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县城重回高光时刻

几十年前,中国县城曾经一度引领时代发展潮流。

当时,苏南模式、珠江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层出不穷。在经济学家的眼中,以县际竞争为代表的地区竞争,是经济奇迹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随着大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人口纷纷涌向经济强市,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成了经济和人口发展的重心。

如今,时光轮转,县城重回高光时刻。

去年,中央发文推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城镇化,国家发改委更是表态“县城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

今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

毕竟,中国2800多个县城,占了全国90%以上国土面积,承载了60%以上户籍人口,创造了40%左右的GDP总量,庞大的人口规模意味着超大的市场优势。

无论是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还是出于国内大循环重要性日益凸显的现实,抑或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考虑,县城的重要性都在与日俱增。

由于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大相径庭,县城的发展,不可能都靠自力更生,更需要来自各方力量的参与。

顶层设计必不可少,数字技术的“上山下乡”不可或缺,来自平台经济的支持尤为重要。

受益于国家的战略部署,当前中国的县城已经普遍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发达、公共配套完善、信息畅通的现代化县城。

而基于这些硬实力发展即时零售、本地零售等新经济,实现县城经济内循环,则需要地方政府、市场主体和零售平台的同频共振。

这是县城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无数人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编辑:王玉 nfQKAVs6AaIzR4LMi4skr+4jEbahIh+j7E9GlUu4aGu5d+ewTxhv3psSVUKMeF+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