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好戏之二
——《荆钗记·上路》《西厢记·游殿》

这一节,讲《荆钗记·上路》和《西厢记·游殿》。从中可见中国戏曲不只有帝王将相,宏大叙事,才子佳人,情意缠绵。因为《荆钗记》虽写王十朋和钱玉莲,但他们是夫妻,不是相恋中的少男少女。《西厢记》当然是典型的男女相恋了,但《游殿》的主角是和尚法聪。这些戏,写小人物,一般人,也是很有味道的。

先讲一下折子戏和整本戏。折子戏是从整本戏中拆出来的。

整本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宋元杂剧一本四折,或有一两个楔子(开场楔子,过场楔子);到了明清传奇,就发展到几十折了。

而每一折戏,或抒情,或叙事,或者描摹细节,各有各的看头。

杂剧一本演两三个小时,传奇就要演几天。

当人们熟知了故事,整本戏看过多遍后,看的人就愿意挑爱看的看,演的人,也就挑人爱看的演。

于是,自康熙末年起,常演折子戏的时代开始了,清乾隆年间的《缀白裘》收入400多个折子戏。成书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的《纳书楹曲谱》,收入那时舞台上流行的360多个折子戏。清宫中的《穿戴提纲》记有昆剧312个折子戏的服装,都反映出折子戏演出之盛。

折子戏的特点是:既能做大题目,也能在小处做文章。

前次讲的《寄子》是正戏。正戏,可以是春秋笔法,微言大义。这次讲的《上路》和《游殿》,就是小处着手,很细致地描摹生活,可以尽现世间百态。

杂剧的一本四折,写不了那么细,到传奇全本几十折,就可以表现更丰富、更细致的内容了。中国戏,既可是微言大义,臧否世事,抒发情怀,悲今吊古,但也能表现生活中的细致之处,甚至是很“生活”,吃饭、劳作、行路、看花,以至于坊巷旧迹,俚语方言。

在欣赏这两折戏前,还是要介绍一下《西厢记》和《荆钗记》。

《西厢记》说唐代书生张君瑞进京赶考,路过普救寺,遇到了父亲亡故、随母亲回乡的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孙飞虎带兵围了普救寺,要抢莺莺小姐做压寨夫人,莺莺的母亲许诺谁能救了她一家,就把莺莺许给他。张君瑞写信搬来了白马将军杜确,救了莺莺一家,老夫人反悔,莺莺的侍女红娘帮助了他们,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个故事,最初见于唐人元稹的传奇《会真记》,到了宋代,有话本《莺莺传》,金有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元有王实甫的杂剧《张君瑞待月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到了明代,为了适应江浙人歌唱,也就是为了适应用昆腔来演唱,崔时佩、李日华就把它改编成三十六折的传奇,也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南西厢》。

《南西厢》昆曲、昆剧一直在演唱。在这之后,《西厢记》的故事,中国戏曲中的不同剧种也都在演唱。

自唐以后,《西厢记》故事的演化,主要表现在它从唐人传奇中的“始乱终弃”,变为元杂剧中的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公然提出“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它对后来《牡丹亭》和《红楼梦》的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至于《荆钗记》,原为南戏。作者有说是宋、元时人,有说是明时人。《荆钗记》与《白兔记》《杀狗记》《拜月亭记》都是南戏的代表作,并称“荆”“刘”“杀”“拜”(其中,《白兔记》因来自《刘知远诸宫调》,所以简称作“刘”)。

《荆钗记》故事写宋代温州的王十朋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钱流行与前妻有女儿钱玉莲,在选婿时,选中了家贫、人品好、好学的王十朋,而没有选富豪孙汝权。王家的聘礼只是一支荆木做的发钗,表示“荆钗布裙”。婚后,王十朋上京应试,得中状元,丞相万俟卨见他才貌双全,就想招他为婿。王十朋不从。万俟卨恼羞成怒,将王十朋的任职从江西饶州改为广东潮阳,并不准他回家,要他立即赴任。王十朋没有办法,只得给家人写了信,不料信被孙汝权骗走,改写了书信,说王十朋已入赘相府,让钱玉莲改嫁。孙汝权又找玉莲继母,逼玉莲嫁给自己。钱玉莲不从,投江殉节,被新任福建安抚钱载和救起,收为义女,带到任所。钱载和到福建任上后,派人去饶州寻找王十朋,恰恰新任饶州太守也姓王,刚到任就病故了。于是,钱玉莲误以为王十朋已死,悲痛欲绝。而王十朋派人接母亲与妻子,听说钱玉莲投江,也十分悲恸。五年后,王十朋和钱载和都调任别处为官,在吉安相遇,终于夫妻团圆。

这个戏的《见娘》《开眼》《上路》《男祭》等折都是很可听、可看的戏。其中《上路》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情节,也没有人物在遇人生变故或亲人离丧时在心境和情感上的大波折,只是写王十朋虽然以为妻子已死,仍接年老的岳父母到自己的任所同住。岳父失女伤心,久病初愈,在去女婿任所的路上,见到春明景和,心中伤痛未去,但终于有了些欣慰和欣喜的情状。

以下,讲这两折戏的可看之处:

