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最恐怖的消息传来了

话说赤眉军投降后,刘秀在洛水边举办了盛大的阅兵式,令赤眉军首领樊崇和士兵共同观礼。

刘秀检阅部队期间还玩了一把“放虎归山”,对樊崇等人说:“山东小哥们都服不服啊?不服我放小哥们走,咱接着比划。”

刘秀的一句话吓得樊崇、徐宣这帮人赶紧磕头表态:“不打了不打了,我们自打出长安东门时就打定主意把生命献给国家和百姓了,只是害怕消息泄露被手下人破坏,所以我们跟天兵天将作对是为了跟手下们演戏啊!现在好不容易离开了虎口找到了慈母,您像大海永不干涸,我们要永远紧依着您的心窝,祖国妈妈可别再逗小的们了。”

这种教父般的调侃,刘秀比诸葛亮早使了二百多年,不过这种话其实还是要少说,万一像诸葛亮那样碰上孟获那种需要打七次才认的特殊物种,刘秀就很麻烦了。

因为刘秀眼下根本没有像人家诸葛亮那样嘚瑟的资本。

罗贯中先生在搞这段艺术创作时,把剧情背景设置得非常合理,各方面考虑得很充足。

诸葛亮在云南摇扇子时,东边跟孙权和好了;北边把汉中各关口一堵,谁也不愿意来;由于开国那几仗打得相当硬气,蜀汉对曹魏的军事震慑相当强,曹丕一心一意要发展魏国水军力量跟孙权死磕,觉得要得蜀必须得从水路进兵,所以诸葛亮可以专心致志地陪孟获玩。

但刘秀此刻的状况却没有那么乐观。

因为他的大后方出现了顶级叛乱,南阳地区也出现了派谁去也摆不平的大神,曾经扫平的青犊等农民军又一窝蜂起来了。

环顾四周,危机四伏。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具有转折意义的一个人。

这里说的具有转折性意义,指的不是他和传统意义上给历史带来大转折的人一样,而是指这个人阻止了两件本该在这个时代就促成历史转折的超级大事件的发生。

一件事,是儒家的地位受到了冲击。

王莽这位儒家的“死忠粉”几乎是以把当年女娲娘娘补得那块天又给捅破了的节奏让全天下生灵涂炭,人口减半。

你王莽不是总扯“仁义礼智信”吗!

我们全村咋都“儒”进乱葬岗了呢?

更关键的是,物证俱在,当年鼓动这些的那帮儒生的签名都还在呢,根本没法辩白。

没有刘秀,儒家的未来问题将会非常难办,功过虽说由后人评说,但人家当代人是不会就这么轻易被糊弄过去的。

是刘秀,以不可复制的个人神话与大佬话事人的至高地位,艰难地引导全国百姓团结一致向前看了。

如果儒家在那时崩塌了,今天的中国,很有可能会不再是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另一件事,就是他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三国时代”继韩信当年一念犹豫后再次推迟了两百年。

三国鼎立之前,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两个时间段特别有希望发展成三国分立,甚至群雄割据大乱局的趋势。

第一次,是在楚汉争霸的尾声,韩信拿下了齐地观胜败时。

当年,中国第一次差点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关键人物是韩信。

刘邦、项羽打了好几年,但实际上天下大势的最终走向,是在兵仙手里。

韩信占领了有东秦之称的齐地,刀顶着项羽的腰眼,再加上他的作战水平基本上稳定在“神仙打架”的级别,所以他站在哪一边,对于最终的天下归属具有决定性意义。

别看刘邦根据地硬实力天下无双,但项羽、韩信俩神仙要是组团了,他还是得接着当野兔子去。

韩信如果当初听了项羽和蒯通的,那楚汉争霸的结局大概率就是三国鼎立了。

但架不住人家刘邦命好。

第二次,就是现在了。

这次大乱局中,主角和上次一样还是刘家人,不过是另一个刘老三。

不同的是,这次的主动权掌握在了刘家人自己手上。

刘秀本人,就是这个时代的“兵仙”。

所以说,乱世中破局的关键人物,永远是最能打的那个。

这时如果没有刘秀,历史会有以下推演:

1.天下很有可能不止三分。

2.汉王朝很可能会在这个时间段彻底失去西域。

3.大乘佛法极有可能在公元1世纪这个关键窗口期无法东来;本土的道教很有可能因此无法得到佛教的启发,也无法借鉴其思想;儒释道的融合以及玄学的萌芽都将会乱套,中国人的信仰发展至此,未来将不知何去何从。

