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离去了,但他倒下的整个过程都与陈豨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如此厉害的人物倒下了,把陈豨这个汉廷想要掩盖的历史人物,重新带到了历史舞台上。
我们看看陈豨造反的经过吧。
从那次上千宾客住满旅馆的风光返乡后,陈豨被刘邦派给自己的三小子赵王刘如意的国相周昌给盯上了。周昌打了小报告,说陈豨宾客众多,又独掌兵权,恐怕会有变故。
随后,刘邦就命人追查陈豨,查到了很多陈豨的宾客在财物等方面违法乱纪的事,其中不少事情的最终矛头都指向了陈豨。
陈豨听到了风声,开始感到害怕,于是暗中和他需要剿灭的韩王信流亡政府进行勾结。
公元前197年(七月),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过世。刘邦征召陈豨回长安,陈豨称病。
九月,又是一个长天一色秋马肥的日子,陈豨自立为代王,联合了组建流亡政府的韩王信举兵反叛。
韩王信南攻马邑方向,陈豨自东垣南下,两路进兵。代、赵皆危。
刘邦这边知道陈豨造反后,一面令周勃、柴武自晋阳向北反击;一面自己亲率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等往赵国赶,并广征诸侯兵。
刘邦再次使出自己打群架的套路,命所有能调动的士兵都去打仗。
十一月,刘邦疾驰至邯郸。赵国第一重镇邯郸,此时仍然属于汉帝国控制。刘邦大悦道:“陈豨不据守邯郸,阻击漳水,由此可知他不会有什么作为了。”
刘邦这话说得非常有水准,打了一辈子仗的他,此时也已经升级到战略家的层面了。
接下来要说说赵国在华北平原上的这片土地了。
你可能会产生疑问,这一片大平原,有什么可说的?其实,还是很有代表性的。
我们详细地讲过关中的四塞之固,函谷关、武关、潼关和蒲坂渡口,这些地方基本意味着八百里秦川的归属。
我们讲过秦岭对于汉中和关中之间的关键作用,讲过汉水对于连接这两个地区的潜在意义;讲过荥阳虎视关东,总扼中原咽喉。这些都是中国非常著名的兵家必争之地,属于一地系千里兴亡的“大争地”。除了这些地点,每个省、郡,也有“小争地”。
比如赵国。
赵地南部是大平原,唯一的天险就是漳水和黄河,只要拿下漳水这条线,整个赵国平原往北就再无险可守。
邯郸是赵地第一大城,经济实力强,人口数量多,算是整个黄河以北最重要的物资补给地点。邯郸就卡在关键大动脉上!
更为有意思的是,不光在秦汉时期,时至今日,华北平原上的主要城市也仍然是包括邯郸在内的太行山边上的这一串城市。在当时,这条线不仅有秦驰道,实际上也是整个华北最值钱的地方。自陈豨造反后,只能从北往南一路啃下来,东边那一大片平原的意义反而不是很大。
为什么河北的这些大城市要紧贴着太行山呢?原因比较多,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母亲河太摇摆了。
黄河母亲脾气大、泥沙多,所以整个华北平原总是不定期地要接受“洗礼”,“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而靠着太行山的这一大串城市呢,由于地势高,所以水往低处流的母亲河就横溢不到那里去。尤其在对天灾没有抵抗能力的古代,太行山麓天然自带避险属性。谁家过日子都是奔着天长地久去的,谁也不想天天提心吊胆地当鱼鳖,所以太行山麓这条线逐渐就发展成了华北经济带。
除此之外,还有气候原因。南边的暖风到了太行山脉就过不去了,上升凝结成云,导致这个地方空气湿润、爱下雨。另外西伯利亚冷气流南下,有太行山阻挡,导致太行东麓经济带,不仅比山西高原暖和得多,还比东边的大平原更温暖。藏风聚气好风水啊!