第一,是轻松,好听、好看。

两折戏在整本的《荆钗记》和《西厢记》中,都算是很轻松的部分,没什么要死要活的事,甚至说,都不是戏中主要的或是关键的情节。

《荆钗记》的《上路》,不但三人行路场景,穿插好看,而且其中的一支曲子【八声甘州】非常的好听。

《西厢记》的《游殿》是昆丑的戏,但小生扮的张生、旦角扮的崔莺莺和红娘戏也不少。四人配合,念白和唱,四人在庙中游玩穿行的身段,也都可听可看。

《荆钗记·上路》:计振华饰演钱流行,成志雄饰演姚氏,顾兆琳饰演李成

《西厢记·游殿》:成志雄饰演法聪,周志刚饰演张生,刘健饰演红娘,储芗饰演莺莺

第二,两出戏都是既有韵白,也有地方白。中国戏的韵白一般用于比较端庄或有身份的人,而地方白听来与观众更亲近,一般用于开玩笑,或下层人,或较为诙谐的人。地方白中有听众熟悉的口语、土语、歇后语,或双关、暗讽,或者是演剧人借剧中人之口说的话。

昆剧和京剧的韵白大致相同,昆剧的地方白首先是苏白,要表现更土一点儿的,就用扬州白。扬州在苏北,比起苏州府、杭州府,底层人是常被调侃的。

京剧的地方白,当然首先就是京白了,更土的,就是山东白之类的了。

在这两折戏中,《西厢记·游殿》的法聪和《荆钗记·上路》的姚氏都是由丑扮演,念苏白。一个是和尚,一个是贡元的妻子、已近老年的女性。贡元就是太学生,也不是地位多高的人。

今天,《游殿》和《上路》,都有上海昆剧院演出的视频可看。演《游殿》中的法聪和演《上路》中的姚氏的,都是成志雄。他是我的朋友,早已不在了。他的嗓音圆润,唱、念风趣,有味道,表演细致,身上很漂亮。

另外,还有倪传钺、王传淞、郑传鉴演《上路》的视频,从中更可见老一辈的演唱。

第三,这之前,我们讲过台上的空间处理。在这两折戏中也有体现:同一个戏台,在《上路》中是船上、岸边;在《游殿》中是室内、室外。同样的,是三四人穿插行走;不同的,前者是行走在绿水青山之中,后者是行走在寺院的殿堂、房舍和花园之中。

下面讲讲这两出戏具体的情节处置和唱念及身段的安排,我们来看:

《西厢记》的《游殿》,丑扮的和尚法聪先有个吊场。法聪说一口的苏白。不懂苏白的人听不懂,但如果是看舞台演出,连身上动作,带手势和面部表情,带柔糯的苏州方音,你就会觉得很有味道。

法聪一个人上来,有些懈怠,有很多小身段。先唱【赏宫花】:“和尚清雅,会烧香,能煮茶。供几支得意花。西天活佛定该咱。”

然后,念诗:“我做和尚真清净,唱唱曲子谈谈心,只吃素来不吃荤。红烧狗肉囫囵吞。”

然后,自报家门,说到“师傅下山募斋去了”,自己一副懒散的样子,要出去走走。这段吊场差不多是3分钟。

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视频,就是听音频,也可以从声音中感觉一下昆丑苏白的唱、念。

然后,是巾生(相当于京剧的小生)扮的张生上,念引子,说是赶考途中,来访普救寺。这时法聪再上,和张生相撞,让进屋,交谈,然后带张生游览寺院。

这里面,丑扮的法聪初见张生,暗中打量,让道人上茶,又说带个缘簿来,暗示张生捐钱,又和张生讲诗,讲寺中的景物。

这些,通过视频来看,约有十七八分钟,丑与生的戏,冷冷的,但很有趣味。

然后,才是遇上了住在寺中的莺莺和红娘,两人初见,只不过4分钟。

莺莺和红娘又出现了,红娘和法聪扑蝴蝶,加上张生和崔莺莺,四人穿插往来,这段戏,只3分钟。

莺莺和红娘去而复回,又离去,只1分钟。

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张生在偶然中见到了莺莺,戏就演了40分钟,余味无穷。要自己看一看,才知道,表演是靠什么吸引人的。

再说《上路》,戏不过15分钟。久病初愈的钱贡元与妻子姚氏,在家人李成的照料下,离开家乡温州,乘船去女婿在江西的任所,途中下船,步行散心,走累了,又上船。

这,就是一折戏。钱贡元(流行)由外扮,姚氏由副扮(昆剧的副和丑常由一人扮演),李成由末扮。

副扮姚氏先上,念【玉楼春】,然后外(钱流行)上,唱【小蓬莱】,说:“连日在舟中闷坐,今朝日丽风和,花明景曙,我们一同登岸走走。”三人上岸,钱流行感叹“好天气吓”,叫起唱【八声甘州】:“春深离故家,叹衰年……”然后三人同唱:“倦体奔走天涯。一鞭行色,遥指剩水残霞。墙头嫩柳篱畔花,只见古树枯藤棲暮鸦,槎枒,遍长途触目桑麻。”然后姚氏唱:“呀呀,幽禽聚远沙……对仿佛禾黍宛似蒹葭。”然后又是三人同唱:“看江山如画,无限野草闲花,旗亭小桥景最佳。见竹锁溪边有三两家,渔艖,弄新腔一笛堪夸。”

走累了,唱【解三醒】,下船,戏也就演到这儿了。

下节还是讲一出戏,京剧《打渔杀家》。 /XX5Txxst7nx8kERb9OZlVsco7IUfgPEJZ5bSD4f2vYHV0kMGuuMYGDYmuSrEWL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