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话题力创造流量,话题力就是流量。

社交经济的本质是话题力

文/陈泓希

当主流人群的沟通方式全面互联网化之后,社交经济应运而生。产品的营销,也就在一次次的浏览、播放、点赞、转发、收藏、评论、弹幕、投币、打赏、抽奖等碎片化交互行为中得以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最终经过漏斗式的过滤,产生了购买。

从宏观层面来看社交经济,其核心是网民的总社交时间。也就是说,网民将多少时间用于上述碎片化交互行为决定了社交经济的总体规模。

从微观层面来看社交经济,其本质是话题力。在社交经济中,参与者的行为受话题力的支配,创造什么话题、为谁创造话题以及如何呈现话题都由话题力决定,话题力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驱动、调节着整个社交经济。所以,微观社交经济的核心议题就是话题力如何使社会化传播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

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要想借助社交经济去实现产品营销、品牌塑造、社群维护、消费者沟通,就必须让自己的产品、服务以及各种营销行为具备话题力。否则再好的产品或品牌,都无法发出声响,只能石沉大海。

那么,哪些因素可以激发、催生话题并推动其广泛传播呢?

话题力的载体是社交活动,而SOCIAL(社交)这个单词的6个字母所代表的6个要素恰好构建了一个话题力框架:S——短缺(Shortage),O——独创(Originality),C——反差(Contrast),I——有趣(Interesting),A——惊人(Amazing),L——责任(Liability)。 MPN180S4B/jV4xiXV3057bQ3cP9mFGaM+c+Mvq/CCOiL9T0gAJDwckH336ZMGze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