所以说历史走到现在,“光武中兴”这块在大众印象中的“鸡肋”,绝非“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那么简单。

在与赤眉军作战的过程中,邓禹一再吃瘪,冯异最终成功给他擦了屁股。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原发生了很多事情。

公元25年,也就是赤眉军刚刚打进长安给玄汉销户口的时候,刘秀这边就天天摁倒葫芦起了瓢了。

山东巨寇刁子都被手下部曲干掉了,刁子都的余党和其他势力在檀乡汇集,被称为“檀乡贼”,十余万之众开始渡过黄河往河北祸祸。

这股巨寇的到来,还扰乱了河北南部诸郡大吏的心,魏郡、清河等这帮站队赵汉,没赶上当年刘秀发家红利的当地豪族开始反复。

刘秀让吴汉率王梁等九位将军去平“檀乡贼”之乱,在邺城东边的漳水大破“檀乡贼”,十余万众皆降。随后刘秀又派王梁、杜茂带兵安抚魏郡、清河、东郡三郡。

领略到刘秀强大实力的河北“南豪”们开始再次合作,迅速地“悉平诸营保”,使“三郡清静,边路流通”。

公元26年(正月),刘秀大封功臣。

此时距离刘秀单干不到两年,登基不过半年,天下此时群雄并起,但刘秀罕见地在此时就正式分红了。

当年刘邦出了名地会收买人心,也不过是先开了一堆口头支票,真正的股东分红大会是在统一之后才开的。

刘秀这样急急渴渴地分红,其实有他的苦衷。

在这个豪族时代,将领们有太多的选择,你这个老板要是不抓紧开出合适的价码把将领们的心都安抚住了,指不定他们哪天就让别人高薪挖走了。

这帮功臣全都被封了顶配的列侯,每个人得到的封赏几乎都是历朝历代的受赏之人难以想象的重赏,像邓禹、吴汉,居然被分了四个县。

而且这四个县并非是别人地盘上的“虚封”,比如孙权封周瑜南郡太守,让他跟荆州玩命去。

人家刘秀这是实实在在的辖区内“实封”,而且极其贴心。比如吴汉那四个县就都在刘秀创业发迹的河北地区,邓禹的食邑则在南阳老家,而且寓意非凡,刘秀封邓禹为“酂侯”。

上一个被封酂侯的人是谁呢?

萧何。

云台将首在这时就已经通过潜规则定下来了。

你说有文化多可怕,分红分得都那么细致。

这份分红方案出台后,很多儒家博士就谏言:“太多了!古代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强干弱枝国家才能治理!四个县四个县地往外扔不合法治!”

这也正好给了刘秀表明态度的机会:“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

刘秀表达了本公司的发展理念:兄弟们好好干,我是明白人!

刘秀用自己的高姿态稳住了所有功臣顶梁柱。

不过众口难调,刘秀还是惹怒了一些功劳高却无法再赏的人物。

比如他在河北的几个幕后投资人。

最早闹意见的,是刘秀起家时最早、最重要的投资人,真定王刘杨。

刘秀得到密报,刘杨要造反。

刘杨也不知道从哪儿整了本谶书,上面有这么一句话:“赤九之后,瘿杨为主。”

啥意思呢?

“赤”指的是汉。 (“汉为火德,故云赤也。”)

刘秀是刘邦的九代孙,这就是“九”。

他这个“杨”的脖子后面长了个瘤,古时候管这叫“瘿”。

“为主”就不用解释了。

综上所述,他认为,刘秀之后,该轮到他了。

于是他开始筹划,整合真定当地势力,还和“绵曼贼”(真定附近的匪帮集团)勾结,为自己接班做准备。

这种事向来是传得很快的,刘秀马上就知道了,于是派特使去传刘杨进京,结果刘杨连城门都没让传令的特使进去。

这是一个政治信号:人家要脱离你的英明领导了。

于是刘秀派了和刘杨有亲戚关系的河北老乡耿纯前去。

这回名义上是前将军耿纯持节巡查幽、冀二州,听取各地王侯的建议,顺便慰劳他们。

打着这个幌子,耿纯这回算是进门了。

串亲戚来的耿纯看起来很厚道,结果把刘杨兄弟们都给蒙过去后,在一次没有一点点防备的宴会上,把没有一丝丝顾虑的刘杨和他的领导层全体诛杀了。

然后耿纯在龙潭虎穴中神色安详地走了出去,整个真定被他给打懵了,没人敢乱动。

刘秀随后迅速跟着发表了朝廷的处理意见和接下来的人事安排:刘杨畏罪自杀,但他的功劳朝廷不会忘记,他的家属在此次事件中立场坚定,因此特封刘杨之子刘德继任真定王,余罪不予追究。

刘秀和耿纯的这出双簧算是把一次大乱扼杀在了摇篮里。

这次算是见机及时,但刘杨的此次谋逆透露出了一个潜在信号:人家对分红不满意!