刘邦对战争形势进行判断后,又施展用人艺术了。
周昌上奏把反情严重的常山郡守、郡尉斩首,理由是:常山有二十五座城,陈豨一反叛迅速就丢了二十座城。
刘邦问:“那郡守、郡尉反了吗?”
周昌说:“那倒没有。”
刘邦说:“不怨人家,他们力量不足,陈豨是领边防军的大将,打不过正常。”
随后,刘邦赦免了他们,并恢复了官职。之后,刘邦又询问了陈豨的将领都有谁。
左右回答说:“有王黄、曼丘臣等。”
紧接着,参谋们还附加了一句额外的情报:“陈豨的帮手们大多以前是商人。”
刘邦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刘邦派出间谍,展开了金钱攻势,贿赂陈豨的部将们,并开出了大额赏金,悬赏王黄、曼丘臣等人。
紧接着刘邦又问周昌:“赵国还有能带兵打仗的人吗?”
周昌说:“我这里还有四个。”随后让那四位将领来拜见刘邦。
刘邦继续使用欲扬先抑的老招数,一见到他们便一通大骂:“你们这几个人也能为将?”
就在四个人瑟瑟发抖之时,刘邦又给每人封了千户。巨大的反差又显现出效果来了,这四个“备胎”被彻底慑服,他们准备豁出去了。
刘邦左右的近臣谏劝道:“您这不是胡来吗,无功怎么能乱赏呢?”
刘邦说:“你们知道什么?陈豨叛后,邯郸以北都丢了,我急令天下兵往这里赶,都还没到呢!现在就指着邯郸兵呢!何必吝惜千户而不抚慰赵国子弟呢?”
正式开打后,汉军与陈豨叛军交锋了一年。汉军在曲逆城下攻击并斩杀了陈豨的大将侯敞、王黄,又在聊城把陈豨的大将张春打得大败,斩首一万多人。
另一路,太尉周勃进军平定了太原和代郡,在攻打马邑时遇到了巨大的阻碍。周勃大怒,再次发动了猛烈攻击,攻陷后展开了报复性的屠城。马邑的老百姓实在是倒霉。
十二月,刘邦亲自率军攻打陈豨的老窝东垣,但未能攻克,大量的叛军士卒辱骂刘邦。
刘邦都敢骂,胆儿太大了。
不久,东垣投降,凡是骂刘邦的士卒一律斩首,其他没骂的士卒被处以黥刑(在额头上刺字)。
刘邦余怒后把“东垣”改名“真定”,估计大意是“真龙搞定”。后来,这个地方因为一个名人而享誉全国——七出七入的常山赵子龙。“真定”这个名字一直沿用了一千多年,直到公元1723年,为了避清朝皇帝大名鼎鼎的四爷胤禛的“禛龙”名讳,“真定”被改名为“正定”。
东垣被拿下的同时,曼丘臣被刘邦的金钱攻势所扰,他的部下杀了他,投降汉军,陈豨的造反也因此宣告大势已去。
另一路同样有了重大突破,在周勃拿下马邑后,柴武在参合(今山西省阳高县)斩杀了韩王信,这是第三个被干掉的诸侯王。
两个韩信,基本上是同一时间离开了刘邦。
韩信死后一年,打了很久游击的陈豨,被樊哙追到灵丘斩杀。这是在刘邦开国后的数次平叛中,遇到的时间最长、抵抗最顽强的一次。本来应该有很多细节的,但在史书的记载中却寥寥数笔。
为什么汉史要掩盖一个这么重要的人物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陈豨和当年造反、让李信背了黑锅的昌平君一样,都是皇帝亲自提拔、寄予厚望的人。当得知陈豨造反后,刘邦说了这么一句话:“豨尝为吾使,甚有信。代地吾所急也,故封豨为列侯,以相国守代。”陈豨是刘邦非常信得过的人,所以伤害他非常深。
第二,陈豨造反的前后,涉及两个韩信的死,尤其是那位“千古无二”的韩信,需要掩盖的事情太多了。
第三,陈豨跟吕家的关系非常不一般。而吕家,又是汉史中被重点抹去的那一部分。
下一战中,我们将提到一个我们并不熟悉的重量级人物,这个人将再次刷新我们的认知。
