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父母的处境

“成为父母很容易,做好父母却很难。” 为孩子提供充分的支持和照顾已然是一项艰巨的责任,但那些你觉得没有必要、令人不解的行为又会带来无尽的繁杂琐事,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凌乱。孩子们能够也应该是最佳的快乐来源。大多数父母确实很喜欢自己的孩子,至少有时是这样。但更多的时候,孩子还是会给你带来怒气、忧虑、悲伤、困惑和苦恼。由于整个国家,甚至整个文明世界都存在着同样的摩擦和冲突,我们不禁要去思考这背后可能共同存在的根本原因。

所谓当局者迷,你时常无法理解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所以,可能会为此寻找“替罪羊”。你可能会把责任归咎于经济状况或是孩子的不良性格。还有人会认为其他家人应当对此负责——丈夫指责妻子,妻子指责丈夫,或是两人互相指责对方的父母。但很少有人能够清楚,他们在育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到底多大程度上是由自己造成的。

想要了解在亲子关系上存在的共同问题,需要对父母容易犯的错误进行彻底的研究。只有完全理解了所涉及的种种问题,才能采取明智的行动。只有当父母们认识到并摒弃了过去的错误态度时,才能开始采取积极、建设性的措施。知道不该做什么会对确定该做什么有很大的帮助。

每一个经历过育儿难题的人都一定会同情父母所处的困境。为人父母的艰辛和困苦的确难以计数。当看到父母们正在为目标与实际成果的差距而抓耳挠腮、困惑不解时,的确令人心生怜悯。绝大多数人都真心实意地想做好父母。他们竭尽全力地抚养孩子,让他们能够快乐地成长并取得成功。父母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到当前的亲子关系,还会影响到孩子整个的未来生活,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1.爱

毫无疑问,你很爱你的孩子。他是你的一部分,是与你关系最亲密的人。他的健康成长取决于你对他的爱。

爱是人类最深沉、最美好的情感。可为什么这种情感会带来这么多的痛苦和苦难呢?人们往往会因为爱而折磨自己,也会把爱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爱最纯粹的表现形式:不涉及有关“性”的复杂问题。母爱的本质是同理心、体谅与无私奉献。然而,母亲们却经历了那么多因爱而生的悲伤和焦虑!她们的孩子又承受了那么多的痛苦!

孩子须从这种爱中汲取健康成长的力量与动力,形成自身的性格。刚出生的孩子需要的爱比其他任何生物都多。最初的喂养和照料需要母亲的全力付出。但孩子也会被过多的爱所扼杀,这会阻碍他的成长,甚至毁掉他的一生。这看起来或许有些自相矛盾。善意和美好怎么会嫌多呢?我们必须要知道,很多人们称之为“爱”的情感根本不名副其实。苦苦挣扎的日常与朝不保夕的生活让他们产生了错误的观念和态度,使他们无法真正地去爱。对这些人来说,爱的唯一目标是占有,爱的特征是惧怕,爱的意图是索取,爱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嫉妒。这种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负责任的,只考虑到给予爱的人自身的愿望和需求。给予爱的人认为他的爱源自于他所受的苦楚。

真正的母亲会将孩子的需求置于自己的欲望之上。但有些父母在专横、自私的爱的驱使下,无视孩子真正的需求。他们扰乱孩子的睡眠,把孩子当作自己伟大的作品,像对待专为他们取乐用的洋娃娃一样对待孩子。他们不加考虑地“爱”孩子、亲吻孩子。他们甚至否认需要定时给孩子喂食,因为他们的“爱”不允许他们听到孩子的哭声。为了满足他们的一己私“爱”,他们把孩子当作神像一样供起来。他们会满足孩子的一切突发奇想,让他在家中横行霸道。为了满足自己得到孩子全部的爱的欲望,他们常常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阻碍他与朋友和玩伴的正常社交。这样的“爱”令父母把孩子当作奴隶或是玩具,把他推向如下的成长轨迹:要么完全不适应正常生活,源源不断、难以解决的问题会给他造成无穷无尽的悲伤与担忧;要么怨恨父母给他打造的金色牢笼,变得叛逆与固执。

