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长乐未央:吉祥话与权力场|汉代的宫廷称谓

公元前后,在今天俄罗斯境内叶尼塞河流域的阿巴坎曾有一座汉式宫殿。有人认为,这是西汉李陵投降匈奴后的府邸。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出塞和亲的王昭君长女居所。这座宫殿呈长方形,中央设有大殿,周围是许多小房间。屋顶有圆形瓦当,上面印着“天子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的吉语。

在汉代,大臣们对皇帝的问候就是:愿陛下千秋万岁,长乐未央。汉初最著名的两座宫殿分别是长乐宫、未央宫,长乐宫和未央宫就是汉初的权力中心。如此美好的名字用在了权力场上。

其实,汉代之前,“长乐未央”就是一句流传久远的吉语(指吉祥的言辞,俗称吉祥话)。

“长乐”的乐,最早出于周公旦“制礼作乐”的乐。“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记·乐记》中记载,“乐”的本质是“和”。此“乐”不是单指现代的音乐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和谐社会”的源头。“礼乐”是西周一种极具亲和力的治国方式,以“礼”来区别诸侯等级,以“乐”的亲和力来落实“礼”的等级秩序制度。礼是下对上应遵从的规范;乐是上对下的亲和力,二者相辅相成。“长乐”的意思即:国君以亲和力善待臣民,国祚得以永续,而非表面的意思“长久的快乐”。西汉以“长乐”为宫名,体现了帝王自我激励的“君与臣民长和”的愿望。

俄罗斯阿巴坎出土的“天子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瓦当

长乐未央瓦当拓片

“未央”意为未尽,没有穷尽。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朱熹集注解释:“央,中也。”未央就是未已,未尽,未到一半,没有完结的意思。未到一半的“未央”为什么会是吉祥辞?我们知道,中国文化中,有“日中则昃,月满则亏”盛极而衰的哲学思想。太阳升到中天,接下来就该偏西了。月亮圆了很快就会缺,万事万物到了最完满的全盛顶峰,就意味着接下来要走下坡路了。所以,最好的状态不是“中”,不是“盈”,而是不及一半的“未央”“未满”,兴盛还在后面。

由此可知,汉宫命名为“未央宫”,是含有汉室帝祚传之无穷的祈愿。

所以“长乐未央”在前,用于宫殿命名在后。因而学者毛俊臣就指出:长乐未央系古人泛用吉语,不是专指长乐、未央两宫而言。

《汉书·高帝纪》:五年后九月治长乐宫,七年二月治未央宫。秦有兴乐宫在长安乡,汉易名为长乐宫。长乐宫就是在秦离宫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西汉第一座正式宫殿,位于西汉长安城内东南隅,建于高祖五年(前202)。因在另一所宫殿——未央宫东,又称东宫。

长乐宫总面积约6平方千米,相当于约8个故宫大小。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就住在长乐宫,汉高祖之后为太后居所。

汉惠帝以后的皇帝都居于未央宫。

西汉五日一次的朝会,地点一般在未央宫的宣室。

等钟声一响即意味着朝会的开始。

然后按照顺序进入,此时会有两名小黄门立于宫门监视百官脱履解剑(当然皇帝特许剑履上殿者除外)。皇帝驾临之时会有宦官喊:吉时到,陛下临朝。

由于秦始皇废除了复杂的冠冕,汉承秦制。此时皇帝着黑色朝服,戴通天冠出场。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景帝刘启着深衣戴长冠的打扮在汉代只是祭祀时的着装。

皇帝升座时会有音乐(奏乐),然后两名谒者放下帘子,待散朝时再卷起。

然后众臣会下拜(下跪叩首之后舞蹈,称之为拜舞)。

在汉代,大臣们对皇帝打招呼就是:愿陛下千秋万岁(大朝会),长乐未央(日常)。

而对皇后则说:愿皇后千秋万岁,长生无极。

皇帝两口子咋回应呢?正常的是“起”或者“××起”!

