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产业链话语权的转移

实际上,不仅仅是食品饮料行业,供应链企业与前端品牌企业话语权的转移在很多行业也正在发生着。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流传着一个鄙视链:卖车的不如卖电池的,卖电池的比不上挖矿的。去年,因为碳酸锂价格疯涨,上游矿企赚得盆满钵满,中游电池厂压力巨大,下游整车厂赔本赚吆喝。宁德时代最新发布的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其2022年收入3286亿元,净利润307亿元。论赚钱能力,不仅秒杀中国所有造车新势力,还超过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比亚迪,甚至超过那些让人眼红的矿企。

一提到纺织服装行业,大家普遍认为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但申洲国际打破了这一认知。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纵向一体化针织制造商之一,申洲国际的主要业务是以ODM(原始设计商)和OEM(代工)模式为耐克、阿迪达斯、彪马、优衣库等国际知名品牌代工生产针织服装。2022年,申洲国际的销售额约277.81亿元,在全球同业上市公司里规模最大,而它的赚钱能力,更是让同行羡慕嫉妒恨——税后净利润约45.63亿元,净利率高达16.42%,相比之下,一般服装代工厂的平均净利率仅为6%左右。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你很难想象处于产业链中上游的供应链企业,能有这么大的能量。

虽然名气和规模不如下游企业,但当下游面向C端(消费端)的品牌们受各种因素影响在艰难求生时,为其“打工”的上游供应商们却能连年赢利,甚至早其一步登陆资本市场。

随着媒介、渠道碎片化,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在对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弱化等趋势下,对于优质供应链的需求将持续提升,更多具有较高技术壁垒的超级供应链企业将被挖掘出来。 /CYcXvP2TBi68mtfsnbjRsB13IuSdqaF5kGKMuwioeW5dvA5iXx2raZUSPM16yj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