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讲
恋爱与幻想

若提及恋爱论,绝大多数人读的应该是司汤达的《恋爱论》。司汤达将恋爱的过程分为以下七个阶段:一、赞赏;二、对幸福的憧憬;三、希望;四、产生情愫;五、第一次结晶作用;六、产生怀疑;七、第二次结晶作用。他称一到二之间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而三到七则会经历得非常快。司汤达的《恋爱论》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提到了结晶作用。把一根小枝条放进萨尔茨堡的盐坑中,立刻就会出现结晶现象,不一会儿,就会产生水晶般的结晶,他反复举这个例子来比喻恋人在梦幻中,产生非常美丽的结晶,这正是恋爱的最大动机。

恋爱会让人认为对方是特别的存在,即使在别人看来这个人一无是处,自己却觉得这个人在世上无可替代,因此悲观的人就说,恋爱的一切只不过是错觉而已。二十世纪的小说家普鲁斯特认为恋爱如病症一般,既可以诊断,也可以分析。在普鲁斯特的恋爱小说中,总是非常悲观地描述恋爱。总之,爱者与不爱者之间的恋爱,终将以绝望收场。即使被爱者再平凡无奇,在其爱慕者眼中也美丽非凡。可一旦爱慕之心不复存在,就立即变得如稻草般一文不值。

普鲁斯特将十九世纪的司汤达学说以极度悲观的手法写成小说。然而,司汤达的《恋爱论》并非如此悲观。司汤达是相信热情的。热情是人心中最崇高、最有价值的感情。有了热情,人生才有价值。他嘲讽法国人缺少热情,认为意大利人的生活才是人生理想。普鲁斯特却完全不相信热情,他悲观地认为恋爱完全是错觉,是一种病。

我对恋爱的态度不像普鲁斯特那般悲观。因为若恋爱是错觉的话,那么人生也是错觉。觉得某个男人(某个女人)很美并爱上他(她)一事,与人觉得自己的工作很美好而热爱、完成它,两者并无差别。有的人在深山小木材厂工作,认定这就是自己一辈子的工作并干劲十足,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的人虽然是城市里的大富豪,过着富裕的生活,却因此而失去人生理想,一生郁郁而终。若认为这些都是错觉,那么恋爱是错觉,工作也是错觉,人活一世也不过是错觉而已。这样一来,人生就不再有梦想。活着也变得毫无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普鲁斯特的观点是悲哀的病态思想。

因此,我还想谈一下恋爱的错觉要素,或者说说为何恋爱会让人生显得美好。司汤达曾提到一个悲剧故事,有个年轻的少女听说不久就要从部队回来的青年爱德华十分优秀,因此还没有见过这个青年,便喜欢上了他。有一天,在教会上她见到一个也叫爱德华的陌生青年,她深信这个就是之前提到的青年,最终爱上了这个人。一周之后,真正的爱德华从军队回来了,并不是在教会见到的那个青年。她得知这一情况后,脸色苍白,自此陷入不幸的泥沼。

这样的经历在恋爱中司空见惯。因为这都是自己的幻想,所以才会弄错对象。但是,恋爱中,即使恋人相互爱慕,也还是会存在千变万化的因素。没有神秘感的恋人就会失去魅力。这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描绘想象空间的能力。因此恋爱中人都是矛盾的,经常会确认对方的爱,寻求对方真心爱自己的证言。可若得知对方真的爱自己时,爱慕之心可能就消失殆尽了。这就像一直在努力寻求真相,可一旦了解真相,则寻求真相的欲望也就随之消散了。

这都是受这个年龄所怀有的、试图破坏美好爱情幻想的想法所驱使吧。人与人之间的信赖感并不是恋爱的真正要素。提到信赖感,朋友之间的友情会更多一些。多年夫妻的爱情中,信赖感也远远高于恋爱之时。说到底,恋爱必定处处隐藏着未知。比如说,即使让对方对自己说我爱你,那也未必是他爱你的证明。

更极端地讲,即使经历了肉体的交欢,也未必成为爱的证明。悲哀的是,即使与对方没有爱情,也有可能交出自己的身体。这里不仅仅指的是男人,有的女人也是如此。我觉得人的恋爱之所以与动物的恋爱不同,或许就在于人能在恋爱中剥离身与心。若像动物一样,喜欢和厌恶都只能以身体来表现的话,那么就不会产生恋爱了。人有心灵和情感,寻求情感证据,则无法用身体去证明。而用身体去证明时,就无法通过情感去寻求。恋爱便是产生于这种人类特有的分裂状态之中,这是人类的一种特征。

