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服的颜色也是等级制度的重要体现。秦朝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汉承秦制,颜色尚黑。到了东汉时期,改土德为火德,颜色尚红,于是皇帝的冠服改为红色为主。
汉朝规定皇帝、太后、皇后的佩绶是赤黄色,诸侯王的佩绶是深红色,诸国贵人、丞相的佩绶是绿色,公、侯、将军的佩绶是紫色,紫色以下分别是青色、黑色、黄色。
东汉时期还规定百官的冠服颜色分为青、红、黄、白、绛红五种,按照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春季为青色,夏季为红色,季夏为黄色,秋季为白色,冬季为黑色。
古代布料染色也遵循阴阳五行,以黑、白、赤、青、黄为正色,汉代以深色为贵,浅色次之。汉朝尚火德,以黑色和红色为贵。所以正式礼服常用黑、红为主色调,饰以鲜艳华丽的刺绣。
汉代规定平民只能穿本色麻布衣,不许穿彩色,“散民不敢服杂彩”(《春秋繁露》)。也就是平民百姓只能用纯色或复色,如茶褐色、黄棕色、棕色、灰色、银灰色等。
所以古人把没有功名的平民百姓称为“白徒”“白丁”,是没有资格穿色泽华丽的印染服饰,只能穿布衣、素衣,即所谓白衣。
汉代史书上有很多时候讲到“白衣”。如《史记》载,公孙弘因精通《春秋》成为“白衣三公”,即由平民成为三公;东汉张酺因精通《尚书》,被汉章帝赐官尚书,人称“白衣尚书”,即从平民升任尚书。
知道“白衣”的意思,再解释吕蒙“白衣渡江”就很好理解了:吕蒙让军士们脱掉军装,装束成普通百姓,穿着打扮跟做生意的商人一样,以此麻痹了荆州守军,从而出其不意一举夺取荆州,而非穿着白色衣服渡江。
但到西汉后期开始,也默许平民身穿青色、绿色等彩色服装。
由于汉朝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因而不准穿丝绸等华丽的服装。但是由于商人经济实力较强,他们往往会突破政府政策的限制,以至于“服文组彩牒,锦绣绮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