但就算纯洁无私的爱,背后也隐藏着陷阱。爱带有偏见,让父母无法对孩子进行公正的判断。爱可以使人盲目,但教育永远不该有这样的权利。如果你爱孩子,你可能会忽视掉他所犯的错误,结果就会导致这种错误不加遏制地发展。你可能会高估你的孩子,这会促使他对自己的重要性产生错误的认知。因此,你对孩子的爱往往会使你们之间的关系复杂化。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爱一样,它很容易让人对被爱的对象产生某种依赖;你可能会成为孩子手中的工具,而不是他的向导和老师。

2.焦虑

如果对孩子的爱伴随着焦虑,那么情况会更为困难。沮丧灰心的人往往会放大人性的弱点和周围世界的敌意。当这样的人成为父母后,他们会对自己的后代更为焦虑。因为,在所有的生物中,婴儿无疑是最无助的生物之一。

过度关心孩子是否生活得幸福是一种性格缺陷。如果你对自己适应生活的能力产生怀疑,那么你可能会确信孩子也没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相反,你越是自信,就越是会相信孩子能够凭自己的力量发现应对困难的方法。

父母的焦虑源自很多方面,其中就包括上文提到的自私的爱。 以自我为中心来爱孩子的父母往往都是容易胆怯、气馁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幸福生活充满担忧。 他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生活中的风险,却总是选择逃避。父母依赖自己的孩子,失去孩子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不过,所幸并非所有父母都将这种不测事件视作教育的核心与基础,否则会对孩子的成长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威胁。

责任感时常会令你感到更加焦虑。你可能会一直生活在担心自己忽视了某些重要职责的阴影里,放大孩子每一个小问题,直到你认为他最后一定会毁掉自己的生活为止。你对儿童训练方面的实践知识掌握得越少,责任带给你的负担就会越重。

因为父母之爱可能会让你高估孩子的优点,所以,对孩子未来幸福生活的焦虑可能会使你放大他的缺点。这两种情形可能会同时发生。在这一刻,孩子在你眼中是完美无瑕的,而在下一刻,他又会一错再错,未来渺茫。

3.期望

如果你同时表现出高估与低估孩子的倾向,那么你很可能是个有野心的人,期望孩子能够替你完成失败人生中未能实现的夙愿。你渴望获得这种间接的满足感,这加剧了你想要以孩子为荣与你对他们的表现感到不满的冲突,这是因为你设定的标准过高,超过了孩子能够达到的程度。

你应当期望孩子做到什么呢?有的人可能会想,只要孩子成为有用、快乐的人,父母就会知足了。但遗憾的是,很多父母表现得像是孩子生下来就是为了满足父母个人的愿望一样,为他们收获迟来的满足感、荣誉感和幸福感。一些有野心的父母渴望看到孩子成为有权力且优秀的人。如果一位父亲因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历经苦难,那么他可能会希望孩子成为有学问的人。如果一位父亲不得不辛苦工作一辈子,那么他可能会决心让儿子过上安逸愉快的生活。觉得自己曾遭受过轻视和诽谤的人可能会将孩子培养成自己的复仇工具;在恋爱中曾对异性感到失望的人可能会通过对孩子的爱来满足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一位在与男性恋爱中受过伤的女性可能会把儿子看作永远属于她、她永远不会失去且永远不会对她不忠的男人。

所有这些愿望和期望都会让孩子成为父母斗争中的牺牲品,尤其是当父母意见产生分歧之时。孩子被父母同时拉向几个不同的方向,最终他一定会让父母双方都感到失望。总的来说,父母的期望难以得到满足,反而会带来更大的失望。孩子必须主导自己的人生。孩子个人的目标和抱负背后的动机与父母的动机是完全不同的。