热情的定律与理性定律完全不同,呈现出一种自己背叛自己的倾向。因此,谎言不再是谎言。真相也不再是真相。如此看来,若存在完全顺利的恋爱,只能是自己不爱对方。若不爱对方,只是被爱,这世界就如你所愿,仿佛成了自由的、可一眼望穿的玻璃建筑物。而另一方面,爱慕者变得愚蠢,他的世界一片漆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看不见。这样一来,虽然A与B面对面,但于爱慕者而言,这个世界全是未解之谜,而在不去爱人只被爱的一方看来,世界却是完全清晰可见的。

若要说起两个人这种状态会持续多长时间,有意思的是它并不能一直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无论是何等自负的女性都无法长期忍受这种“不爱人只被爱”的状态。而众人所爱的美女往往会不管不顾地爱上一无是处的男人,是因为总是被爱着,世界变得随心所欲,无法忍受世界变得一览无余所带来的空虚感,所以期待重回充满谜团的世界。而当爱人者疲于付出爱时,为了寻求片刻安宁,就会期待有一天自己也能被人爱。

因此在恋爱中,爱慕者与被爱者的立场会发生改变,有时还会出现角色转换。生活中,有许多人处于被爱的立场,也有许多人处于付出爱的立场,这也是无法改变的。美女不管怎么样往往多处于被爱一方,而丑男往往处于不被爱而付出爱的一方。因此恋爱的悲剧往往发生于丑男与美女的身上。此时就会演变成绝望的爱情。但是,即使再丑的男人,也未必不会得到女人的青睐,那我们再说一个这一方面的趣事吧。有一个美国电影叫《君子好逑》(又译《马蒂》),剧中欧内斯特·博格宁饰演的丑男马蒂就认为没有人会爱上自己,但是这位青年渴望尝试一下爱与被爱的喜悦,是一部温情的电影。但是爱慕者会将自己封闭起来,当知道对方也爱着自己时,往往又会觉得无趣,这就是我前面反复所讲的内容。

我曾经读过未出版书稿中的一位女性的故事,她深深地爱上了来家里问诊的医生。当医生要上门拜访时,她就坐立不安,总是心情激动地期待着医生的到来。然而有一日,当医生已经来到家里时,她还有没忙完的工作,于是让医生在会客室等她。十五分钟左右后她才前往会客室,而医生见到她时突然站起身来,满脸期待地走到她跟前。可她一看到医生的这副满足的表情,突然就讨厌起这个医生来。这就是恋爱中不可思议的一类例子。她也想继续爱着医生,可当对方表明心迹时,她反而变得不爱了。人在恋爱时,内心往往是矛盾的,不断地斗争,既希望对方注意到自己,又希望对方维持着最初自己所爱时的状态。

让我们思考一下,大众所说的相思相爱是否真的存在呢?俗话说得好,恋爱只有十成,一方有六成的爱的话,另一方则仅有四成。而若一方只有三成的爱,另一方就有七成。那么,是否能做到双方都五五开呢?人始终是会变的,因此很难一直维持着五对五的状态。只能将五对五想象成狐狸与狸子相互欺骗的把戏,要想非常好地维系对等的恋爱关系,是需要技巧和骗术的。比如说,现在有一个喜欢A女的B男,他非常喜欢拈花惹草,因此他担心自己不能保持同一种状态去爱A女,于是他有了情人C女。他虽然根本不爱C女,但是可以借由和C女交往来维持自己对A女的感情。虽然这么说很荒谬,但这是B在非常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所表现出来的对A女的诚意。

由此可见,人的内心会生出些莫名其妙的法则。在恋爱中,人的诚实和真心往往不能一概而论。许多妻子会在结婚时向丈夫坦白自己以前交往过的对象,然而这是否称得上诚实尚存疑虑。丈夫为此常常感到苦恼,而妻子会因自己的诚实而变得只对自己诚实。有一则讽刺的定律就是,只对自己诚实未必是对爱情诚实。虽然这样说似乎有些偏激,但我想说的是,恋爱中的诚实就是对对方的诚实。

再直白地讲就是,所谓的诚实是如何让对方始终保持着美好的幻想。诚实并不是坦白自己的真心,而是舍弃自我,为对方所考虑。因此,有时候撒谎也是一种诚实。比如说,若对方认为自己是认真而单纯的男人,那么自己在对方面前展现出自己邪恶的另一面到底算不算诚实呢?或许展现出让对方始终认为自己是认真而单纯的一面才是对对方的诚实。在恋爱中让对方的幻想破灭是否算作诚实,对此我十分怀疑。

因此寻求彼此的真心并不是向对方寻求自认为的真心。恋爱不是小孩子的游戏,而是成人的行为,因此人与人之间的谎言都是出自最美好的本意。我认为,或许谎言才是恋爱里最具诚实的东西。 ifEncLn8SvkDoAF9QCh5yk5khAn7O6bbVTFYm7XiXmML7cRFDWXJZbgIvZa6dqf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