金子的分量。

大宛的国王对于汗血马是这么考虑的:马万不能给,这是国家的战略资源,让你们带走配了种,就不再是我们国家的独得之秘了。再说了,风闻汉朝很强大,但架不住你离我远啊!我不给你,你能怎么样。

就这样,在张骞当初第一次叫花子般逃出匈奴时给予了雪中送炭帮助的大宛,拒绝了汉使的换马请求。

关于这件事,所有的史料都倾向于大宛王不识抬举,金马换购你都不领情,你要上天啊!这就是比较缺乏同理心了。

战马作为一种特殊的战略物资,是不能单纯从金钱角度进行考量的,只能说这个大宛王是个明白人,人家做得其实没错。但汉使却表现得很没有风度,一听说人家不换购,当场就甩脸子,把那匹金马给砸了,而且话说得很难听,掉头准备回国。这也表现出当时汉朝政府一个非常不好的外交习惯,容易看不起人。

别嫌难听,就是那么回事儿,我们也要时刻正视自己骨子里的那堆臭毛病。用鲁迅先生的话讲:“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先来看看我们古代时对于文明落后地区的称呼: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再看看我们对于北方强大邻居的称呼:匈奴。全都是带有轻蔑的字眼。后来著名的“好人”王莽在复古改革猛改名的时候更搞笑,把人家“匈奴单于”改成了“降奴服于”。

我们虽然号称礼仪之邦,但需要正视的是,这个“礼仪”却非常容易让我们产生一种优越感。我们的文化天生具有包容性,这是我们的浑厚优点,但这种发自内心的优越感,也是我们的大缺点。尤其当你总是处在整个时代的顶点时,就容易更加巩固这种优越感。这种骨子里的傲,成为我们千百年来的外交弱点。

汉使砸马示威后,大宛王觉得太没面子了,于是在沿途伏击了归途的汉朝使团,杀人夺金而去。

大宛王之所以有恃无恐,在于他进行过成本预算。他看到汉朝来过的这么多批“访问团”,每次到他这里时,都说减员一半以上,而且普遍都已经离开大汉一年以上了。在种种推算后,大宛王得出了结论:汉朝不敢拿我怎么样!这么远,他们根本打不过来。

大宛王信心满满。但他不知道在二十年前,北边也有人这么推算过,当年这样推算的人,已经被打得一蹶不振,差点被屠灭了整个种族。五年前,南边和东北边也有人这么推算过,当年这样推算的人,均身死国灭。

消息传回国内,武帝受到了自登基以来最大的一次侮辱。从来都是他欺负别人,这次好不容易摆出了示好的姿态,千里迢迢地送金马过去,“大汉欢迎你”的歌声已经唱响了,谁知道人家却认为“有勇气就会有奇迹”,不解风情地扇了武帝的脸。

大宛王其实完全有更艺术的做法,比如送几匹下不了崽儿的劣马,在砸金马后不要和这个汉使一般见识,甚至以礼相待。为什么非得杀了他呢?

这回等死吧!

武帝决定派兵消灭大宛,不买改抢了。

这时候,一些人出来插嘴了,曾经出使过大宛的姚定汉对武帝说:“大宛是个小国,我们只要出三千人就能干掉他们。”武帝深以为然。

为啥武帝会这么估计呢?因为当时所谓的西域三十六国,实际上差不多就是西域三十多村,外加几个大县。

西域那边没有大河流,所赖以生存的水源是北面天山和南面祁连山那一片的青藏高原上融化的雪水,每块地方能化多少雪,也就决定着这个地方能铺多大的摊儿。

每一个所谓的国,实际上就是沙漠中的一点绿洲所养育的松散团体。四年前,楼兰王不听话,赵破奴率领七百骑兵就把楼兰王抓回来了。

七百人就灭国了,我们听起来会觉得太震撼了!实际上就是七百人前去“屠村”,然后把人家“村长”逮回来了。

“屠村”是个好差事,风险小,名声好,在当时属于打破脑袋抢的活儿。恰巧李夫人刚刚离去,武帝决定将这个好事送给自己的小舅子,以缓解对李夫人的思念之情。就这样,李广利没有任何过渡地变成了贰师将军(图吉利,据说汗血马都藏在大宛贰师城),远征大宛。