4.要求

由上文看,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往往比预期的要多。如果孩子想要成为有用的人,那么他必须适应生活的条条框框,学会按照社会规范思考与行动,适应环境,培养自己的责任感。他必须要具备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风度。要求孩子做到这些是无可非议的。但你的要求很少止步于此。

也许你想要做到完美。但你很少停下来思考,自己是否能够作为孩子的榜样,做到你要求孩子做到的那些事情。 也许你会认为,如果对孩子提出更多的要求,那么他起码能够完成你想要让他们做到的部分事情。这其实是个谬论。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习惯于忽视你的所有要求。 你要求孩子必须诚实,但你能够保证自己的生活中不存在任何欺骗和谎言吗?你要求孩子不能懒惰,但你自己的勤奋就是无可指摘的吗?你要求孩子必须绝对服从命令、不许顶嘴,但你自己就能做到完全无异议的顺从吗?我们不能设定双重标准的价值观,孩子和父母一样都是普通人。

另一方面,有时独自享受安静与舒适的想法可能会让你纵容自己。你对孩子的诸多要求,与其说是为了他的成长考虑,不如说是为了让你自己过得更舒服些。在这种情况下,你忽视了孩子的正当要求。当你想要休息时,孩子必须保持安静,这没问题。但是,每当你想要让他晚睡时,他就必须放弃自己休息的权利。这种态度忽视了孩子成长中的需求。

5.代际间冲突

上文我们刚刚讨论过的种种错误态度(以自我为中心、专横跋扈的爱;表现出对孩子的极度焦虑;怀疑孩子的能力;不公正的期望和不合理的要求)引发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激烈斗争,这与性别冲突一样,都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脾气和观念上的差异不足以解释父母和孩子之间无法合作解决问题的原因。如此频繁地产生摩擦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一般来说,权力斗争会引发激烈的利益冲突。

如今,人们能够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威胁。一个人的经济前途、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力都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因此,他的个人重要性经常会受到挑战。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危机四伏、容易蒙羞的世界里是那么微不足道,因此,他开始不断地寻找能够防御风险和保护自己的办法。正因如此,他的爱才会如此以自我为中心,才总是感到不安,提心吊胆地渴望着自己能够远离潜在的危险。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会始终留意增强自尊心的方法。还有什么比从孩子那寻求这种自信更自然的方式呢?最起码,他能掌控住孩子们。但遗憾的是,他的想法是错的。或许孩子年龄尚小、柔弱、需要依赖他人,但胆敢尝试与孩子斗智斗勇的人很快就会发现,在与老一辈的较量中,年轻人完全能够坚持住自己的立场。他们做事不计后果,因此,在选择战略战术时能毫不留情。而且,他们的大脑比成年人反应更快、更诡计多端、更有创造力。一个孩子在不清楚自己意图的情况下,就能够通过探索和摸索,发掘出无穷无尽的资源,帮助他在实战中制定各种战术。父母卷入斗争的程度越深,他们的权威受到的削弱就会越严重。随着父母的地位变得越来越不利,他们只会加倍努力地保持自己的优越感和个人威信。他们并没意识到,这样做实际上正在与他们的目的背道而驰。很多惩戒措施虽早已被证明无用 ,但父母还在坚持使用,原因就是这些措施似乎能够帮助他们在与孩子的斗争中获得优越感。从前,这些方法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成功维护了父母表面上的权威;但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随着人与人之间关系日趋平等,在此方面所做的任何努力都只是徒劳。

现在,父母习惯于用错误的态度对待孩子,进而与他们发生冲突的动机比以往更加明显。父母在家庭内外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不利与不稳定。但更重要的是, 随着越来越多小家庭的出现,问题变得更多。这就加剧了父母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他们只能集中精力关心一两个孩子,他们个人的期望和要求经常要在一个孩子身上实现。 从前,父母的爱和希望要分给一大群孩子。即便如此,其中一个孩子(一般是最大或最小的孩子)也会有可能承受父母投入最多的感情。但普遍来说,在大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个人冲突对每个孩子都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影响。孩子们更专注于彼此间的事情,父母的注意力必须分散到更多地方。