“平身”是以后的事。

需要指出的是,汉代“朕”这个称谓一般是在大朝和诏书里出现,属于书面语言。私底下皇帝也和普通人一样用“我”“吾”自称。

“朕”这个称谓在汉代不仅皇帝能用,太后、皇后也可以用。在出土文字中就有吕、窦两位汉朝太后当政时所发布的诏书皆称朕。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她们借皇帝名义行事而已。其实不然,同时代皇帝诏书上一般都自称“予”。

可见“朕”这个称谓代表着最高权力。

简要介绍一下汉代对皇帝的称呼。

夏代首领称为“后”。后,司的镜像,君后也,继体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口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后”据传由夏启的史官在公元前2000年根据既有汉字“司”创造而来,方法就是把后者反写,并赋予新的读音。

据传这是因为夏王室出身于“司空”家族,是“群司”(司空、司徒、司马、司稷等)之一。为了表示子孙后代不敢与祖先大禹比肩等列,故以“司”的镜像“后”作为自贬一级的称号。“司”有“子承父业”的意思,“后”也有同样意思,符合夏后氏“家天下”的统治理念,所以“后”与“後”是两个字,古已有之,后来合并。

殷商称王,不过早期也用“后”称呼首领。“后”与“王”并用不悖。

周朝统治的地区叫“天下”,由周王分封的诸侯统治区域叫“国”,由诸侯再分的大夫领地叫“家”。所以周王又称“天子”,意为上天之长子受命于天在人间进行统治。

秦王扫六合后,觉得再称王有点儿体现不出自己的高大上了,于是李斯提议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大王不如号曰“泰皇”。

但嬴政表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汉承秦制,但衍生出不少对皇帝的称呼。如后宫近臣后妃称呼皇帝为“大家”,前朝文武百官称呼皇帝为“天家”。

在汉代,常用县官作为皇帝的别称。而真正意义上的一县长官,则称为县令或县长(大县称县令,小县称县长。隋唐称县令,宋代改为知县)。

对皇帝称县官大约来源于:“王畿内县即国都也。”这大约是上古曾把帝王所居之地称为“县”,王者官天下,故曰县官也。也就是说,皇帝所在的京畿县就是首都,而皇帝官天下,因此皇帝自然也就是县官了。《汉书·霍光传》中写道:“县官非我家将军,不得至是。”注引如淳曰:“县官谓天子。”《史记》中也有记载:“庸知其盗买县官器。”这里的县官据《史记索隐》作者唐代司马贞考证也是天子的意思。他说:“县官谓天子也。”由此可以推断唐杜甫的《兵车行》所写:“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其中县官也是指皇帝。

东汉时期,中兴汉室的光武帝刘秀还被称为“国家”。东汉时,家逐渐变为机构代称。如尚书台,时人常称之为台家,而军事机构被称为兵家。因为对于皇帝不能够直呼,所以采用国家,以机构代称。此后,魏晋时代,国家就变为皇帝的代称。

当年曹操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里的国家应该说的是汉献帝。

当然,汉代大臣当面普遍尊称皇帝为“陛下”,关系亲密的或者元老重臣可以叫战国时期君主的称谓——君上。对熟人谈起称“县官”,对生人尤其是外国人要称呼“上”“今上”。

当然,宦官等奴才也可以直接叫“皇上”(“皇”的意思是“大、美”)。之所以后世所有大臣都称呼皇帝“皇上”“万岁”,大约是君权不断加强和臣子地位越来越低,皇帝握有生杀大权,臣子与奴才无异之故。

其实古装影视剧中天天喊的“万岁”在汉代很普通,普通到常用于普通人家祝寿。比如祝某某老万岁。当然汉军打了胜仗也可以用:大汉万岁。

至于“吾皇万岁”则是到唐朝才能听到。

拜舞后,各位大臣退至座位。

汉代以前所说的“拜”不等于“下跪叩头”。

宋人王楙在《野客丛书》中写道:“古者拜礼,非特首至地,然后为拜也。凡头俯、膝屈、手动,皆谓之拜。按《周礼》,辨九拜之仪,一稽首,二顿首,三空首,四振动,五吉拜,六凶拜,七奇拜,八褒拜,九肃拜。注,稽首,拜头至地也;顿首,拜头叩地也;空手,拜头至手也;振动,以两手相击也;奇拜,一拜也;褒拜,再拜也;肃拜,但俯下手,即今之揖也。何尝专以首至地为拜耶?”