武帝再次满怀蔑视,认为没多久,自己的小舅子就会带着一匹匹骏马来供他驰骋。

但这次这个“村”,稍微有点远。有多远?距长安也就七八千里。

考虑到之前征朝鲜时的用人昏聩,再加上这次征大宛的人选与轻敌,可以看出来,此时的武帝虽然依然神武(神经质加武断),却已经不英明了。

很多朋友会问:武帝的前一个小舅子卫青仅仅是个骑奴,不也照样用吗?不一样。卫青在初上战场前,在皇宫中历练了十年,是从皇宫侍卫一步步干起来的。

那霍去病呢?他年仅十八岁,不也上场了吗?霍去病早早地就被武帝当作“门徒”带在身边,并且常常跟着“战神”舅舅,早就耳濡目染。

纵观武帝早年、壮年之用兵,无论是战略构思、将领选用,还是兵力配比,全都堪称上乘手笔。但老年的武帝,却理想化严重,种种决策使他更像一个老小孩。

对于皇帝这个职业,五十岁似乎是一道坎。所有的皇帝,哪怕是有道明君,过了五十岁往往也都不成了。皇权这柄威力巨大的“诛仙剑”有着巨大的反噬效果,使用它的人需要有极高的能力与意志去对抗这时时刻刻的附骨侵髓。人岁数一大,精力、脑力、意志力一旦跟不上,前面这些年被封印的“权力魔鬼”就会跳出来,让你无法再联想到这是当年的那个明君圣主。

当然,武帝的祖宗刘邦人家五十岁刚起步,大半辈子的人生精华都搁那憋着呢,是个例外。大多数皇帝,老了以后往往就没有了闪烁人生的智慧与经验,而是系统性的昏招连连。

武帝忽略了此次的远征其实是个难度极高的作业。出大汉西塞到大宛,此一路四千余里。不仅路远,而且路况极其不佳。

之前我们说过,西域三十六国之所以那么小,在于他们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个小绿洲,绿洲不大,所以养育的人口不多。之所以有这么多国,在于每个绿洲都相隔不近,你打不到我,我也踢不到你,带兵出去可能会渴死在半道上。

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如果出兵,在这样的距离、路况下,想要达成战略目标,需要将领有以下能力:强大的外交沟通能力,强大的行军能力,强大的军事能力。

路途如此遥远,再加上是武帝突来兴致,根本就不可能配给你充足的给养。这也就决定了你沿途要么一路“抢饭”,要么一路“要饭”。“抢饭”需要你能打;“要饭”需要你是外交天才;带着队伍长途跋涉四千余里,需要你有过硬的带队能力与行军能力。

你要不断地沟通、吓唬沿途各国国王;你要有本事轻松地杀鸡给猴看;你要不断地鼓舞士气,不断地观察士卒身体状况,才能将这次四千余里远征圆满完成。

在战国时期,我们说司马错之所以是不世出的名将,在于他能够在蜀地的荒蛮烟瘴之中带十万大军兜了一个大圈,还能保全战斗力并攻占黔中。

总之,如果不是经验丰富的大将,这活儿根本没法干!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种工作,看着轻松无比,根本就不叫个事儿,但真的一上手才发现,事情环环相扣且艰难,干了半天往往出工不出活儿。

武帝以为给自己的小舅子派了个好活儿,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武帝是挺够意思的,怕自己这位小舅子第一次带兵紧张没经验,拿不下来大宛,于是派了三万多人的队伍由他指挥。当然这三万人不可能有什么靠谱的战斗力,“灭村”还用得着带精锐吗?其中只有大约六千人是西北驻防部队的,剩下的还是各种罪犯。

李广利就这么两眼一抹黑地带兵去了。一年后,传回了消息。有多大脸,就现多大眼。 vVopr01cisEWZqEpVII57tmOD5tIJgnpppuc8pqUDZ9VgIjY+3aUz58H+o2aEkv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