当然,我们知道代际间冲突并不局限于家庭。这种影响在商业和公共生活中也同样明显。老年人畏惧青年人,青年人觉得自己受到轻视。争吵和怀疑、虚荣和怨恨使两代人之间产生隔阂。结果就是,保守的老年人想要削弱青年人的活力,而年轻一代希望把年老的绊脚石推到一边,而青年人的热情与老年人的谨慎相结合可能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相反,一旦老年人不再具有年轻时的品质,他们就会被边缘化。人们无法分辨这种分歧是由家庭内部向外传播的,还是由外部慢慢渗透到家庭内部的。这两个过程可以同时发生、并列进行。人类整体被沮丧情绪所笼罩,人类合作的基本精神已经被一场争夺个人优越感的疯狂斗争所取代。

对这种优越感的追求导致父母要求孩子要做到完美。父母并未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而是倾向于放大孩子的每个错误。 他们有计划地贬低孩子,以此无意识地强调自己的能力,至少能够显得比孩子优越。人们也常常用同样的策略对付其他人类同胞。很多人设法通过贬低他人来重拾自己受挫的自尊心,不自觉地以自私的心态把注意力都放在他人的缺点上,甚至在对待自己的孩子时也是如此。

以下案例能够说明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

一名伴有多种焦虑症状的16岁女孩被妈妈带来治疗,这位妈妈一直抱怨女儿不爱干净,从来不收拾自己的衣服,房间里的东西到处乱扔,什么活也不干。只有在明确告知、反复敦促和提醒的情况下,女孩才能收拾自己的东西。在治疗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女孩是独生女,她很明显的是被宠坏了,从来没有人教过她要为自己的事情负责。经过很短时间的治疗,她就能够意识到并愿意承担自己作为家庭一员应当承担的义务了。但没过多久,女孩又开始向我抱怨。她说,妈妈习惯性地催促她、训斥她,甚至她本来有机会开始自己去做一件事前,妈妈还是会这么做。这使她一直没有机会自己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妈妈还会阻止她自己做事,理由是她(患者)一定会把事情搞砸。

我把患者的母亲请了过来,向她解释道,如果她希望女儿做事有条理、学会帮助他人的话,就应当给予女儿足够的行动自由。我很确定地告诉她,如果她不改变自己对待女儿的方式,我做什么都是徒劳的。她答应听从我的建议,给女孩更多的机会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是,据患者说,家里的情况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好像我从未与她妈妈谈过一样。每当患者表示抗议,说自己能轻松地做好事情时,都会遭到妈妈的强烈反对。最后,我不得不再次请来患者的母亲,询问她为何坚持用这种态度对待孩子。她的情绪特别激动,认为自己没有做错。她坚持称,女儿既笨拙又不靠谱,不能听之任之,如果真的让她自己独立完成一切的话,她的生活一定会杂乱无章、一团乱麻。一番努力劝说后,我终于让这位母亲明白了此次治疗的重点——女孩应当自己体会邋遢带来的全部后果。

第二天,我接到了患者打来的紧急电话:她的妈妈出现了精神崩溃的情况。这暴露出了问题的一个新的方面。患者一家曾居住在豪宅中,但受经济状况影响,全家不得不削减开支,搬到更为经济的住处。父亲和上大学的女儿整天都在外面忙碌,因此,母亲能为这个家所做的事情十分有限,这使她觉得没有人再需要她了。没有她,丈夫和孩子照样能过得很好。只要女儿能够自立的话,随便一个管家都能轻易取代她的位置。显然,这是她唯一的用武之地。女儿表现得越笨拙、越邋遢,她自己的重要性也就越大。一旦女儿学会自立,那么她作为母亲就会变得完全无用和多余。当然,她从未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动机。听完我的解释后,她才意识到是自己一直在自私地想让女儿保持她的缺点,并无意识地助长这些缺点。

这种例子很常见,绝非个例。在该案例中,同时治疗母亲和女儿,能够治好女儿的焦虑症,而在二人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更好的关系,也能够以另一种方式满足母亲的需求。

