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有五而志于学

进了贵族圈子,学着这些知识,孔子的生活慢慢不一样了。

孔子晚年说过:我15岁开始立志学习。 为什么到15岁才想学习?因为这年他母亲过世了,他归宗成为贵族。以前他过的是农家生活,跟学习没关系。

贵族要文武兼通,武是贵族的发家之本,更基础一些。但孔子更喜欢学文化。从他后来的言行看,孔子这人不太喜欢暴力,大概和自幼跟着母亲长大有关系。认了孔门以后,他知道自己的家世是从宋国来的,宋国又是商朝人的后裔,就像那个微史家族一样,他也想做个搞学问的人。

还有,孔子虽然成了孔家人,但还没获得一份世袭的封邑产业。贵族打仗,得有自家的战车、兵器,这条件他不具备。孔纥家倒可能有几卷藏书,穷亲戚们不要的,就给孔子了。那时代还没小说,都是《诗》《书》一类古书,他正好学这个。

进了上层人的圈子,孔子第一个要改的是口音。

周人的诸侯和贵族有自己的方言口音,因为周人是从陕西这地方崛起的,和东方世界不太一样,他们的口音叫“雅言”,也叫“夏言”,夏有西边的意思。周人诸侯虽然分布到了各地,但他们还保持着这种西部口音。就像后来清代的满族八旗兵,在全国很多地方都驻扎,远到华南、伊犁、乌里雅苏台,但他们都是标准的北京口音。

孔子母亲家是山东原住居民,跟贵族们的口音很不一样,要从头学。到后来,他跟老家的穷亲戚们说家乡话,但跟贵族们应酬打交道,念书讲课,都用周人的“雅言”口音。

在贵族圈子混了一段日子,孔子才知道,原来这世界上的人,不光分成农民和贵族,在贵族阶级里面,也是等级森严。他这个孔家是最低级的贵族——士,抬头往上看,一层层的贵族还很多呢。

那时候,鲁国掌权的有三家大贵族,是一百多年前鲁桓公的三个儿子传承下来的。按照第一代人的长幼排行,依次是孟孙氏(也叫仲孙氏、孟氏)、叔孙氏、季孙氏(也叫季氏)。因为都出自鲁桓公,又合称“三桓”家族。

这三家权力和地位又不一样,排行是倒过来的:季孙氏地位最高,世代掌握鲁国政权;叔孙氏次之;孟孙氏最弱。鲁国的政局,其实是这三个家族的“贵族共和”,或者叫“寡头共和”,他们三家商量决定的事就是鲁国的国策。

就在孔子15岁认祖归宗这年(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三桓家族彻底架空了鲁国国君:全国的土地被分成四大块,季孙家占了两块,孟孙和叔孙家各占一块。这些土地上还有些中小贵族的世袭封地,按法理说,三桓是不能动的,但他们也想各种办法来侵占。

三家甚至尝试对中小贵族们征税,他们的解释是:理论上你们只用打仗,不用交税,但如今太平,经常两三年不打仗,也太便宜你们了,还是给上级交点粮食吧。三家再拨出一小部分财物给国君,应付各种开支。鲁国国君在三桓面前过得跟叫花子差不多。

刚认祖归宗这一两年,孔子能接触的小贵族,主要是孟孙家的封臣、他父亲的老朋友们,但不会太多,这些长辈也未必都喜欢接待他这个半路归宗的晚辈。 3rlZvDc9UNe78EPqrmlpk+3oThf98ZnqofE+CWeW/QVE9QVieauvxwMPwhJNY6/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