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专业独立型董事会与创始人控制型董事会

科技大公司如何基业长青,代际传承,常葆创新活力?可以从很多角度展开。

这里单说一下董事会的影响。一个专业、负责、独立的董事会在选择、激励和约束CEO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微软公司为例。根据官网,微软董事会现有12名成员,分别是:

1.里德 · 霍夫曼,Greylock Partners合伙人,领英创始人。

2.休 · 约翰斯顿,迪士尼CFO。

3.特里 · 李斯特,Gap公司前执行副总裁兼CFO。

4.凯瑟琳 · 麦格雷戈,法国能源公司Engie CEO。

5.马克 · 梅森,花旗集团CFO。

6.纳德拉,微软公司董事长兼CEO。

7.桑迪 · 彼得森,首席独立董事,Clayton,Dubilier&Rice运营合伙人,曾任强生集团全球董事长。

8.卡洛斯 · 罗德里格斯,人力资源公司ADP董事长兼CEO。

9.普利茨克,PSP Partners创始人和主席,曾任美国商务部部长。

10.查尔斯 · 沙夫,富国银行董事长。

11.约翰 · 斯坦顿,Trilogy Partnerships董事长。

12.艾玛 · 沃姆斯利,葛兰素史克CEO。

12名董事中只有纳德拉一人在微软任职,别的都是独立董事,且全都是有丰富管理经验、非常在乎个人业界声誉的CEO级别人士。这样的董事会既能洞见商业趋势,对为公司创造价值的CEO给予激励,也有能力和独立性,在觉察到CEO不再适合时及时调整。

事实上,当初鲍尔默本人并没有打算那么快就离开微软,但董事会认为他过分主导销量,忽视创新能力,错失了不少技术变革良机,因此他尽早离职对微软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当时一位专栏作者曾写道:“以下的惊人数值差是鲍尔默遭受质疑的原因之一:1999年最后一天,也就是他在微软披挂上任的前一天,微软的市值为6000亿美元;在他宣布卸任的前一天,微软的市值为2700亿美元。”董事会不仅促成了鲍尔默比想象中更早离开,也加速了盖茨本人离开董事会。2019年,董事会收到一名女工程师的信,披露她和盖茨的不正当关系。董事会对此展开调查,并认为盖茨不适合担任董事,应离开董事会。2020年3月,盖茨辞去微软董事。

如果不是一个独立、专业、对整个公司命运负责的董事会,很难做出以上决定。但正是这样的决定,让纳德拉在属于他的舞台上大展宏图。而鲍尔默和盖茨都服从董事会的决定,显示出对公司治理规则的尊重。

再举一个优步(Uber)的案例。2017年,在部分机构投资者的要求下,优步创始人卡兰尼克辞去了CEO职务。卡兰尼克是一位充满激情的创业者,他创立了优步,但自从2017年2月一名公司前员工发表了一篇博客文章,陈述自己在优步经历的性骚扰和性别歧视,以及公司高层对举报的无动于衷后,优步陷入了巨大的声誉危机。5名主要投资者要求卡兰尼克立刻辞职,并改变公司领导层,还要求将公司独立董事的3个席位中空缺的2个填充完整,以加强对整个董事会的监督。

卡兰尼克辞职后,董事会表示“他的辞职是他爱优步的表现,随着他的辞职,优步将掀开新的篇章”。在流媒体音乐公司创始人埃克的推荐下,优步董事会决定选择前Expedia的CEO达拉 · 科斯罗萨西出任CEO。他在上任之初就表示:“让优步达到今日地位的文化及方法,无法带领他们进入下一个更高水准。他们正从不计代价成长的时期跨入负责任成长的时期,他们的文化也需要进化。”他列出了新的职场规范,包括鼓励多元的员工背景以及做对的事。

很多人会觉得,离开了创始人的公司会丧失灵魂。事实是,在科斯罗萨西的领导下,优步目前的市值已达到1400亿美元。公司在2023年第二季度实现了两个重要的里程碑:一是自有现金流超过10亿美元,二是第一次实现GAAP(公认会计原则)运营利润转正。

人们有一种习惯,就是认为创始人是最热爱公司、最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只有以其为中心才是最合理的治理结构。这样的董事会其实是创始人控制型董事会,并不具备对创始人进行有效监督的条件,而这种依靠创始人个人胜于依靠董事会制度的想法和做法在中国企业界也极为流行。

创始人的确非常重要,但创始人是不是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是最适合的领导人?如果是一个自我意识太强、控制欲太强、缺乏自省意识,有意无意把董事会变成摆设,变成亲友会、熟人会,变成走过场的创始人,董事会就蜕变为证明创始人任何想法都很英明的拍马屁机构,这样的治理能不能为全体股东持续创造价值?创始人的个人英雄主义需要受到怎样的治理约束和理性化限制,才是更可持续的选择?这些问题值得深长思之。

根据著名咨询公司韦莱韬悦对中美董事会结构的比较研究,美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一般有10名左右董事,其中仅1至2名是由公司CEO、CFO等高管担任的执行董事,剩余80%以上的董事均为独立董事,且大多具有企业的任职经历,不少曾在世界500强等知名企业担任高管。独立董事不仅在董事会里占据了人数优势,而且凭借其自身在企业运营管理上的丰富经验,能在董事会、专业委员会上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提出独到的见解甚至是挑战,充分发挥监督制衡作用,维护广大股东的利益。

相比而言,沪深300成分股公司中,超过半数公司的独立董事占比不足40%,独立董事的背景大多为大学教授、法律或财务等咨询机构资深专业人士,少数为退休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因为缺少实际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加上独立董事履职时间比较有限,部分独立董事在企业经营决策上的参与度较低,其监督作用并未有效发挥。 o4Ncju0hQ+XGRNv24wXSJbjDB3sd4cIqMSNx113D5xAdbWRKDW+BkCkM+MiIs3i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