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八章
柏拉图哲学的知识与知觉

大多数近代人认为经验知识理应依靠或来自知觉。而柏拉图及某些其他学派的哲学家的学说截然不同,大意是值得称为“知识”的不会来自感官,唯一实在的知识必须是关于概念。照此观点,“2+2=4”是真正的知识;但“雪是白的”这样的陈述则十分模糊不定,甚至在哲学家的真理体系中找不到一席之地。

这个观点也许可追溯到巴门尼德,但哲学界认为是柏拉图赋予其明确的形式。本章我只准备讨论柏拉图对“知识与知觉是一回事”这一观点的批判,其《泰阿泰德篇》前半部分都是他对此的批判。

这篇对话想要寻求“知识”的定义,但最终只得出否定的结论;提出几个定义后又予以否定,始终未提出令人满意的定义。

泰阿泰德下文提出的第一个定义,也是我要考虑的唯一一个:

我觉得一个人知道,就是知觉到了他所知道的,我目前能看到的是,知识就是知觉。

苏格拉底把这个学说等同于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学说,即任何一件事物“对我来说是我看到的那样,对你来说是你看到的那样”。苏格拉底又说:“所以知觉总是某种存在的东西,而且作为知识它不会有错。”

随后是大篇幅论证知觉的特性,然后很快证明了知觉最后形成的不可能是知识。

苏格拉底在普罗泰戈拉学说里加上了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永远都在变化着的学说,也就是说,“我们高兴称之为实‘有’的万物,实质上都是处于变的过程”。柏拉图相信这对感官对象来说如此,但对实在知识对象则不然。但通篇都没有其肯定的学说。

哪怕只适用于感官对象的赫拉克利特的学说,和知识即知觉的定义加在一起,就会得出:知识是关于变化着的事物,而不是关于实有的事物。

知觉被认为是对象与感官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照赫拉克利特的学说,对象与感官永远处于变化,而且在变化时同时改变知觉。苏格拉底说,他身体好时觉得酒甜,生病时就觉得酒酸。这就是感知者的变化造成了知觉上的变化。

文中对普罗泰戈拉学说提出反驳后,其中一些又被撤销。文中竭力主张普罗泰戈拉应同样承认猪和狒狒也是万物的尺度,因为它们也是感知者。文中还提出做梦和发疯时知觉的有效性问题。文中暗示,若普罗泰戈拉是对的,那么人们知道的就不比别人知道的更多:普罗泰戈拉不仅和众神一样智慧,更严重的是,他不比傻子更有智慧。此外,若人们的判断和别人的一样正确,那么判断普罗泰戈拉错的人,有理由被认为是正确的,就像普罗泰戈拉有同样的理由被认为正确一样。

于是苏格拉底暂时站在普罗泰戈拉的立场上,要回答这些反对的意见。就做梦而论,知觉作为知觉仍是真实的。那个猪和狒狒的论证,则被当作粗俗妄论未予置评。至于另一个论证说,若每个人都是万物的尺度,那么人人就都像别人一样有智慧,苏格拉底代表普罗泰戈拉回答得非常有趣,那就是,一个判断虽不见得比另一个判断更真,但就其有更好的后果这一意义来说,它可以比另一个判断更好。这暗示着实用主义。

苏格拉底虽给出答案,但并不满意。例如,他极力说医生预言其病程时,医生对其未来的确知道得比他本人多。又如人们对国家要颁布什么样的法令才是明智的这一问题意见不一时,就表明某些人比别人对未来有更多的知识。这样,我们就绕不开这个结论:即智者比起愚人来,乃是万物更好的尺度。

所有这些都反驳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学说,但只间接反驳“知识”即“知觉”的学说,因为后一种学说可以引出前一种。然而,也有直接的论证,即记忆和知觉一样都必须得到承认。承认这点后,原来提出的定义也在此限度上得到修正。

接下来谈的是对赫拉克利特学说的批评。据其弟子在以弗所青年才俊中的做法,这一学说最初走向极端。一个事物可以有两种变化方式,一种是运动,一种是性质的变化;而流变说主张一切事物永远在这两方面都变化。 而且不仅一切事物都永远在经历某种质变,还都永远在改变自己的全部性质,据说以弗所的聪明人就这样想。这就带来非常尴尬的后果。我们不能说“这是白的”,因为若我们开始说这话时,它是白的,但我们说完这句话前,它已不再是白的了。说我们正在看一个物体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正在看不断地变为正在不看。 若一切事物都以所有方式变化着,那么正在看就没理由称为正在看而不是正不看,或知觉叫作知觉而不叫作不知觉。而且说“知觉就是知识”时,也可以说“知觉就是非知识”。

上述论证等于说,无论在不断流变中可能有其他什么,但字的意义,至少暂时必须固定不变;否则任何论断都不确定,也没有任何论断是真的而非假的了。若讨论和知识是可能的,就必须有某种东西或多或少恒常不变。我认为应承认这点。但流变说的大部分也认可这点。

谈到这里,柏拉图拒绝讨论巴门尼德,理由是他太伟大、太崇高了。他是“可敬可畏的人物”。“他有种非常高贵的深度。”他是“我最尊敬的人”。柏拉图的这些话显示他喜欢静态宇宙的说法,不喜欢赫拉克利特的流变说,他只是为了论证才认可过流变说。他表达这种敬意后,却未展开巴门尼德的理论来代替赫拉克利特的。

现在来谈柏拉图反驳知识等于知觉的最后论据。开始,他指出我们通过眼和耳感知,而不是用眼和耳感知;他继续指出我们有些知识和任何感官无关。例如我们可以知道声音和颜色不一样,尽管没有任何一种感官可以感知两者。大体上,也没有任何特殊器官可以感知“存在与不存在、相似与不相似、相同与不同以及一与多”。荣誉与不荣誉、好与坏亦是如此。“心灵通过它自身的功能思考某些事物,但其余的事物则需通过身体的官能。”我们通过触觉感知硬与软,但判断它们存在以及之间对立的则是心灵。唯有心灵才能达到存在;若不能达到存在,就不能达到真理。因此不能单单通过感官认知事物,因为只通过感官不能知道事物存在。所以知识在于思索而不在于印象,并且知觉不是知识;因为知觉“既然不能理解存在,所以也不理解真理”。 8JFYHGDzZPdjpdXscOS2xcdw0/O26sqEQL/7EPO6roP904gTcitJyOhK0YudMwq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