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5章
江南孙坚斩华雄

讨董联军中的孙坚,我要说说他。他出生是富春江上。富春江是浙江一条美丽的江,阴晴欲雨的养花天,坐着一只双桨的渔舟在上面走走,风景如画。

孙坚十七岁的时候做了富春县的小吏。一次,他跟老爸一起坐船顺富春江往东到钱塘江去(这俩江是连着的,上下段不同的名字,南方到处都是水),看见一帮海盗正抢得了商人的东西,在岸上分赃。孙坚说:“光天化日,他们敢此放肆人!”他爸爸说:“这个你是对付不了的,他们人多。”

孙坚不听,操刀一人上岸,用手东西乱指,好像指挥部队从各个方向夹击似的,吓得海盗扔了财物就跑。孙坚撒丫子猛追,追着砍了一个人头回来。他爸爸吓得赶紧吃了好几粒镇静药才平静下来。从此孙坚名声大噪。

后来,张角的黄巾军闹起来了,孙坚纠集了义兵投到东中郎将朱俊麾下,在讨黄巾战斗中力战有功,升为别部司马。年底西边凉州的边章、韩遂又作乱,孙坚就又跟董卓同事去讨边章、韩遂。由于董卓的上峰(张温)和孙坚的上级都不听从他俩的计策,于是政府军没能平定凉州,董卓对孙坚倒是赞不绝口。这次战役后,孙坚回到朝廷做了议郎。随后南方的荆州的长沙郡闹出贼众上万,朝廷以孙坚去当长沙郡守,一个月就平了乱。荆州地含湖北湖南,在长江以南有四个郡,长江以北有三个郡。长沙郡就在长江南。

孙坚本来就觉得董卓该杀,现在又听说董卓掌握了朝里的大权,州郡在连合讨伐董卓,当即就老远地也要参与其中。孙坚带着本郡的兵,从荆州的长沙郡出发,北上一路走到荆州最北部的南阳郡。南阳郡守张咨是个名士,也是董卓刚刚任命的,但张咨也宣布讨董卓了。

孙坚是从长沙郡来的郡守,张咨跟他是平级,且都是荆州的。孙坚进了南阳,就跟张咨借粮。张咨既然也讨董卓,就打算给,但是属僚劝阻:“府君跟他是邻郡太守,不归他管,不能给他粮食。他以讨董卓为名,实际是想趁机占了咱们南阳,不能给他。”

于是张咨不给。孙坚也不在意,次日就带着牛酒到张咨府中拜会。再次日,张咨按照礼仪来回访孙坚,到孙坚营中吃饭。喝差不多了,孙坚下面的主簿(秘书)进来请示:“南阳太守张府君,不助义军,不给粮食,使我们无法北上讨伐国贼,请把他按军法从事。”

张咨大惊:“什么意思?”

孙坚说:“既然他犯法了,那就按军法来。”

张咨大叫,旁边的军将不由分说,牵了张咨出去,到门口就斩了。

由是南阳振恐,孙坚再要粮食什么的,无不立给。董卓在洛阳听说了,忙又任命了一个新的南阳郡守来,被孙坚拒住,根本进不了城。

随后孙坚就听说,后将军袁术也在这南阳郡呆着呢。原来,这袁术是袁绍的堂弟,本是虎贲中郎将,在洛阳城里时,董卓想拉拢他,封他为后将军。但是袁术见堂兄袁绍跑了,就也偷着从洛阳逃走,到了南阳郡北境的鲁阳县,也正召聚义军呢。

孙坚觉得袁家四世三公,比我们孙家名气大多了,于是毅然北上到鲁阳县城,面见袁术,奉袁术为自己的长官。袁术大喜,收下孙坚做自己的部将。

人家孙坚主动投奔自己,总得给好处。于是袁术上表朝廷,求封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朝廷管事的是董卓,按理说,这袁术是从洛阳偷着跑出的,董卓不会批他的上表,但是董卓为了拉拢孙坚,分化袁术与孙坚,就偏批准了。于是孙坚照旧是袁术部将,官职为豫州刺史。

豫州是河南省的东南部,含有两郡(颍川郡、汝南郡)四国,呈东西条状,面积不算大。豫州往南就是荆州的南阳郡(在河南省北部,南接湖北省)。

袁术的后将军这个官很大,他叫自己的部将孙坚做了豫州刺史,等于是把自己的势力发展到豫州,由孙坚来管着罢了。

豫州是河南省的东南部,含有两郡(颍川郡、汝南郡)四国,呈东西条状,面积不算大。豫州往南就是荆州的南阳郡(在河南省北部,南接湖北省)。

孙坚在南阳郡鲁阳城内治兵,这一天,孙坚在出到城外,设了帐子,给自己的长史(政委)公仇称饯行,派公仇称去后方督运粮草。正喝着酒呢,就见董卓派来的步骑兵数万人杀到了,其中领先的轻骑兵数十骑已经踏着红尘冲到了帐子外。

