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随着中国日益走进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的中央,越来越多的中国标准开始影响世界,并不是我们要强行向外推销这些标准,而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比较,发现许多中国标准更具人性、更为理性。例如: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比以选票为中心好;社会团结就是比社会分裂好;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就是比商业利益高于一切好;混合经济模式就是比新自由主义模式好;有改革能力就是比没有改革能力好;自由与自律平衡就是比自由绝对化好;合作共赢的全球化就是比零和游戏的全球化好……类似这样的标准比较和价值观比较还有许许多多,这就是中国人今天的“心胜”。

“中国心胜”也是我们思想性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的一贯主张。自2019年初开播以来,这个节目已经整整播出了200期,横跨近五年的时间历程,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有力推动了原创的中国话语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这就是中国》还荣获了2022年第27届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这是中国电视艺术最高级别的奖项。作为节目的主讲嘉宾,我和所有参与节目制作的同事一样,深感荣幸之至。

“星光”两字让我联想到源起于“满天星斗”的中华文明: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散布在中华大地上的众多文化不断发展,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就我个人的学术生涯而言,我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聚焦中国模式研究,并从中国模式切入,进入中国理念、中国文化,最后发现唯有进入中华文明才能把中国的事情说清楚,进而确立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底层逻辑,确立中国人自己对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主流叙事。我于2010年正式提出“文明型国家”这一命题和理论框架,认为中国已经通过长期不懈的探索,成为一个把数千年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与一个超大型现代国家结合起来的国家,在许多方面实现了对西方模式的超越,这种认知使我们做《这就是中国》节目充满了底气和自信。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华文明时掷地有声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在“全球文明倡议”中,他又提出“我们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 对此,我感受尤深。

国际学术界关于跨文明比较的研究由来已久(如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布罗代尔的《文明史》等),多数国际学人也认同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但认识到中华文明创新性的还不多,而探讨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则更少。中国以“文明型国家”的形态而迅速崛起,迅速走到了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的中央,它近乎完美地展示了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这种结合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方面面。比方说,中国变革的指导思想是“实事求是”,它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最初指的是一种做学问的诚实态度,到明清时代形成了“实学”,强调通过对事物本身的探索来发现规律。作为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毛泽东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创造性转化,把它确立为中国革命的思想方法。后来邓小平再次提出这个理念,并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使中国摆脱了东、西方教条主义的束缚,带来了中国今天的全方位崛起。

这种结合还体现在中国文字的变化上。中国近代史上曾一度出现过废除汉字的主张,认为汉字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然而,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其文化之根和精神血脉,中文本身也从未抱残守缺,而是一直在与时俱进地发展,其间有白话文、简化字和汉语拼音等一系列创新。在互联网时代,中文正日益显示出自己的独特优势,作为世界上最凝练、最具形象的文字,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中文可以处理远多于其他文字的信息;而更为直观达意的特性,也便于快速浏览并抓住重点。这为中国的“微信革命”提供了宝贵的人文基础。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文化和信仰就蕴藏在自己的文字中。一个中国人,只要学会了中文,熟练使用百来个成语,中华文明的基本元素,包括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就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了,自强不息、与人为善、尊老爱幼、同舟共济、与时俱进……这些文明传承已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融为一体,这使我们获得了弥足珍贵的“中国心胜”、使我们国家和社会能够“守正创新”,毕竟我们仅用一代人多一点的时间就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的伟大跨越,而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则保持了远比西方社会更多的温馨和凝聚力。

作为“文明型国家”,今天的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未像现在这样既古老,又年轻,既传统,又时尚,既中国,又世界。一个古老文明,同时又具备了现代国家的品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就是今天的中国。

2010年,在《中国震撼》一书中我曾从“文明型国家”视角比较了中美两国的差异,我当时是这样写的:

记得一位欧洲哲人曾经把世界上的作家分为流星、行星、恒星三类。第一类的影响只是转瞬之间。第二类像行星,影响更为长久。第三类像恒星,其光辉和影响是最为久远的。其实,世界上的国家分类也大致如此。很多国家像是流星,他们一闪即逝。某些特殊的历史事件会把他们偶尔推向国际舞台,但不久就销声匿迹。美国则更像第二类。美国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有不少卫星围绕着这颗行星转,但行星只能管它那个系统,而美国所管的这个系统正在走下坡。美国有现代国家的所有特征,但缺少一种深远文明的智慧光芒。只因这颗行星离我们较近,其亮度看上去似乎比远处的恒星还亮,但这是假象。

“文明型国家”中国更像一颗恒星。它经历了无数岁月,一直守望着太空,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独立闪烁着自己的光芒。因为恒星太高、太远了,它的光辉需要很多年后才被世人所看到,但一旦人们意识到这是一颗恒星而不是行星时,人类对它的认识,对其他行星的认识,对整个世界和宇宙的认识,都会为之改变。恒星和行星是不一样的,大小不一样,质地不一样,组成不一样,运行轨道也不一样。恒星的光芒源于自己,也更为深远和明亮。

某种意义上,这种对中国和美国的重新认知本身就已是一种“中国心胜”,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进入“后美国时代”的主要特征,随着这种认知和心胜的不断深化,中国自身已不一样了,世界也已不一样了! f7WixrYY6s61Bkf7ipFStfDM8qedoFRQLzQR75sAkk/lnRpt/g+z9M2oN4c2c5C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