6.父母的自卑感

毫无疑问,大多数父母在与孩子关系中都会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在能力上的不足。他们在儿童训练中所犯的错误大多都是他们的失败感导致的,这种失败感可能是真实感受到的,也可能是想象出来的。焦虑感、对孩子过分的要求、贬低孩子的倾向都反映出这种主观上的自卑感。极度挫败感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犹豫不决。

在儿童训练中,如果你的态度犹豫不决,毫无计划与目标的话,那么一开始你可能会对孩子严加管束,但后来又会娇惯放纵;时而感到绝望,时而又因溺爱而对孩子充满信心。这种态度体现在训练方法和技巧的来回交替中。狠揍孩子一顿后,又夸张地表示亲昵;责骂孩子后,又作出承诺、给予奖励。 每当有人向他们提出建议时,他们总是会如此回应,“我之前试过了,我什么办法都试过了”。犹豫不决使这样的父母无法接受他人的建议。他们刚刚踏上一条路,就想要转向另外一条。他们没有勇气去选择一条确定的行动路线。他们以困惑为借口,逃避真正需要承担的责任。

纯粹的防御型逃避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紧张。“紧张”的父母认为“紧张情绪”是最方便的避难所,也是自己忽视责任时的一种可接受的理由。他们总是声称,是“神经紧张”使自己无法表达善意。他们并非心怀恶意,而是的的确确无法做到,无法找到平衡付出与索取的方式,为自我放纵付出沉重的代价。他们需要帮助和同情,在解决孩子的问题之前,他们应当先接受合适的治疗。

有时,父母的“紧张情绪”只会偶尔地显现出来。当并没有更切实的理由能够证明其行为的正当性时,“我已经筋疲力尽了”或是“我再也受不了了”这种话便是最典型的借口。当父母殴打了孩子,然后意识到自己做错了的时候,或是当他们说的话、做的事既不得当,也不合情理的时候,他们通常就会给出这种理由。“没有能力去接受”是一个人在感到无助时所惯用的借口。你可能觉得孩子已经胜过了你,而你却不愿承认这种失败。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你会诉诸任何能够维持你表面威信的手段。最常见的手段是抽打、责骂和威胁。如果你想要掩盖这种公开的权力争斗的本质,或是掩饰你所采用的这种手段的话,那么你的确可以一直以“神经紧张”或是脾气暴躁为托词。这种计策也会让你获得额外的“特权”,即更多地关注你自己的欲望。

7.父母是受害者

我们必须认识到,通常来说,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产生自卑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孩子从婴儿时期起就开始在家庭的人际关系建立中发挥积极作用。孩子不仅会做出反应,还能学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目的行事。孩子在出生的第一年就能够进行主动刺激和挑衅了。父母往往没能意识到孩子的计划是家庭环境中的决定性因素。

婴儿的行为并非基于有意识的计划。他的智力发展水平尚不允许他有意识地思考和做决定。但他的行为却是坚定且有意为之的。如果婴儿之前在被人抱着的时候感到很开心,而他想要继续拥有这种被抱着的体验时,就会想尽一切招数得到他想要的结果。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会更高效地设计出各种计策和技巧,使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在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前就已经屈服。在出生的前几年,孩子在生活中渐渐对自己的身体机能及其周围的人和物有了更多的认识。他在不断观察、实验和体验。因此,孩子对父母的了解要比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多得多。普通的孩子对付父母的能力都会比父母影响孩子的能力强上很多。这也难怪那么多的父母会在与孩子相处时感到能力不足了。

8.父母对教育了解多少?

另一个常常导致父母缺乏自信的因素是他们对正确教育方法的一无所知。即便是对平时沉着冷静、有自信的人来说,这种无知也很容易带来一种挫败感,但如果再加上一种深深的自卑感,就会完全扭曲亲子关系。

大家普遍认可的事实是,父母并没有准备好承担教育者的职责。任何职业或手艺在上岗实践之前,都需要事先进行学习;但养育孩子,作为最困难的工作之一,却要交给完全没有经过相关培训的人去完成。 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培训是教育者必须经历的过程。可是,父母们从哪儿能够获得做好这种准备所需的时间和机会呢?

