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2022年11月18日在《因为看见,所以坚信》的演讲中说,在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上,2021年,开发者团队的数量增长了32%,参加2022年开发者大赛的团队,从2021年的22472支增长到32333支,增长了44%。一个特别有价值的数据是,2022年108个赛道,72个算法赛、36个应用赛,算法赛前三名的平均年龄是26.5岁。
说明了什么?说明“95后”的Z世代正成为AI开发者的主角。
他们在开发什么呢?科大讯飞给我提供了一批资料:
正在南京理工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的沈飞团队,选择了图像赛道里的农业任务,分别是基于可见光图像的柑橘花果梢识别和辣椒病虫害图像识别,目标是用机器识别农业病虫害,并让准确率超过人类。
像辣椒,涉及的病虫害种类较多,通过肉眼观察、主观判断的正确率大概是60%,沈飞团队的模型算法目前做到了70%以上的正确率。
王安琪是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本科生,他们团队也将目光投向了农业。最初做的是节能灌溉设备,利用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为装置提供能源。后来他们提出“无水源灌溉”,即通过收集雾水和雨水进行灌溉。雾滴的直径很小,一般只有1微米到40微米,经反复试验,他们最后选定了一种“亲疏水微纳米”材料,涂覆在雾水收集网上,达到了较高的补雾效率。历经一年多的迭代,无水源智慧灌溉设备研发终于完成,并做出1.0版本实物。根据测试,每立方米空气可收集11.5毫升水,一天可收集约1升水。
基于精细灌溉的探索,他们还搭建了“智慧检测云平台”,在设备上安装了多种传感器,对作物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实时监测,数据同步传输至云平台并智能分析。如果连续高温、降水量少,系统会智能分析缺水甚至旱灾的可能性,决策是否需要加强灌溉,并发出预警。
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上,28岁的截瘫青年朱利亚诺·平托身穿基于脑机接口的“机械战甲”为世界杯开球,让世界看到了脑机接口的神奇。北京理工大学脑机接口方向的博士生、“95后”的刘思宇团队,此次带来了一款AI赋能脑控智能助残轮椅。目前,这一产品正在进行实验验证,团队也和一些三甲医院、养老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准备申报二类医疗器械认证。
据刘思宇介绍,他们实现了3项核心技术突破:
一是设备,通过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搭建起芯片替代方案,已经能够实现脑电波采集功能。
二是面对脑电信号和平常的220V交流电之间10的7次方到8次方的量级差,如何准确捕捉到微弱信号。电机很重要,他们的微针半侵入式电机研究可以突破皮肤的油脂层和角质层,获取的信号质量较高,对信号解读更精准。
三是获取的信号如何利用算法进行解析。他们做了深度学习模型,架构了专用于脑电方面的网络。
2022年的科大讯飞AI开发者大赛,像上面这样的团队有3万多个,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掘问题,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武器,解决大时代下的小痛点。
很难说这些项目未来能不能真的成功。不过,这样的努力方向,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在探索。也许哪一天,梦想就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