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未来经济的走向,我想没有必要过于悲观。当然,像过去那样总体需求迅猛扩张、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了。
我们要看清楚未来中国经济的优势。
1.内需规模。我们有海量的内需规模,中国人口还没有达到峰值。即使人口的增长率下降,但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或者说在我们可预见的时间内,中国的人口总数还是很庞大的。
2.产业基础。中国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基础,产业门类是全世界最齐全的,而且目前有许多产业已经离开了在劳动密集、技术低下的“山脚下”徘徊的阶段,已经走到“山腰”了,有些企业已经登上“山峰之巅”,成为全球产业的领袖了。
3.消费升级。消费者结构将会发生变化,同时,消费升级现象也会持续发生。在市场总量性机会趋于减少的情况下,市场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
4.工程师红利。未来低端劳动力红利的确会逐步减少,但是中国仍有优质的工程师红利。
5.城市化加速。目前城市化到了中期,还没有进入最后阶段,城市化进程有可能加速。即使像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样的城市,总体轮廓已经很庞大了,但在局部精雕细刻、功能改善上,还有大量的文章可做。一些地级市以及县城,还会进一步聚集人口。未来生活在农村的人会越来越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衰落,这为农业的集约化、科技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6.入世的儒家文化。从文化传统来说,儒家文化注重名利、注重世俗生活,倡导积极入世的态度,有建功立业的理想情怀。在全球范围内,儒家文化下的劳动者是最勤奋的,也最具有创造财富的动机。
7.增长极的聚集功能。国内已经出现了若干个增长极,包括大湾区等。大概在2008年,我就推测过,未来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广州、深圳,以及东南亚的新加坡在内,可能会形成一个全球经济增长极—华人的“南海经济圈”,即以华人文化为主导的经济圈。另外,“长三角”北边已经扩展到传统苏北的一些地方,比如盐城、淮安,南边已经扩展到浙江的大部分地区,西边已经扩展到合肥,形成了一个大的“长三角”。增长极往往有更强的聚集资源、高密度发展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