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8章
袁绍是阴谋家吗

中平六年(189年),这一年我十岁,这一年,汉灵帝驾崩了。前面说过,汉灵帝并不爱何皇后,而喜欢王美人,只是她被何皇后谋杀了。

如今,汉灵帝以三十二岁的低龄得病而死了。他临死的时候,对心腹宦官小黄门蹇硕说:“这些年来,朕一直忘不掉屈死的王美人,我一直没有立太子,就是想着她。她为朕生的儿子刘协,是个当皇帝的料,可是何进挡着我,我又突然病了。等我死后,你一定抓紧为朕实现这一点。”

蹇硕说:“大将军何进是皇后的哥哥,当然想立何皇后的儿子刘辩。我虽然手上握着西园御林军,但硬跟他的禁军打,胜负难料。”

汉灵帝说:“既然如此,就想别的办法。你好好策划一下,我死就是个好机会。”

随及,汉灵帝驾崩。

汉灵帝一死,大将军何进就来嘉德殿哭泣吊唁了。何进这人也长得高挑倜傥,眉飞色舞地迈进了殿门。小黄门蹇硕早把刀斧手布置好了。但蹇硕手下有一个司马潘隐,跟何进是朋友,上前走几步,假装迎接何进,同时使劲拿眼睛瞪何进。

何进一愣,明白了,有危险,掉头就走。撒丫子跑出殿,急奔出宫门,骑上马奔到城外自己的军营里边,用士兵保护好自己不出来了。

蹇硕气坏了,进锅的鸭子又飞了。但是没办法,何进不死,他不敢废何皇后。于是何皇后生的十七岁的刘辩继位,国事由何皇后——这时候叫何太后了——掌管。何太后是帝国名义的最高人物。何太后下诏,晋升司徒袁隗为太傅(皇帝的老师),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联手辅政,兼共录尚书台事务。等于何进有了军事和民事两方面大权。

何进这人多少带有正义感,知道宦官们祸害天下严重。宦官们把自家的父兄、子弟、姻亲、门客和跑去贿赂宦官的人都放到外地州郡为官,贪敛民财,侵掠百姓。这也是百姓闹出黄巾起义这样的动荡的原因之一。

宦官也是分级别的,普通的宦官只干杂活,宦官中的官才有大权。平时皇族生活在皇宫中的专门区域,有围墙,叫作禁中。禁中之外,皇宫之内,还有很多宫殿,是大臣们来上班的地方。但士人无诏不许进禁中,进来也不许带武器——所以何进进到禁中嘉德殿的时候,差点被宦官蹇硕杀了,因为进禁中大门时需要摘掉佩剑。宦官中最大的官叫中常侍,职责就是在禁中陪着皇上。中常侍是张让、赵忠等十人,号称“十常侍”。此外,低一级的宦官还有黄门令、中黄门,负责禁中守卫等各项事务,还有小黄门专门起草诏书。

宦官“十常侍”因为陪侍皇上,易于获得皇上的信任,他们对皇上说谁好谁坏,皇上往往就信。十常侍在城里也有房子,到了洗沐日(休息日)就出禁中、出皇宫,回到城里家中休息。这时候,一大帮京师和外地的有钱人就都堵到他家门口来行贿,谁献的黄金多,回头宦官回去就叫皇上派谁去做朝官或者外地长官。这样宦官们织成了一个利益网,同时也是权力网。

但天下也有一批中层的名士官员不肯巴结宦官,于是宦官们把他们列入名单,宣布禁锢,不许他们及其家族的人做官。直到黄巾起义闹起来,汉灵帝就解禁了这批党人,以便他们效力镇反。

党人们苦大仇深地回来了,他们的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打倒宦官派,而公族之子袁绍正同情这些党人。

现在就说说袁绍。

袁绍,字本初,姿容雅美,河南汝阳郡人,司徒袁逢之子,太傅袁隗之侄,四世而三公,是袁氏家族的第五代人。第一代是袁安,袁安的儿子袁敞也都做到了三公。如前所述,这两代人都是跟当权的大将军做斗争的,可谓正直贞烈之臣。

