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擅长投机的刘邦

韩信被拿下后,刘邦长舒了一口气,现在他是真真正正的天下第一了。刘邦开始盘算自己下一步的政治计划:将异姓王全部干掉,然后尽量都换上自家人。

我们会感到有些意外,刘邦没有收回这些诸侯国,也没有继承让他无往不利的秦制。因为他认为,完全走周朝的老路不太可行,但完全走秦朝的那一套似乎也不太靠谱。毕竟秦二世而亡,把它当作榜样不靠谱。

刘邦这个人,一辈子都在投机,谁强就跟谁。他起义后不久,陈胜就完了。紧接着他又联系景驹;景驹被项梁踩死后,他又抱了项梁的大腿。

更神奇的是,在项梁死后,项羽突然被夺权,楚怀王对刘邦恩宠有加,让他走西路入关。虽然无证据,但在某种意义上,项家不灵后,刘邦又抱上了怀王的大腿。

刘邦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接着走,直到张良归队,郦食其张嘴,他才算走上正轨。

总之,最开始的那段野蛮生长时期,算是纯生存主义至上——谁来都是爷,谁能带我过河,我就抱谁大腿。

随后的整个楚汉争霸时期,基本上就是“郭靖”听各种“黄蓉”的话。谁的话对,刘邦就听谁的,摸着路一步步往前走。

张良一直让他在汉中练肌肉,等练成拳王时再出去。

韩信说您现在已经可以了,对面的几个王他们都打不过您。

那就试试呗。

一试还真灵,把他们都打沉后,刘邦一直往东打,到彭城被反杀,他琢磨明白了,自己还打不过这个项羽。

刘邦继续摸着走,直到英布垫场,自己死扛、彭越游击、韩信勾拳的战略思路,是提前规划好的吗?

其实并没有,张良只是指出了这三个人必须得单独参赛,人家可没规定动作、打法。全是靠刘邦一步步摸索出来的。最终,刘邦站在了华山之巅。

涉及最终的土地产权分配时,项羽等所有诸侯的观点都认为,秦朝那套制度不能沿用,但刘邦并不认同。

因为自从汉中以霹雳手段打出来后,他就迅速地将秦国几百年的故地攥在手上了,再经秦制一运转,太好用了!

谁说天下必须回到诸侯国的时代?谁说的?

谁说地方太大没法管,怎么我就能占着半个天下,连顶级大神都被我耗死了呢?

少瞎扯,多迈步!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遛遛。这一遛了不得,秦国这匹大马真好骑。

但是,再走一遍秦朝的老路就对了吗?

也不见得。

它行怎么还灭亡了呢?肯定还是有不行的地方,那么哪里不行呢?

咱们现在可以打开上帝视角,但当时的人是看不明白的。

由于刘邦没什么文化,所以他从来不异想天开,从不搞战略规划,只看眼前运转状况。行就贯彻,不行就赶紧换人。这种人生心法再配上高明的参谋,会产生极其智慧的效果。

刘邦认为秦朝的大一统,是不牢固的。他死前导演了非常著名的“白马之盟”,杀了一匹白马,并表示这件事的级别很高。他跟功臣宿将们盟誓:“非刘姓而王,天下共击之。”

他在最后几年,一直在贯彻一个思路:让全天下的王都姓刘。

我们现在看会觉得,这是一套很弱智的系统。但是,我们还是要回到当时,用刘邦的角度去看这件事。

刘邦前面有两个例子:秦国完蛋和项羽完蛋。

这让他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个结论:大一统不靠谱。帝国太大,秦朝控制不了山东六国。第二个结论:不是自家人不靠谱。项羽作为顶级大耍都打不过这帮外姓诸侯,非我之姓,其心必异。

那怎么办呢?

只能拿半个天下攥在手里,然后将另外半个天下分给刘家人。这是刘邦在当时能给出的最佳答案。要知道,从0到1的过程是很难的。

你知道马镫是经过多少年才发明出来的吗?上千年。骑兵出现了上千年,最终在南北朝时期才成型。今天的你可能会纳闷,没有马镫怎么骑马呢?这样骑得多累啊,根本使不上劲啊?古人怎么这么傻呢?

其实,不是傻不傻的事,而是这层窗户纸根本没那么好捅破。

举个例子,在古代,中国的马力要比欧洲的马力大三倍。为什么呢?不是中国的马有多么猛,而是因为中国的马具是套在马肩上的,而欧洲的马具是卡在马脖子上的。这样一个小小的区别,就导致了欧洲的马力与中国的马力天差地别。

再举个例子。在乔布斯推出苹果手机前,谁知道原来手机可以没有键盘?我五岁的侄子看见之前的老款手机,都说过去人真老土,这个破手机都能用?而过去的我们会觉得吗?不会,我们反而用得好着呢!

当时的刘邦也一样。在他眼中,秦国那一套是自己亲身实践过的,其间遇过天灾,遇过逃荒,遇过“大魔王”项羽。在如此严峻的考验下,秦国各种逃荒大串联,荥阳前线各路关中子弟兵。好用!

烂根的是山东六国,太乱了!东部疆域还是采用诸侯国策略吧,坏分子太多,得我们老刘家齐上阵,分开挨个治,一步步拱!

