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封建”的大规矩

“贵族”这个词,春秋时候还没有,是魏晋时候才有的。春秋时候用“士大夫”“卿大夫”来称呼世袭贵族,卿和大夫是高级贵族,士是低级贵族,他们都是世袭的爵位和身份。

贵族社会的关键词叫“分封”,当时也叫“封建”:“封”就是周王把自己的兄弟、子侄分封到外地去当诸侯国君;“建”就是诸侯建立起自己的小国家。诸侯一般不给天子交税,但有礼节性的定期朝觐,他们对周王主要是军事义务,如果周王跟夷狄外族打仗,或者惩戒反叛的诸侯,其他诸侯国理应带兵参战。

各诸侯国的国君继续繁衍后代,还要继续搞“封建”,把领土(包括这些土地上生活的农民)分封给自己的兄弟、子侄,让他们变成世袭的贵族大夫。大贵族土地多,自己管不过来,就继续分封给自己的亲戚,或者追随自己的外姓小贵族,让他们当自己的家臣。这些给大夫服务的低级小贵族,就是士。

那么周王、诸侯、大贵族们,难道没给自己留一点地产吗?

有,他们都有自己的一份“自留地”,不分封出去,而是派一些管家去管理,征收赋税,靠这些来养活自己,而不是靠下级的诸侯、大夫、士来进贡钱财。按周礼,天子的“自留地”一千里(默认为正方形的边长,实际上是做不到的),诸侯国君五十到一百里。 但这是西周的规矩,后来周天子丢了关中,迁都洛阳,他直辖的自留地就很少了。

天子和国君的这种自留地叫“县”,县就是悬,直辖的意思。为天子和国君管理自留地的官就是“县官”,他们未必有大夫那么高的身份,有些是士,这种直接为天子或国君服务的人叫“元士”,比一般的士(为大夫服务的)高级一些。

从理论上说,“县官”不是世袭的,但干的时间长了,也有变成世袭封主的趋势,天子或国君拿他们也没办法。

如果士投靠和自己不沾亲的大夫,则有专门的仪式,叫“策名委质”。“策名”,是小贵族把自己的名字、家世、功绩等等,写在一份木牍或玉片上,像人事档案一样,交给大贵族保管。“委质”,就是送一份礼,象征自己正式成为大贵族的家臣,以后世代效忠。这样换来一个职务或一块封地。

小贵族对大贵族、大贵族对国君的义务,就像诸侯对天子一样,主要是出力打仗,基本不交税。所以春秋的时候列国打仗,大小贵族们就驾着马车,带着刀枪和自家农奴上战场,替国君出力。

大小贵族封地上的老百姓,就是贵族们的农奴,大贵族会任命一些管家来管理他们,农奴每年收成的一大半上交贵族们,还要给贵族们干各种杂活,比如盖房子。他们不能随便迁徙,基本是固定在土地上的。农奴之间发生什么纠纷,也由主人指定的管家处理。

当然,如果农奴把对贵族的劳役换成交钱,也能换来一些人身自由,他们如果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比如孔子认祖归宗,一般也不会拦着,因为这也是有用的社会资源。总的来说,春秋贵族和农奴之间的关系没有很明确的法律规范,那时也没有成文的法典,都是贵族们的“人治”状态。

欧洲的中世纪也是这种一层层分封的关系,但他们的亲属网没春秋贵族这么庞大,封君和封臣之间大都没有亲属关系,所以另有一套很复杂的法律和观念来规范“封建”关系,权利义务规定得更细、更平等,比如“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中国的春秋则是尊卑关系很明确,等级身份更清晰。

后世的中国人,对春秋这套“封建”的贵族制度不是太熟悉,因为战国秦汉以后就不一样了。贵族阶层没有了,朝廷靠各级政府统治到每一户农民,农民都在政府上户口,每年向国家交税,男人到年龄了为国家当兵。所以我们要说清楚春秋社会的世袭特征,才能理解孔子的生活。 ebWfOw373cubYuk1VOpRRLUOV8S0ETNNGrkGM6N1Rvw/EAQ7W/4o9nz0kR2hXXv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