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结过去是为了面向未来,准确地总结才能带来有益的启示。

打开“盲盒”:改革开放45年中国企业的进化与未来

文 | 秦朔

在上海车展期间,我和一位来自欧洲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全球高管交流。他谈到观展的一些印象:一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从外观、内饰到电动化、智能化和续航等,表现都很强;二是中国充电桩体系比较完善,不像他在自己国家开车时,稍远一些的距离,就担心找不到充电的地方;三是他发现有的中国车企不仅在卖产品,还在卖生活方式和community(社区)。

疫情3年没出国,今年我安排了一些国外的参观访问。我在联想集团匈牙利工厂看到,这里有1000多名来自15个国家的员工,70%为匈牙利人,每天生产1000多台定制服务器和4000个工作站。厂长扎比告诉我,这家工厂的原型是联想在深圳的南方生产基地,他很快就要到深圳,看下一步引进哪些智能制造的新方法。我还了解到,从早几年的比亚迪、恩捷股份到近两年的宁德时代、蔚来,都在匈牙利投资建厂,宁德时代的73.4亿欧元投资是匈牙利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外商投资。在匈牙利,这些中国制造的含义是先进、创新、前沿,它们对匈牙利的投资、产业发展、就业等的带动都很大。

近年,类似这样的所见所闻不断出现在我身边,也促使我思考,中国企业可能已经建立了一种能力创新体系,自成长,自进化,自涌现,并对外输出。这种创新体系的实质是什么?支撑它的环境要素是什么?它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将往何处去? PPTUmB0VRA9u+j2+i2evmU0vmXChKUaHVpHFWIgWx/WP7SBLzfRjQdV22YGP5Su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