无论我们多么不想看到这种情况,也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试图在一定时间内纠正这种现象,我们必须承认的是,缺乏指导并非最大的阻碍。“浅学误人。”如果父母对教育完全不了解,有时候可能会更好。他们更有可能会遵循自己的常识,在适当的时候寻求建议,而且他们往往更愿意讲道理。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对教育有了点了解,但这点了解往往是错误的。我们都有“被养育长大”的体验,经历过相应的问题和突发事件。但是,我们还能够记得自己童年时期所采用的应对方法吗?诗人和小说家有能力回忆并描述童年时期经历的沮丧和羞辱、幻灭和痛苦,这些感受往往远远超过了孩童时期所体验的快乐。但是,很少有父母会记得这一点。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都是以自己的父母为范本的。他们可能会对过去的方案做出一些改变。比如说,如果他们自己有一些痛苦的记忆,那么他们可能会在某些方面采取更自由的策略;而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父母的管教过于松懈,那么他们可能会倾向于实施更严格的约束。虽然他们的做法与自己父母的完全相反,但他们也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这些改变通常代表了父亲和母亲所采用方法的融合,但并不能改变这样的事实,即大多数人都会 效仿自己父母的育儿方式

因此,父母们在儿童训练上所犯的错误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现如今,这种大量日积月累的错误原则正在影响着这一代父母,他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世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此外,由于现在普遍以小家庭为主,因此情况就变得更糟。从前,当大家庭是主流的时候,对父母的教育技能的依赖并没有那么大。那时,孩子们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彼此间以及与邻居间的接触进行自我教育的,父母缺乏训练所带来的后果远没有那么严重。但是,父母从未接纳过科学的教育原则。他们总是不愿接受建议,因为他们相信凭借自己在孩童时期的经验,他们有资格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己的人生哲学以及与自己小时候相同的关系模式来抚养孩子,而现在有很多人仍旧是这样想的。

如果你试图说服一位在棍棒教育下长大的父亲,孩子的成长不应当伴有暴力,他通常会提出抗议,“我就是这样长大的,你看我现在不是也很好吗?我为什么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抚养我的孩子呢?”就像所有拥有这种态度的父母一样,他从未停下来想过,如果他经历了一种完全不同、更好的教养方式,那么他现在可能会是什么样?生育和养育的主要“成果”看起来就是把聪明的孩子变成愚蠢的成年人,在现在和过去皆是如此。这是因为父母一直固执地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尽管大家在卢梭时代就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但在家庭训练的实践中却并没有做出多大改变。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父亲并不知道,他小时候曾经遭受的殴打已经对他婚姻的幸福度、他与朋友的关系以及他对待孩子的态度造成了多大程度的消极影响。虽然在某些方面,他可能会有“足够好”的发展,但同时他也变得多疑、残暴、专横 。这适用于所有以自己人生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父母的教育原则是正确的父母。我们无法估计出到底有多少不必要的缺陷和性格弱点本可以避免,又有多少潜力尚未得到开发。

9.对教育者的教育

想要实现我们减少教育难题、减轻父母负担和纠正孩子错误的愿望,就必须打破由错误的前提和原则持续造成的长期恶性循环。如果父母们不能“改过自新”,上述目标是不能实现的。想要把我们的孩子培养得更好,首先,父母们必须成为更好的教育者。父母必须学会理解孩子,了解他们脑海中在想什么,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其次,父母们必须学会辨别正确的做法(即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错误、无用的做法。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仅仅拥有知识是不够的。很多教师对教育学具有极为深刻的见解,在他人子女的教育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在自己孩子的教育上却非常失败。现代教育学先驱卢梭本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父母自己也有很多需要克服的情感障碍。情绪适应不良是消极态度的产物,比如,面对生活的自我防御、对未来的焦虑、权力斗争等。对教育者的教育是现代教育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目标是启蒙,即传播必要的事实性知识;另一个目标是教育者的人格发展。 父母本身就像是需要被“抚养长大”的孩子,有时他们甚至是“问题”孩子。但是,想要从外部影响成年人并非易事;很大程度上,他们需要承担自我教育的责任。他们必须学会了解和理解自己。他们必须首先克服对自己的不信任,这样才能在面对孩子时保持沉稳、自信的心态。只有做到这一点,他们才能停止权力斗争,避免产生干扰孩子健康成长的冲突。