刘邦的这个天下,并非仅仅因为“一个好汉三个帮”拿下来的。
陈豨的反叛告一段落,但作为汉初最大“爆破手”的他,在牵连死了两个韩信之后,又波及了另外两个人。
这个死亡游戏,还在继续。
刘邦在讨伐陈豨时,曾经向彭越征兵,但彭越说自己有病,只派出将领带部队到了邯郸,自己并没有去。
彭越病得很不是时候,这个表姿态的紧要关头,你说你病了,但皇帝并不一定相信。刘邦很不高兴,还是像前面对韩王信那样,派人去责备彭越。
此时的刘邦,心态有点儿过于膨胀了,因为这样的做法是会逼反彭越的。您还没从北边拔出腿来呢!现在这个时候,惹“天下第一游击队长”是很不明智的行为,毕竟当年彭越是怎么恶心项羽的,刘邦是知道的。
但所幸是,彭越真的不想反,他很害怕,打算亲自去谢罪。
刘邦前面的所作所为已经昭告天下,卧榻之侧,是不允许他人酣睡的。彭越的部将扈辄就说:“大王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反。”毕竟已经有先例了,韩信就是这么死的啊,但是彭越并没有听从部下的意见。
不过,问题还是出在彭越自己这儿。彭越的太仆得罪了他,彭越准备杀掉他。但这位太仆比较了解新闻时事,他知道现在汉王朝的第一大方针就是打击不姓刘的人,于是他逃到了刘邦处,控告彭越谋反。
彭越冤吗?挺冤的,但冤又有什么用呢?
刘邦一听有人告彭越造反,十分兴奋,派出了“特种小分队”潜入梁地,实施“斩首行动”。汉使趁彭越没有准备,在他的地盘将其逮捕,并押回了洛阳。 (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
由于整个秦末汉初就是一笔烂账,后面的诛灭诸吕更是乱得一塌糊涂,这帮刘家所谓的“乱臣贼子”在历史中的定位是反派,所以里面的很多问题都不好说。
再次让人诧异不已的剧情上演了。
“天下第一游击队长”,最擅长敌进我退、避实击虚的彭越,居然被控制了!对方可是诸侯国的国王啊!
韩信也是被刘邦调出大本营后才拿下的,而且拿下韩信后,刘邦马上安抚楚地,并麻溜儿地跑回到了自己的地盘。
彭越被拿下的这段历史,可信度太低!因为去对方势力稳固的中心,去拿下人家的老大,其中的变数太多!最大的可能就是根本没拿下,人家当时就反了!即便拿下了,人家的儿子也会反。这其中应该有很多细节。
很有可能问题出在彭越的权力核心上,他那边的官员构成肯定有大文章。很多梁国关键岗位的官员都有问题!但具体人事资料实在找不到,期待将来有能够捋清这个悬案的论文出现。
彭越被立案审查后,经多方会审,“不出意外”,彭越的谋反罪证具备,等待刘邦依法判处。
刘邦大度地赦免了他,毕竟此时已经没有威胁了,彭越被贬为平民,流放到蜀地青衣县。
彭越埋头西去,走到郑县,正赶上吕后从长安来,打算前往洛阳。彭越看到了当年的刘大嫂,认为长嫂为母,小叔子是儿,也许她能帮帮自己。于是对着吕后大哭一场,诉说自己没有罪行,自己老了,富贵也不要了,只希望回到故乡昌邑终老。
吕后答应了,带着他向东去了洛阳。
见到刘邦后,吕后露出了冷酷的嘴脸,说:“彭越,壮士也,如今把他流放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杀掉他,你看,我把他带回来了。”
蜀地可比梁山泊更容易打游击战,经这么一提醒,刘邦斩草除根的心再次被搅动了。什么过往的交情,都烟消云散吧!杀彭越,夷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