当然如果是最高级的三公级别:即丞相(东汉称司徒)、太尉、御史大夫(东汉称司空),见了皇帝行完礼后,皇帝对他们有还礼,叫“兴”,就是起立作为对他们进见的迎接礼,或对其叩拜的还礼。当然相比先秦时期君主向臣下行揖礼、空首礼要怠慢得多。

坐好后(当然是跪坐,彼时还没椅子、凳子之类的坐具),要保持一定仪容: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

手要放于膝上,神色要庄重。目光高不过皇帝的衣领,低不过皇帝的腰带。不能乱看,而且绝对不能看皇帝的眼睛,也不能看任何人的眼睛。因为这是最为失礼的举动之一,意味着挑衅和轻蔑——只有敌人或者仇人才会看对方的眼睛。更不要乱说话,皇帝未问或未说完,不要抢着说话或回答。回答要声音平和,不要高声喧哗。

议政朝会开始时皇帝抛出议题。提出议点的官员会叙述他的观点。这时提出议点的官员可以随意走动,他的话可以被打断,而且必须回答提问人的问题。但提问人必须坐在自己位子上,不可随意走动,称为“坐而论道”。

如果通过议论,丞相会把此论策大致记在笏板上。当然如果某位官员要奏事,也可以提前把事情记录在笏板上。不过如果某位官员衣衫不整或者论事时动手打人或者打瞌睡等,那么他不仅会被请出朝堂,还会被御史参奏殿前失仪,严重者可能被革除官职。

我们知道,汉代尤其是西汉初期,有时皇太后甚至太皇太后才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掌握者。如果朝会结束了,皇太后召见。对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直接称呼太后或者太皇太后即可,而皇帝对于太后、太皇太后则称为母亲、皇祖母,或亲近些可直呼为娘。太后或者太皇太后比较正式的自称是“孤”,不过太后和皇太后在平常喜欢自称老身。汉朝皇后一般也自称孤,古代“称孤道寡”的“孤”,也会自称“我”和“吾”。对皇后,可以称“皇后”或者“中宫”。但皇帝称皇后可以是“皇后”或者用爱称“梓童”。

如果不幸皇后突然不舒服,是不是需要传太医?其实汉代没有御医、太医甚至御厨这种叫法。汉代在皇宫服务的医生叫侍医,其他医生叫医工或医匠。很悲摧的是侍医作为医疗技术人员,他们和优倡商贾都被归入贱民一类。更悲摧的是,汉律明确规定,良贱不能通婚。通婚是指娶为正妻,至于娶来做妾可以自便。

在宫中办完事回府,遇到太子、王子、公主怎么称呼呢?

见到太子,你应该恭敬地称其为“殿下”,其他王子要称大(音代)王。而他们皆可自称孤,有时诸侯王也自称寡人。

需要指出的是“称孤道寡”其实不是谦辞。古人认为,寡是至尊之意,并非谦辞。“寡者,为人上者也;众者,为人下者也。”人上人,人数很少,寡也。所以清人龚自珍说:“寡者,无二无匹最尊之词;孤亦无二无匹最尊之词。”王侯称寡人在春秋战国时为最盛,凡王侯公卿均可称“寡人”。

见到公主,则要称封号加公主;诸侯王的王女称翁主。而他们的官方自称就是自己封号,平时自称吾、予。

汉代王女还有一种奇特的称谓“任”。“任”是王莽改制时的一种奇特爵位。 x/fc9KQtc1qUYPhqnaCNSc4qcLzykSStzsuTM4hYMXI926KSQ/pFGnjCvIFTrdB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