此时的刘邦,就是在继续探索。秦朝的那套不行,项羽的那套也不行,但目前老秦国这套很行,那么我就顺着“姓刘的当王”这条路走。

结果就是,七个小地主此时已经打倒了两个,刘邦却并没有收回这两块分封出去的土地,而是将它分封给了更亲近的人。

最远的燕地封给了见过世面的兄弟卢绾;韩信的楚地被一分为二,封给了刘邦的堂兄刘贾和弟弟刘交,后来还封了私生子刘肥当齐王。

我们无法说,如果此时刘邦将天下完全变成郡县制就一定会成功。历史是无法假设的,历史是需要时机的。

距齐、楚等国被灭也仅仅二十多年的时间,大量的遗老与暗流仍然存在,谁知道此时天下变成郡县后,大汉会不会是第二个大秦。

在当时刘邦的眼中,就是天下太大,没法消化。

我们也无法说后来发生的“七国之乱”就一定是刘邦采用的制度造成的。只能说,他在他的那个时代,做了可以说是最好的一个选择。不凭空设计,结合前人的教训,趋利避害地往前走。

很多错误是必须要犯的,很多进程是无法一蹴而就的。

刘邦在封了亲人们当王后,又想起了之前自己走过的一块地方——颍川。这是个好地方,地势险要,有钱人多,离荥阳前线还近。用得好,就得拿在手里。办完楚王韩信,他马上又办了韩王信。

韩王信被刘邦由兵家必争的韩地,迁到了晋北。作为补偿,刘邦把太原郡划给了韩王信,让他防备匈奴。

韩王信很知趣,再次表忠心,表示不怕苦不怕累,要为大汉事业再立新功!我要将都城迁到更北边的抗匈一线——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我为国家戍边疆!跟这帮匈奴人势不两立!

刘邦欣然同意。

刘邦的心思很缜密。因为晋北一线总是有匈奴边患,防守成本高、麻烦大。把韩王信扔在那,如果他扛住了,刘邦落了个消停;如果他扛不住,刘邦就找碴儿办他。正所谓打死敌国平外患,打死诸侯平内乱。你俩去“零和博弈”去吧。

刘邦的如意算盘打得噼啪直响,但有一点他没有算到,万一人家诸侯和敌国好上了呢?

半年后,公元前201年(九月),韩王信献出马邑,投降匈奴。冒顿单于率大军自马邑南下,攻击太原郡,兵锋直指晋阳。

这些事本来是可以避免的,都怨刘邦,因为刘邦逼反人家的信号过于明显了。或者说,刘邦对匈奴来犯准备不足。

韩王信在表忠心去马邑后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还很大。他认为,自己什么阵仗没见过啊!项羽怎么样,当年老子和刘邦守荥阳时,这么多年不也就才投降了一次嘛!区区匈奴,叫事儿吗?能比项羽还厉害吗?

但韩王信去了以后发现,匈奴确实没开化,确实很落后,但人家打你才真的不叫事。和项羽比怎么样不知道,但足够让你再投降一次。

韩王信北上赴任后发现,匈奴的实力并非想象得那么简单。大规模的骑兵武装,经常到他的领地不断骚扰,而且不是抢了就跑,对方不仅抢,还围你、灭你。

自打一入秋,韩王信基本上就处于半神经质的状态,跟1944年的日本侵略者一样,天天蹲工事里,根本就没法出门,出门就得死在外面。冒顿单于还率大军亲自包围了马邑。

韩王信在看清现实后,决定双管齐下。一边找刘邦要救兵,大哥我撑不住了;一边跟冒顿单于那边秘密谈判,咱要不别打了,你有啥需求你提,咱们谈就完了,动刀动枪的没必要。

刘邦在发兵的同时,知道了韩王信和冒顿单于秘密通使的情况,于是刘邦抓到了韩王信的小辫子,致书信谴责韩王信:“蛮夷们攻马邑,你真的守不住吗?你就是不卖力气罢了!”

这封信把刘邦的心思表露出来了:“你小子有二心,别以为我不知道。”

韩王信没办法了,怎么都是死,我来完成臧荼哥哥未完成的事业吧!

刘邦在消灭两个天下第一后,认为自己就是天下第一了,所以他也是带着蔑视心态看待北方匈奴的。他认为韩王信偷奸耍滑,而不认为韩王信搞不定北方的匈奴,他认定这小子准备里通外国。

为啥刘邦会这样想呢?匈奴啥样,他之前没见过。他只知道当年匈奴让秦朝“长城军”打跑了,“长城军”让项羽打趴下了,项羽让我耗死了。

刘邦这样想没错,但他不应该写那封信,这样做只会导致一个后果,把人家逼反。或者说,刘邦根本就不害怕韩王信被逼反,因为很快他就出动了三十万大军,而且还亲征。这哪里是救援来了,分明是踢场子来了。

韩王信,这位臧荼的接班人,开始南下跟刘邦打擂台。

从后面的剧本走向来看,匈奴把本该在前一年就上演的剧本,拿到此时慢慢上演。 e07b47GMexAUElkveHItorHNggjzpmVG7c/fclrk6rMsANFpmAVLTGo+pWPZypJ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