袁敞的儿子是袁汤。这是第三代,在汉桓帝初年也做到了三公。

袁汤有四个儿子:袁平、袁成、袁逢、袁隗。其中袁平、袁成早死,袁逢做了司空,他生了袁绍和袁术(妈不同);袁隗做了司徒。

为了独霸权力,宦官们一贯嫉恨知名家族的人。但是,宦官中常侍袁赦觉得司空袁逢、司徒袁隗都“公族”之子,又跟自己同姓,就把他们当做外援。

所以袁氏家族不但没受打击,反倒更加贵宠,非常富奢,跟其它家族不同。

这种富奢也表现在第五代袁绍这里。袁绍不到二十岁就做了县令,但是因为母亲去世就辞官回家守丧,坐着的车子带着门客甚为喧丽(“车徒甚盛”),但是到了汝南郡界就把车队全解散,自己单车回家。

他说:“我这种车服怎能叫许邵看见。”许邵是个评点家,每月评价天下之士,袁绍得注意别叫他批评自己奢靡浮傲。

这也说明袁绍小日子过得甚奢。

但是他转而就连搞了六年服丧(这倒不是因为死了俩妈,而是他被过继给了二叔袁成,于是又给早死的二叔补守了三年),然后,从老家去到洛阳住着,就不去做官了。

皇帝直接叫人做官叫征,三公府和大将军府(合称四府)喊人来本府做官叫辟。公府征辟他就是不去。

袁绍不是个官迷。他不去上班代表着某种对立。

袁绍是“公族豪侠”,“好游侠”,他和与张邈、何颙、许攸、伍琼等人是“奔走之友”。“奔走”就是不远千里,赴人之难的意思,也就是“游侠”的“游”的意思。远在千里的朋友遇到困难了,也去管。

其中的何颙,当初是太学生,和陈蕃、李膺这些反宦官的天下名流交好。于是也遭到通缉。这也就是“党锢”,大量士人官员被指为党人,遭到迫害。何颙就逃到洛阳,跟袁绍商议。那些被禁锢不许做官的,就给他们寻找援救,帮他们渡过苦日子。那些被追捕的,就帮着找人接应藏纳,帮他们一路逃跑。这样救活的人很多。

这虽然是何颙的事迹,但也是好友袁绍的部分事迹。

袁绍自己家门虽然没有受宦官迫害,乃至还是受益者,但他立场上反对宦官。

他这几个奔走之友中的许攸,还和一些人打算在汉灵帝出游的时候刺杀汉灵帝,换成一个刘姓诸侯王来当皇帝,并且诛杀宦官。

出于这种立场,他也就不应公府所辟,不出来当官。这等于是和党人站在一起,表示抗议呢。宦官张让急了,骂道:“那个袁隗的侄子,坐抬升价(不出来当官,为了要价),不应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所欲何为?”

不出来当我们的官,就是我们的仇人。

叔叔司徒袁隗连忙批评他。

于是袁绍就当了“应召男郎”,出来了,做了大将军府的掾。前两年被任命为西园御林军中军校尉。

去年的时候,也就是汉灵帝死前一年(中平五年),天水郡守盖勋被调到京城做讨虏校尉。因为袁绍也是禁军系统的,盖勋就对袁绍和宗正刘虞说:“我跟皇上谈了。我看皇上很聪明,只是被左右人蒙蔽了。假如咱们合手把宦官们杀了,然后选拔英俊之人,以兴汉室,咱们功成身退,岂不快乎!”

袁绍本来也有这种想法,于是一起谋划。

作为公族之子,他反宦官,很容易被人理解为是政治投机,毕竟从汉桓帝末期以来,天下士人中的反宦官声势几次都闹得很大。加入进来,一方面可以获得“组织”认可,一方面表现突出可以成为组织的“领导”。

如果这样认为,那他就是吃“打宦官饭”的,就是政治混子了。

但看袁绍的前后履历,他应该还是真诚地怨恨宦官的。刘虞这个人,是宗室中的天下知名的正人,他与袁绍、盖勋谈论,如果袁绍只是个吃打宦官饭的,为了谋求个人大利,那恐怕刘虞能识别。

盖勋特意说“功成身退”,就是怕人们以为我们是想靠吃这碗饭而“上位”。我们这么干,只是出于侠的尚义精神,救济时难和匡济同类。侠的精神难道不就是救时助人吗?

