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版序言

自本书出版以来,当时书中提到的某种趋势已然成为今天的常态。导致夫妻和谐瓦解,甚至威胁个体婚姻存续的冲突和紧张局势,无论是频率还是强度都呈现上升趋势。

尽管问题重重,但美国的家庭并不会走到解体的地步。很多夫妻对自己的性生活不满意,这一点不假;而且,他们也通常难以提供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促进其社会、心理及理性成长方面的激励和指导。而这恰恰可以说是婚姻的两大主要功能,于是现在很多人对婚姻这一制度的有效性表示怀疑,当然,这种质疑也似乎缺乏根据。

尽管家庭没有解体,但其面临的困境却无比严峻。这正是平等观念在民主演变的过程中导致的结果,可惜的是,传统观念还未做好相应的准备。作为民主环境下生存的必要条件,如何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来解决利益冲突,我们对此几乎一无所知。相互平等地生活在一起已成事实,可是文化的失能却使我们在作为最亲密关系的婚姻中倍感伤痛。

在过去十年中,一个愈发显著的突出变化是,女性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模式。这一点给女性与男性、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总体来讲,大多数女性不再通过效仿男性来获取平等地位,当然也有例外。本书第一版问世时,女性接受男性化模式的趋势十分显著,该时期也正是人们广泛接受男性优越地位的时代。如今的情况却已大不相同。虽然男性始终希望被崇拜,但是女性已不再仰视男性,男性尊敬女性也愈发成为一种习惯。在生活中,已经比较难看到那种父亲说了算的家庭,但母亲说了算的家庭却比比皆是。

美国女性在十分努力地成为“好女人”。首先,我们要定义何为“好女人”。“好女人”已经不仅仅指传统观念上对女性所期望和要求的“单纯、贞洁和美德”。女性不再追求“贞洁”,但是就性自由和性许可而言,她们更想要的是适当、被社会认可以及无可指责。女性已经成为道德风俗的评判者、监察官和监督员,对男性以及整个社会的适宜行为推行着她们的规则。国家的性习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性发展和建立起来的态度和传统。当前,有些女人试着对男性提出忠贞和节欲的要求,而从前这些要求只针对女性;有些人则希望赋予自己和男性同等的,在其一生之中都能够享受到的许可和性自由。

过去,男人们独享政治和社会权利,因此他们依照自身的喜好和利益制定社会规则,女性不得不在“贞洁”这一条上遵守严苛的要求。如今,美德是女性的权利,也是女性的特权。在过去十年中,很少有男性会因为他们的妻子行为失当寻求婚姻咨询;而妻子对丈夫一方的不满却成为主流。如今,妻子们开始采用被社会认可的方式,抱怨丈夫们行为不妥。她们有时会觉得丈夫太被动、太冷淡、太孤僻,有时又会抱怨丈夫过于具有攻击性、专横跋扈。我们很少看到丈夫告诉妻子什么才是恰当的;却经常听到妻子反过来告诉丈夫应该怎么去做。人们期望女性应该完美、始终正确得当,这使得她们的丈夫和孩子都失去了变得更好的机会。越来越多的男孩们在成长中错误地认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就应该变“坏”或去打架。以前,男人们应该可靠、理性、强壮且值得信赖,而认为女性应当脆弱、柔软、情绪化,因而是不稳定、不可预测的。在某种程度上看,我们甚至见证了两性关系发展的相反潮流。如今,女性高高在上的局面初显,取代了过去男性的地位。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有回归母系社会的风险。在民主的演进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群体能够始终占据着优势地位。混乱、摇摆不定只是新型关系探索过程中民主不断变化的结果,当然最终,将以人人平等为基础。

过去十年里,第二个逐渐显著的趋势是儿童的解放。如今成年人失去了对孩子的权力和权威,在社会上这一点越发明显,但孩子们却因此而获得了自由和自我决定的意识。可是,即便孩子们能够自由决定何去何从,却有可能发展不出责任意识。缺乏责任感的自由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一大普遍威胁。很多父母会真诚地带着不想做独裁者的愿望而对孩子听之任之。这种普遍的过度放纵的后果正让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令人不安。我们目睹了一个以严格和严苛作为手段来阻止青少年的任性和反叛的趋势。然而,无论放任还是严苛都无法解决问题。父母需要使用新的手段跟上孩子们的节奏,相互尊重,并把他们当作平等的人来看待。

在民主的环境中,若不具备两性相处的知识和技巧,家庭就会成为战场,被紧张、对立和敌意所占据。夫妻之间很难和平相处,随后孩子们被拖入战局,战火升级,婚姻关系岌岌可危。孩子们不但没有成为家庭的黏合剂,反倒成了一个几乎无从解决的破坏性因素。

本书尝试着概括出在民主的氛围下经营婚姻关系的新思路。同时还谈论了人们如何平等地共同生活。本书旨在提供一套在纷繁复杂的新社会中生活的婚姻指南,因为我们生活的新社会虽然布满焦虑与彷徨,但它也正从专横的过去朝着民主的未来迈步。

R.D.
于芝加哥 dHpUZqHEZ9ufdvCnC7MPS0czdrE/5N/8Fq7o+SKWmaamuCItOhRLs13GzX6n3ei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