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大汉荣光:汉王朝与汉族、汉人,“汉”的源头在哪里

《汉书·张骞李广利传》记载:“贰师闻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即贰师将军(汉武帝命李广利到大宛国的贰师城,现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城取良马,所以委任李广利为贰师将军)李广利得知最近在大宛城中有中原来的汉人熟悉凿井技术。这被认为是“汉人”这个词的首次出现。

其实“汉”以及汉族、汉人、汉礼、汉字、汉语、汉服、汉文化、汉学等概念,皆与汉朝有关。汉朝以前中国一般称“华夏”或“诸夏”。汉的本义通常认为是天河、银河、星河。古人把天上的银河看作是天上的汉水,故有“河汉、星汉、霄汉”等说法。

《诗经·小雅》中有:“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诗经·大雅》中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倬彼云汉,为章于天。”王逸《九思·遭厄》中有:“越云汉兮南济,秣余马兮河鼓。”

而汉朝之名,则来自一个地名——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过:“汉中是汉民族的根,汉族人的老家。”

在古人的认知中,根据天地一一对应的宇宙观,横亘天空的银河与地上的汉水形成天地对应关系。

古人认为,地上的汉水与银河的夏季走向一致,因而被称为地上的银河,故得名汉水。

“汉”之名称源于古人对上天的崇拜和敬畏,体现了古人对博大深邃的宇宙的一种虔敬情怀。

汉水(又称汉江、汉江河),发源于秦岭南麓的陕西省宁强县境内,流经陕西省、湖北省,在武汉市汇入长江。流域面积居长江水系各流域之首,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古代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

汉水在《诗经》中的《大雅·瞻卬》有“哲夫成城,哲妇倾城”,《小雅·正月》则有“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的诗句,均指周幽王宠幸褒姒,以致荒政亡国。褒国,历经夏商周三代,雄踞秦巴汉水之间,是秦岭之南著名的方国,也是北方中原文化向南传播的基地,其位置就位于汉中。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褒姒并不姓“褒”,而是姓“姒”。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社会,女子的地位普遍较低,对女子的称谓一般都是“姓”加上个“氏”字。所以,褒姒最早称为“姒氏”。也可理解为褒国姒氏。褒姒之所以历史留名,无非因为是“烽火戏诸侯”的始作俑者,女人祸国的典型。

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对《史记》记载“烽火戏诸侯”之事提出异议:“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

2012年,清华大学整理获赠的战国竹简(清华简)时,发现竹简上的记述与“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也有所偏差。

清华简记载,周幽王主动进攻原来的申后外家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幽王,西周因而灭亡。清华简上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刘国忠称,史学界对“烽火戏诸侯”曾有过质疑,认为《史记》中所载只是“小说家言”。清华简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这种质疑,从而部分推翻了《史记》的记载。

而汉中也是《诗经》中多次吟诵的地点所在。

《诗经》中有《周南》《召南》,并称“二南”。周南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召南是召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因而“二南”包括长江、汉水、汝水流域的诗歌。

孔子曾说:不读“二南”,犹面墙而立,鼠目寸光。唐人指出:“二南风雅道,从此化东周。”“不读关雎篇,安知后妃德。”宋人则认为:“诗教始二南,皆著贤圣迹。”“关雎于周室,耿洁配后妃。”

西周时,汉中之地在周朝的南方,在“周南”地域范围之内。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篇之作便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作为“二南”的方国,褒国歌咏汉水,祭祀汉山。汉山又称旱山,挺拔俊秀,耸立于汉江之畔。《南郑县志》载:“旱山,汉山也。”《诗经》中的《大雅·旱麓》是描写祭祀情景,为君子(或指周文王)祝福的诗歌。它记载了周文王的使臣来到汉中,选择汉山作为宣喻政治、教化臣民的祭祀道场,行祭天之礼,祈祷上天将永久地赐福给周朝君民。这深刻体现了先秦时期汉中之地的礼乐文化与生态文明互相交融的历史文化特征。

汉中位置图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秦国置汉中郡,治南郑(今汉中市南郑区),辖境相当于今陕南、川北、鄂西北的各一部分。《华阳国志·汉中志》对此有记载:“汉中郡,本庸国地。周匡王二年,巴、秦、楚灭庸,其地分属秦、巴。六国时,楚强盛,略有其地。后为蜀。恒成争地。周赧王三年,秦惠文王置郡。因水名也。”因为其地在汉水中游,故而得名“汉中”。

秦末群雄蜂起,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一路人马最先攻入关中。但盟主项羽主持分封时却未守信约,将刘邦分封为“汉王”,封地就在汉中郡一带。有人进言:“汉水上应天汉。汉中,据有形胜,进可攻退可守,秦以之有天下。”汉中是汉水的发源地,“其称甚美”,而且是战略要地。从而有了“得汉中者得天下”之说。于是刘邦以汉中为根据地,韬光养晦,最后攻占三秦,逐鹿中原,一统天下。

宋代张少愚有“留此一抷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一抷土”即指当时残存的汉王台。南宋辛弃疾则有《满江红·汉水东流》:“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其中“汉坛旌节”指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的典故。汉中是刘邦的福地,汉家发祥地,所以刘邦称帝后“汉”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国号。

刘邦创立的汉朝是强盛而且统治长久的大一统王朝,与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文明的强大帝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西汉之后,以国号为“汉”者众多。如刘玄创建的玄汉,刘秀创建的东汉,刘备创建的蜀汉,李雄创建的成汉,刘渊创建的赵汉,刘知远创建的后汉,刘岩创建的南汉,刘崇创建的北汉,李雄的成汉等。

另外还有一些流动性、临时性的“汉”政权,如两汉之际赤眉军扶持刘盆子建立的“赤眉汉”,北魏末年邢杲建立的“邢汉”,南梁末年侯景建立的“侯汉”,唐末朱泚建立的“朱汉”,金末郝定建立的“郝汉”,元末陈友谅建立的“大汉”等。

刘邦所建立的汉王朝国势强盛,在对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尤其在两汉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平西南夷、收闽粤和南粤,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之名遂被他族称呼为华夏民族之名。

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另一位历史学家吕振羽则认为:“华族自前汉的武帝、宣帝以后,便开始叫汉族。”总而言之,汉族之名自汉王朝始称是毫无争议的。

汉族人口如果从其族源夏族算起开始大约有200余万人,历经夏、商、周三代,到战国盛时已有2000万人左右。在汉族形成的两汉之时,汉族人口已达5000余万人,到唐代前期达到8000万至9000万人之间,到北宋大观年间达到10441万余人。

元代以后,在中国统一的大趋势下,汉族人口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人口达1.5亿。及至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则达4亿以上,到新中国成立时,人口约6亿,到20世纪末已达10亿以上。

据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通报数据:我国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zzotnme7sqFbqCZJU/HI42jib2taIWUp97YtR4csJr9vti6/1YkMKdm/DCT4uxI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