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今日良宵会:喝酒看日子,汉代禁酒令与喝酒节

汉代以前,酒主要用于祭祀和贵族们饮用。汉代由于酿酒技术的改进和酿酒业的迅猛发展,酒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据山东省社科院饮食史专家王赛时研究,汉代时酒已经不再神秘化和特权化,而成为各基层都可以享用的日常品。

《汉书》记载:“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病,百福之会。”

汉虽承秦制,但由于汉初上层多为楚地人,楚文化对汉代风气的影响很大。楚文化中奔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色彩对汉代酒文化也有一定的渗透。

西汉初期,大臣们多出身草莽。刘邦组织大家聚会,经常出现“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耍酒疯现象,把大殿搞成夜店,君臣聚会成了兄弟们的拼酒。后来刘邦采纳鲁地儒生叔孙的建议,由叔孙制定了汉朝礼仪制度,情况才开始好转。

包括在宫廷宴饮时饮酒的坐姿、座次,汉朝礼仪制度都做出了严格规定。

坐姿一般跪坐,以臀压足,两膝向外。如果致敬他人,则上身直立,膝盖着席,叫作膝席。

如果别人为你倒酒,则应该避席伏着,以示恭敬。

座次秦汉时期以东向为尊,以右为尊。《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鸿门宴时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因此饮酒虽然越来越规范,却失去了饮酒的放松与快乐。

汉文帝时期,西汉发布了“禁酒令”。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禁酒令大概是出自《尚书·周书》的《酒诰》。

汉文帝时,西汉实行了“禁群饮”制度,以律令形式公布:“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

即三人以上饮酒会被罚款。这项法律应该是我国古代较早的禁酒令之一。

因此在汉代想要聚在一起喝大酒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

当然汉代也专门设有饮酒日,饮酒日可以相聚一起开怀畅饮。

汉代为饮酒专门设立的日子是腊日饮酒、伏日饮酒、社日饮酒,此外还有各种节日饮酒。加之各种婚礼饮酒和大脯日饮酒,这样算下来汉朝人们饮酒的机会也并不算少。

其实我国的各种传统节日大部分是在汉代时期形成的,如元旦、元宵和重阳节。汉代的民俗文化除了元旦新年饮酒外,元宵节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饮酒日。这个节日对于今天的人们自然也并不陌生。相传元宵节源自汉武帝对于神仙和月亮的崇拜,在正月十五这天设坛祭祀,张灯结彩,于是元宵节便成了可以堂而皇之地饮酒理由。

“后汉之节令为上元、上巳等八日,皆社会游宴、饮乐之时。”

自先秦起,人们会在年末举行腊祭,即用猎物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祈求来年五谷丰登、阖家平安。举行腊祭的日子被称为“腊日”,汉代腊祭的时间是在每年十二月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时,腊日才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才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汉代腊日祭祀活动结束后,官府会给老百姓和官员分发腊钱和腊肉,可以饮酒。“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

“伏”有避匿之意,除此之外,“伏日”当与“伏腊祭”有关。古代一般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入初伏的第一天为“伏日”。汉时,伏日有酒食之会。汉和帝曾令伏日尽日闭门,不干他事。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

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农历八月。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汉以后仍实行二月、八月两个社日的春秋社祭。《汉书·五行志中》注说,国家规定二十五家为一社。而民或十家五家共为田社,是为私社。社祭后可以分肉喝酒。

汉代酒肆画像石拓片

汉代婚姻饮酒叫“合卺”,是新婚夫妇喝交杯酒的礼数。所谓“合卺”便是一个葫芦分两半的瓢而已,一瓢给新郎官,一瓢给新娘,两人共饮,因此这也是交杯酒的雏形。汉宣帝专门下发诏书说:“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乐也。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为贺召,令民无所乐,非所以导民也。”

所以这天也可以敞开喝酒。

大脯日饮酒,属于国家重大节日,可以大喝五天。所谓大脯主要是包括册立太子、公主出嫁或者国家的一些重大喜事而设立的节日,来源于秦朝。

汉文帝在制定禁酒令的同时也曾经“赐大脯五日”。这一天老百姓可以“使民得酤酒,五日之内,可群饮也”。不过如果这五天不喝酒不聚会,过期作废,因此堪称国家级喝酒狂欢日。

汉代酿酒画像砖

中国的“元旦”这一概念,历来指的是正月初一。“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以前也是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春一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冬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冬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春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并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其实古人的元旦,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节。

所以元旦是汉代乃至以后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汉代在这天要饮椒柏酒。椒柏酒,是用椒实和柏叶酿制的酒。东汉崔寔撰《四民月会》云:元旦“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宋刘颁撰《汉官仪》载:“正旦以柏叶酒上寿。”据说饮椒柏酒,能蠲除百病。