还是那句话,这是豪族的时代,哪一个阶层安排得不明白,人家都会让你好看。

刘杨为啥不满意呢?

因为人家是拥有十万武装的真定王,县级别的分红我不看在眼里,你刘秀准备给我几个郡呢?

说话啊!都分红了,咋我这儿没动静呢?

我还是接你的班吧。

刘杨谋逆,仅仅是超级豪族的开场秀,没过多久,刘秀就接到了自开国以来最恐怖的报告。

渔阳大佬彭宠反了。

彭宠的反叛,令刘秀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因为根本平不了。

从南往北打,向来就费劲,彭宠的渔阳占有幽州地利,而且盐业发达、矿产丰富,军费向来不用愁。

而且,更可怕的是,那个地方有着整个帝国最可怕的军事力量——渔阳突骑。

彭宠是为何而反的呢?

准确说双方都有责任。

刘秀在河北大定后,曾经对河北的各路流寇展开了大清扫,后来为了统一幽州的指挥权,刘秀任命朱浮为幽州牧。

这个任命令很多人都不满,因为这个朱浮并没有有说服力的功劳。

朱浮是史书中比较罕见的没有详细介绍早期背景的中兴将领,只知道他是沛县人,早早就跟着刘秀干了,武将有文才,刘秀偏爱他,而且对他极其信任,于是没有啥战功的朱浮第一批受封时居然拿到了三个县。

他有载的第一个官职是“大司马主簿”,那位大司马,是吴汉。

结合上面的“无战功”+“高封赏”+“吴汉主簿”判断,朱浮很可能是刘秀最早派去盯住大司马吴汉的。

后来又派他去盯住整个幽州。

刘秀当初的想法,是要派一个自己放心,而且在河北并无豪族人脉关系但有政务能力的人来协调幽州事务。

但这让当初出兵、出钱、出粮食,在刘秀最困难时帮了刘秀的彭宠内心很不平衡。而且彭宠在和刘秀会面时,并没有出现刘秀抱着彭宠大哭大喊“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的感人场景。刘秀是以一种淡淡的,很客气的君臣之礼对待彭宠。

这再次让彭宠心怀不平,总是祥林嫂般叨叨:“大王难道忘了我的功劳了吗?”

后来扫平了河北,刘秀在诸将劝谏下即皇帝位,当初彭宠的小弟,像吴汉、王梁都位列三公,而彭宠却没有加升。

彭宠更加愤怒不平,叹道:“我的功劳应当封王,陛下难道忘了我吗?”

彭宠比较倒霉,因为按照刘秀的性格,按彭宠做出的贡献,封他为王应该是没啥悬念的。

之所以没给,是因为刘秀是个有底线的明白领袖。

在中兴的整个过程中,刘秀无论遇到多少硬茬,都遵照了当年的祖制。

高官厚禄可以,但“非刘姓不王”!

这样不违祖制,国运肯定会有天佑的。

因为人家从来就没有忘记自己走的是谁的道路。

刘杨确实是个特殊案例,他是刘家人,但已经是王了,真定已经是河北的最雄镇了,再赏就该变成怪物了,但刘秀对彭宠的安排还是很不错的。

因为各种战乱,当时的河北除了上谷和渔阳外,几乎都残破不堪了。渔阳在当时不仅是军事强区,还是经济特区,不仅靠海出盐,还产矿。

我虽没给你王的“名”,但我给了你王的“实”,不升不降、不插手渔阳,其实就是默许你彭宠做有实无名的渔阳王了。

没错,你是跟着我出征四方,做了很大贡献,但你跟着我干其实不就是为的这个吗!

盐你随便卖,矿你随便开,全渔阳都是彭氏制造,你说还能让我咋样开支票呢?

这个道理,人家上谷的耿况懂,但彭宠就没有琢磨明白。 CXT5dGx81W+QRiZro3qKYpXyskUWD+CPjhFCFne4rEosgMZdGq2F8Tc2Hwz9xBL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