如今,汉灵帝驾崩了,何皇后升级为太后,大将军何进手握朝廷权力。何进知道民间普遍怨宦官,并且宦官蹇硕还想暗杀自己,于是就想着除掉宦官,一可以提高自己的美誉,二可以扩大自己的权力空间。但这需要更多的帮手。这时候袁绍来找他了。

袁绍,名门之后,现任中军校尉。虽然他官位不高,但是有政治资源。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当时是察举和征辟制,后者是指三公府直接拉人从家里来三公府里当府掾,干得好再外派州郡为官——所以三公得以“门生故吏遍天下”,袁氏四代都有做到三公的,那自然很多州郡长官都是先在袁氏的三公府里作府吏,然后出去外任,自然是袁家的旧吏,听从袁家的号召。而征辟制下,州郡的府也可以辟人直接从家里来作府吏,干得好又可以派到下面为官,等于是袁氏的故吏,又发展出一批间接的故吏。所以天下的官,都跟袁家远近沾边。虽然宦官们的爪牙遍布州郡为长吏,但士林派的领袖袁氏家族也在朝廷和州郡拥有大量门生故吏。

于是,袁绍这一日就来找外戚的首脑人物——大将军何进谈合作了。

何进早也认得袁绍,就听袁绍说道:“如今中常侍和诸黄门权重日久,专贪天下财利,您应该选些贤良的人,取代宦官,以整齐天下啊。”

何进作为外戚,自然跟宦官有权力之争,看到士林派的袁绍愿意跟自己合作,于是俩人一拍即合。袁绍又介绍来王允等人作为心腹,合议谋划。

宦官蹇硕,听到了这些密谋,就给“十常侍”赵忠等人写信:“大将军现在跟天下党人密谋杀灭我们,只因我掌管西园御林军,方才沉吟,我看他一定是先杀我,然后再杀你们。应该抓紧捕杀何进才好。”

蹇硕并不是“十常侍”的成员。其实,宦官认为人多,所以也不可能是铁板一块,蹇硕和十常侍的立场就不一样。十常侍是一路提携何太后和何进的,所以力保何太后和刘辩。而蹇硕则遵从汉灵帝遗志,要立刘协——王美人生的儿子。

十常侍赵忠、张让等人见信,连忙会议。选择靠哪边站。从前,汉灵帝要废何太后时,十常侍为何皇后求情,等于是投资下注给了何家。如果按蹇硕的意见,改立王美人的儿子当皇帝,那就令十常侍的投资付诸东流。

那么商议的结果必然是,十常侍准备牺牲掉蹇硕。于是他们反到把蹇硕的密信送给了何进。

何进一看,这是得了罪证了,于是命禁中黄门令突然捕了蹇硕,下狱杀掉。

宦官们也松了口气,觉得可以跟何进建立友好联盟。

当即,士林派的袁绍高高兴兴地跑来见何进,说:“大将军,现在蹇硕死了,但十常侍还在,应该把十常侍及以下所有的宦官都杀掉。今大将军以国舅之尊,领有劲兵,部将都是英雄名士,乐为大将军效死,事在掌握,是上天。今为天下诛除贪婪污秽的宦官,功勋显著,名垂后世,即便周朝的申伯,跟您相比何足道哉!”

何进觉得是这个理,于是进宫去找自己的妹妹何太后,请示这件事情。

何太后这时掌握着朝廷名义上的最高权力,因为她儿子刘辩还年轻,听了何进的请求,却大摇其头,说道:“把宦官都杀了,那谁在禁中陪侍我呢?难道都是宫女?”

何进说:“可以选贤良的士人,到禁中做常侍,做以前宦官们的工作,包括写诏书什么的。”

何太后声调立刻高起来了:“这怎么可以!自古及今,都是宦官们统领禁中,我们汉家一直是这样。”

何进说:“汉家故事不全是这样的,前汉时候就是士人做常侍,而不是宦官做。”

何太后摇头:“那也不行,而且先帝刚死,我是个寡妇,怎么可以跟一班士人对面共事呢?”