如果你想要让孩子过得更开心,提高教育效率的话,那么你必须努力让自己取得进步。你必须时刻准备好不断地调整方向、改造自己,向孩子和你自己的经验取经。你必须愿意接受一切你需要为孩子承担的道德义务。如果你认为遵守秩序和规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那么你也必须让自己一直遵守同样的规则。如果你自己的举止不得体,那么你也很难成功地让孩子做到这些。

孩子的行为实际上是对你的行为的回应。教育并非自上而下强制安装的机械装置;孩子也不是在你的意志下无感觉的物体。养育孩子意味着父母和孩子之间需要不断地进行互动。父母与孩子的行为要相互回应,就好像两个正在对话的人相互给予回应一样。由此产生的过程被称为教育,教育是双方活动的产物。孩子的行为会与周围人的行为相对应,并会随之发生变化。相比于成年人,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与他接触的人。他的性格还没有固定下来,而且比成年人更敏锐、更敏感、更懂得变通。你必须学会从孩子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气质和性格。

10.母亲的地位

除了孩子自身性格的影响外,参与到育儿过程中的每个人都会对孩子产生特殊的影响,由于每个人在家庭中所承担的职责不同,他们对孩子的影响也会不同。在孩子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人是母亲。 自孩子出生起,母亲就是最直接给予他关心的人;在最早的婴儿时期,孩子也会对母亲的行为给予回应。只要母亲履行自己的责任,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是与母亲最为亲近的。即使母亲因忙碌的工作而无法花太多时间陪伴孩子,她也未必会失去在孩子生活中的崇高地位。她只需要向孩子证明,她是他第一个也是最忠实的伙伴,在他们二人的关系中,她是绝对可靠和可信赖的。孩子会原谅母亲的一切行为,唯独不会原谅她的不可靠。善解人意、同理心以及一点点温柔就足以让母亲收获孩子的爱了。焦虑、挂念、宠溺、警觉等母爱的所有其他属性都是不必要的,甚至会给孩子带来伤害。母亲必须分散她的注意力,不要过分地关注孩子,尤其是当孩子长大后。大部分时间,母亲可以通过简单的话语和行为充分表现出孩子所需要的、想要从她那里自然而然得到的温暖。她的所有行为都要体现出这份温暖。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愿意让母亲带领自己向前。

因此,即便是事业型女性也能够给予孩子他想要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当孩子长大后。在与“男人及其他事物的竞赛”中,母亲永远能够为孩子提供可靠性和安全感。由于活动时间和职责上受到限制,无论多么有能力、有爱心的保姆都无法替代母亲。虽然保姆无法做到,但继母通常是能够做到的。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孩子能够像对待母亲一样充分接纳继母和养母。

11.父亲的地位

父亲对孩子的意义来自于社会中男性的地位。目前,社会中男性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因此,作为孩子的教育者,父亲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男性的地位在各个国家之间有明显的不同。在美国,男性权威正在减弱,而在拉丁美洲和部分欧洲地区,男性权威几乎没有受到挑战。从某种程度上,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父亲普遍不愿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他们经常表示,不想妨碍妻子处理与孩子相关的问题。有关教育和儿童指导的讨论和讲座通常也只有女性参加,想要让父亲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实属困难。但是,男性的这种行为似乎体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因为这种行为与一种明显的男性倾向相一致,即将对心理学、艺术和文学的兴趣全部交给女性。美国男人普遍把自己的活动领域限制在商业和政治上,把供养家庭看作是自己在家中的主要职责,以此来保持自己的优越感。

