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东方反晋联盟”

鲁定公十年(前500年)夏,孔子52岁,齐景公、鲁定公在鲁国的夹谷相会。会见和随后的盟誓仪式都由孔子主持。看到十余年前在齐国谋职的孔丘如今变成了鲁国执政之一,齐景公心中应该颇有些感慨,他把阳虎叛乱时带到齐国的几座城池归还了鲁国。齐鲁两国不仅实现了和解,还建立了一致对抗晋国的同盟关系。

这次会见,《左传》的记载很险恶,说齐景公先是想埋伏士兵,劫持鲁定公,被孔子识破了。《史记》的记载更像小说,说齐国人让一群侏儒小丑登上会场,唱唱跳跳,败坏了会场庄严的气氛,孔子很生气,下令把侏儒都砍成了两截。这个戏剧性很强的段子,被后世称为“夹谷之会”。

《史记》多出来的这段“杀侏儒”,应该是后人编的故事。即便是《左传》的记载,恐怕也有些夸张,因为齐景公在位这些年,待鲁国一直不错。当年鲁昭公逃到齐国,多亏齐景公照顾着,现在两国正式和好,没必要耍什么花招。齐国人性格都比较随便,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按司马迁的说法,叫“宽缓阔达” 。像孔子这种书生自然不适应,难免大惊小怪。

二十多年后,鲁定公的儿子哀公,和齐景公的孙子平公会见,齐平公一时高兴,给鲁哀公行了个稽首大礼——当时人都是在垫子上跪坐,最高的致意就是把手放在席子上,额头拜在手上,这叫稽首——哀公拘泥不肯还礼,让齐平公很愤怒,后来还自编了首歌,骂鲁国人都是只读儒书的呆子。

虽然缺乏经验,跌跌撞撞,孔子这个叛晋亲齐的外交转向还是完成了。从地缘政治上讲,这是晋国寡头并立、内耗增加、影响力下降之后的必然趋势。

孔子促成了鲁国和齐国关系正常化,但这只是开端。接下来就要形成一个以齐国为中心,鲁、卫、郑参与的军事同盟,目标是共同对抗强大的晋国。

前面已经介绍过,郑国几年前已经和晋国翻脸了,阳虎当政的时候,还替晋国教训过郑国。现在郑国当然欢迎鲁国加入反晋阵营。

卫国和晋国反目则更有戏剧性,责任主要在晋国。

一百多年来,鲁、卫一直老实服从晋国的领导,但到孔子这一代,特别是阳虎掌权的几年,晋国的智、赵、中行等六家大贵族寡头争权,政出多门,决策紊乱,卫国君主灵公感觉无所适从,逐渐不服从晋国领导。在孔子50岁时(阳虎失败出逃的那年),晋国的执政赵简子带军队去和卫灵公会见。赵氏家族原来和卫国关系疏远,赵简子想借这机会给卫国施加压力,让卫灵公老实点。

卫灵公本来也接受了这个教训,但晋国方面狂妄得越来越过分。赵简子派手下一个叫成何的贵族代表晋国,和卫灵公举行盟誓仪式。晋和卫都是出自周王室的封国,如今晋国一名中下级贵族居然和卫国国君平起平坐,举行神圣的仪式,显然过于无礼;事情还远不止此,当双方歃血——向神灵敬献血酒时,成何不让卫灵公和自己同时举杯,伸出一只手拽住了卫灵公的手腕子,双方几乎发生肢体冲突。

卫灵公这时已是在位三十三年的老人了,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他向卫国大夫们表态说:“寡人无能,羞辱了卫国的社稷,请各位占卜再选一位国君吧!我和各位一起服务这位新国君。”

卫灵公这人个性并不嚣张,而是颇为隐忍。而且春秋的君主,远不是口含天宪的极权至尊,卫灵公没法直接命令贵族大臣们做出重大转向,只能用这种半是哀求、半是要挟的方式表态。但卫国这时也没有敢公然无视君主的大贵族,于是卫国上层决心彻底和晋国决裂,倒向齐国。

齐景公、卫灵公两个老人一拍即合,组成反晋联军,一度攻入晋国。

这样,齐、卫、鲁、郑四国正式联合对抗晋国,可以称之为“东方联盟”,因为它的核心国家——齐、卫、鲁,都在中原的东方,而晋国在西方。

组成这个联盟和晋国对抗,确切地说,是和掌控晋国的赵简子、赵简子手下的阳虎作对,是孔子在鲁国执政的主要事业。 ZDHy0CzAXfjIZ06hfYAHQLqNzEacoyUNH2uNpg1vRhrmaV6Ta7L4MTyR0ujHrQh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