作为女人,在后宫里跟男人共事,本来就不方便,又是寡妇,就更不方便了,只有宦官陪着寡妇,才避免风言风语。

这些固然是具体问题。但,何太后当初毒死王美人,险些被废,是“十常侍”为她哀求,才保住她的地位。当初她也是十常侍中的郭胜作为南阳老乡介绍,把她引入宫,否则自己还在家里看着爹杀猪呢。心存感激的这位妇人,不愿意跟宦官们动刀子。

大将军何进虽然是自己的哥哥,但皇帝是自己的儿子,如果何进和袁绍这帮士林派独掌大权,没有任何宦官来制衡他们,自己的儿子难免成为党人控制的傀儡。所以,何太后选择延续外戚、宦官、士林朝臣三支柱的既有局面,不做任何改变。

何进垂头丧气地回来。宦官们多身为列侯,胶固内外,父兄子弟宾客爪牙遍布州郡为长官,而何进是五年前因打黄巾才当上大将军,上台日浅,在军国中威信有限,出身也非名族,即便联手士人派,也未必取胜。并且妹妹不支持他,何进就踌躇再三,不能决断了。

袁绍于是又跑来,催促他说:“大将军,怎么样啦?”

“太后不同意啊!”

“为什么不同意?”

“我看太后的意思,最多杀了其中几个最放纵的宦官就可以了。不用像你说的都杀了。宦官中也有好人啊。”

“非也!”袁绍说,“如果是皇上,倒可以有宦官,因为皇上还是要见大臣的。而太后是女子,不便于上朝,只能呆在禁中,士人无诏不得进入禁中,太后就整天被宦官围着,虽然杀了几个坏的,日子久了,余下的还是会坏起来,他们迷惑太后,内握大权,外出号令,我们士人还是无路可走,国家也会一团糟。”

“这说的倒也有道理。但是,太后不同意,我们也不能违逆太后啊!”

袁绍想了想,说:“我有一个办法,您可以多召四方猛将州郡豪杰,让他们引兵来京城,这样用天下兵马向太后表达诛除宦官的众意,就可以胁迫太后尽诛宦官了。”

何进想了想,说:“这样好。”

何进忍不住拍起手来。

议郎曹操去年被汉灵帝提拔为了典军校尉,下面有部队,听到袁绍的这个馊主意,就笑道:“宦官这种官,古今应该是有的,只是皇帝们不该给他们权力,使他们嚣张如此。既然要治他们的罪,应该诛杀他们中的首恶之人,一个狱吏就能办到,何必纷纷从外面叫人呢?想尽诛之,这事情太大,必然泄露,我看他必败。”

曹操其实跟袁绍自幼就是好朋友,他一直跟着袁绍的朋友圈子跑,但是他这想法却没法对袁绍说。因为曹操来自半宦官家族,在袁绍的朋友圈里本来就遭到一定歧视和怀疑,他站起来反对杀宦官,肯定会被袁绍打出自己的朋友圈的。

何进当即命自己的主簿(办公室秘书)陈琳起草密信,发给外州猛将们。陈琳说:“您这是掩目捕雀啊。你假装没看到鸟,就以为鸟没发现你,那是抓不到鸟的。您以为别人看不出您的用心啊。鸟雀这种小东西尚且不可欺之而得志,何况州郡猛将这些人精呢?”

何进说:“你什么意思?”

陈琳说:“为什么要舍近求远骗着别人去干。要干您就自己干。边防军怎么能往国都开呢?那是作乱。现在大将军你总揽皇威,要权有权,要兵有兵,龙骧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犹如鼓洪炉以燎毛发,宦官们哪能与此抗衡?您应当速发雷霆,运权立断。如果舍弃自己的利器,而另求他人,一旦大兵来到,强者为雄,都城之内,就是边防军说了算了。”

何进厌烦地说:“你还是快写吧。”

随着密信向四方发出,洛阳的天色暗淡下来了。 AgcpbvWnEcZffR/zyZXkZuzHJ0MIiEyHxy/rpdTKfh7L6tqbORVq2g19kAMFtc5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