然而,父亲在孩子的成长发展中具有明确的职责,即使在有些家庭中,母亲拥有典型的男性地位,情况也依旧如此。父亲仍然是家中既定的男性权威行使者,也是主要的工资收入者和家庭生计维持者。在孩子眼中,父亲最重要的特征是工作者,是从事某一行业或职业的一员。即使在出现例外情况时,也就是在父亲失业期间,孩子也是会这样认为。父亲一般被认为是家庭中务实、高效的成员,拥有并能够发挥一些特殊的能力。如果父亲的这一职责受到质疑,那么他在教育过程中自然而然承担的责任也会被严重地削弱。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往往反映在孩子对工作和实践成果的态度上。父亲是最有资格鼓励孩子有所作为的人;但相反地,父亲也是最有可能打消孩子积极性的人,使男孩怀疑自己能否成为“真正的男人”,让女孩觉得自己的努力不会有任何意义。(不过,很多孩子也会因追求完美主义、办事效率极高的母亲而产生挫败感。)孩子日常的家庭训练由母亲完成,而父亲的任何公开干涉以及对母亲所采用方法的公开反对都是不可取的。其中最严重的错误是,父母一方希望通过同样极端的苛求和严厉来平衡另一方极端的纵容和散漫。这种“互补”非但不会改善情况,反而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父母一方只能经过坦诚的讨论,待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改变另一方的策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间的分歧。

即使父亲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但孩子仍有可能认为父亲是强大和力量的代表,因为父亲通常比母亲高大、强壮。父亲代表了过去理想的男子汉形象。对孩子来说,父亲的行为代表了男子气概。正因如此,他的休闲和娱乐活动具有比实际更重要的意义。他是家里的“男子汉”,是男孩的第一个朋友,女孩的第一个恋人。由于他在家中的时间有限,因此,最适合他的角色是完美的典范、终极的权威和可以“上诉”的高级法院。

父母之间的一致或分歧以及父母关系的特点对孩子来说都非常重要。这些因素不仅决定了整个家庭的氛围是和睦还是紧张,而且为孩子留下了关于两性关系最初及最生动的印象。父母双方都有责任帮助孩子发展健全人格,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指导并推动孩子在身体上、智力上和情感上的成长。

12.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地位

祖父母/外祖父母经常会为孩子带来快乐,但他们也有可能严重干扰孩子的训练。他们的责任是给予孩子纯粹的爱;他们总是不断付出,但从不要求回报。因此,他们往往会宠坏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所以,我们需要注意限制他们所带来的影响。不频繁的电话以及偶尔的长时间来访会给孩子的生活增添温暖和欢乐。因为祖父母/外祖父母不用承担父母的责任,所以,他们能够一直对孩子表现善良、温柔的一面。只要孩子在身边,看到孩子过得幸福,他们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但是,父母和孩子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住在一起还是有风险的。在某些情况下,祖父母/外祖父母不得不承担起父母的责任;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表现就像是老来得子的年迈父母。不过,如果祖父母/外祖父母对父母的训练方法加以干涉的话,那么事情就会完全不同了——这种情况在同住一个屋檐下时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两代长辈之间的冲突会使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更加紧张,而且孩子很快就能够学会用一种权威对抗另一种权威,尤其是当祖父母/外祖父母站在孩子一边帮着他对抗父母,拿父母还当作小孩子对待,随意斥责和批评时。一般来说,祖母/外祖母比祖父/外祖父更容易造成妨碍,因为她们更想要加以干涉。有时候,相比于父母,我们其实更容易同祖父母/外祖父母讲清楚道理;但即便如此,祖父母/外祖父母也不应当参与到孩子的实际教育中。

本章要点回顾(最触动你的文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JpQ7hMWA1FyPKH0EivMCRN8oj/mIvhEmWlvZxJ4SA+em5x/ldNJhLIBmqRfkbG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