这天,皇帝也要大宴群臣,庆贺新春佳节。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饮酒在汉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汉代,女性受到礼制的限制程度相对较轻,相对自由。上至皇后妃殡,下到姬妾乐妓,饮酒群体之庞大,无论史书或汉画中都有诸多记载。汉成帝的妃子,汉代女文学家班婕妤也曾作赋:“酌羽觞兮销忧。”借酒消愁的心绪可见一斑。更有甚者《汉书》记载英布的姬妾可以独自出门赴宴。

男女同席宴饮在汉代是相当常见的现象。四川彭州出土的宴饮画像砖刻画的就是三位男性与一名女性的宴饮场面,居于最左侧的女子高举酒杯与身旁的男性对饮。可见女性在这一时期的地位获得极大的自主性提升,饮酒风气的盛行也彰显出这一时期女性独特的性格魅力与豪爽作风。

其实汉代人对酒有着极大的热情。西汉的创建者刘邦微时就是个酒徒。很多诸侯王如中山靖王刘肥,除了喝酒,还是美酒收藏爱好者。

汉代的酿酒技术比较成熟,于是在酒的酿造工艺方面翻新了许多花样,酒的种类较以前更加丰富。总体上说分为四大类:谷物酒、配制酒、乳酒和果酒。

谷物是汉代酿酒的主要原料。不过当时的谷物酒只能称之为“米酒”,度数很低,一般以原料来命名,有稻米(稻谷)酒、黍米(黄米)酒、秫米(黏米)酒、粟米(小米)酒等。

谷物酒又分为“酒、醴”两大类。

西汉邹阳的《酒赋》道:“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浊酒是未经过滤的“原生态”酒,甜度高,称为甘醴。而清酒酿造时间一般比浊酒长,而且酒液中的渣滓被过滤后看上去较“清”,酒味也较醇厚。

所谓配制酒,就是按照需要将谷物与花、果、动物或药材等放在一起,共同发酵酿造而成,类似于今天的“保健酒”。区别是我们今天的保健酒是用“浸渍”方法得到的,而汉代是将材料直接放在一起发酵而成。受技术限制,汉代的酒度数较低,如果直接浸泡材料,酒容易变质,只能用“共同发酵”的方法来制作配制酒。

汉代配制酒主要有百末旨酒、菊花酒、兰英酒、桂酒、椒酒、柏叶酒等,其中桂酒在汉代被誉为“天下第一美酒”。

果酒是人类酿酒史上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酒。汉代果酒种类非常之多,桃酒、李酒、梨酒、甘蔗酒、荔枝酒、山楂酒、枣酒、杨梅酒、桔酒、石榴酒、樱桃酒等极其广泛。其中甘蔗酒最为有名,也被称为“金酒”。

值得一提的是汉代自葡萄传入中原地区后就有了葡萄酒。

乳酒是用动物乳汁经过发酵酿造而成的。

在汉代,马(乳)酒深受上层人士的喜爱。朝廷甚至专门设置了制作马酒的机构,编制多达72人。可见这种酒的受欢迎程度之高,需求量之大。

汉代“酒局”

不同种类的酒颜色与口味也有很大的差别。汉代人按照颜色与口味的不同,将酒分为黄酒、白酒、甘酒、香酒、金浆、醽醁,还有被称为酾的红酒等等。

枚乘曾在《柳赋》中提道:“于是罇盈缥玉之酒,爵献金浆之醪。”

金浆也就是桂花酒。直至今日,人们都有以桂花作酒的习惯。

醽醁是一种颜色呈绿色的酒。在西安汉墓出土的酒壶中就装有绿色古酿。

而百末旨酒在两汉佚名的《景星》诗中有记载:

“殷殷钟石羽龠鸣。河龙供鲤醇牺牲。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

唐代著名学者、文学家颜师古为百末旨酒作注时,写道,其香且美也。

汉朝酒的度数,大约只有3度而已。一部分汉代酿酒者把精力关注在制曲方面,想方设法提高酒曲的发酵能力,以求酿出度数更高的酒。由于汉代所造酒曲的发酵能力比较弱,因此汉代酿酒虽然用曲量大,但酿出的酒度数仍然不高。

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汉代酒可能是翠绿色的。这是因为当时酒曲的微生物种群就是绿色的,而且当时人们在培育微生物种群时并不能保证酒曲的纯净。

可见“灯红酒绿”是有渊源的。 bkhxOm7rVD2Xaf6pus1zDNTNh52lsBaJk67NchPNJMPSgDRPr1RJuTn53gqk90W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