孙坚笑着举起酒杯,说道:“诸君都不要起来,接着喝。”当时的人都是跪坐在席子上的,特别是在宴饮这样的庄重场合。众士大夫吓得脸都白了。孙坚命令自己的部将韩当、蒋盖督导部曲列阵以待进行警戒,不得妄动。旋即,董卓的后面的骑兵又成批来到。孙坚方才慢慢站起身来,宣布结束酒宴,在有次序的护卫下,带着官僚们和各部士兵按次序不慌不乱地慢慢撤回城里。

孙坚进城以后,才扭头对官员们说:“我刚才为什么不立即起身,就怕我们一急着撤,士兵们就惊慌了。他们一乱冲乱撞,你们这些当官的没他们膀子硬,就挤不进这城门了。”众官僚们都感谢他救了大家一命。

董卓的兵看见孙坚兵众整齐,不敢攻城,反倒退去了。攻一座坚城,比盖上一座高楼,还难。

随即辞别袁术,留袁术继续守着这里,自己出离南阳郡,北上一百里,到了司隶州河南郡的梁县。向北距离洛阳只有一百里了。

孙坚到了梁县,扎下营围。这时候,董卓的部将徐荣,正带着一股大兵在这一带纵横,当即与孙坚遭遇。徐荣的大兵人数众多,当即向孙坚的营围进攻。徐荣的步骑兵实在是太猛厉了,孙坚被杀得大败,只带着几十名骑兵溃围而出。

徐荣的骑兵争先恐后地追着他。孙坚平时喜欢戴着一个红色巾帻,结果这个很帅的标志性头巾成了他的累赘,徐荣的百千支长矛追着这个头巾。

孙坚摘下头巾,对旁边祖茂说:“我这个头巾太刺眼,容易被识认。来,戴你头上。”

祖茂吓得神经兮兮,因为官小,只好咧着嘴戴上,引着董卓军在主道上跑,孙坚往小道逃逸。祖茂最后被追急了,看见一块坟地,中间竖着一根被火烧过的柱子,祖茂把红巾帻给柱子戴上,卧在旁边的草里。徐荣的骑兵远远望见,把坟地围了好几圈,走近一看却不是,于是吆喝着退去了。

这次徐荣抓了很多俘虏。对于捕到的义军士卒,董卓军团一向非常舍得布,就是用布把整个人缠裹起来,倒立在地上,往里边灌热油,把他烫死,还有一种做法是用猪油涂了布,把人缠住,倒立起来,从脚处点着了,仿佛点蜡烛一样。孙坚作为豫州刺史,他下面的豫州颍川郡太守李旻,这次被徐荣军活捉,则被扔进锅里,活活煮杀了。

孙坚收拢了败兵,换了个头巾,就钻进梁县境内的一个小城阳人城。这是个乡级的小城,孙坚在里边收拢残军,勉强自保。

董卓在洛阳听说了,他知道孙坚的厉害,就派东郡太守胡轸为大都督,带着五千步骑兵来进攻阳人城,趁着孙坚立足未稳。董卓还专门派出猛将吕布随同出征当骑督,此外还有骑兵都督数名,其中一个勇猛著名的叫做华雄。这胡轸性子急躁,临出发时嚷嚷:“你们都给我好好守着规矩,这回出去,我非斩一个青绶不可,以整齐军纪!”

官印的绶带是有不同颜色的,绶用来系印,是个一丈长的丝带,盘结起来,挂在腰下,九卿到郡守这种两千石级别的官员,绶是青色的,公侯则是紫绶。大都督胡轸要斩一个青绶,那是不小的官了。

诸都督听了胡轸这番嚷嚷,无不厌恶。于是军队出发了,行军到了晚上,人马疲惫,正到广成,按董卓实现规划的,要在广成这里休息,休息半宿,后半夜吃饭,吃饱了走夜路,临黎明时正到阳人城,从而对阳人展开突然袭击。但是吕布等都督们都恨胡轸,希望他打败,就一起乱说,说:“阳人城中的贼人听说了,于是现在都跑了,应该赶紧去追。不然就追不上了。”胡轸信以为真,于是不按董卓计划的休息,而是继续赶路,半夜时抵达阳人,各个又饥又累,人困马乏。结果发现,情报错误,阳人城的贼没有跑。

那就先休息吧,但是休息得扎营围,意味着需要挖沟堑,用沟堑的土再立起营垒,但是士兵们都太累了,就直接趴地上,脱了甲胄休息。这样毫无防御设施的情况下休息,是相当危险的。于是,躺下刚睡着,吕布等人又大喊:“城中贼人出来啦!城中贼人出来啦!——”一下子军众大惊,自知连个可以守御的营围都没有,皮甲也顾不上穿,马因为也解了鞍子的没法骑,于是光身就四散奔走,相互挤着往北逃跑。

一直跑了十几里,实在跑不动了,天也亮了,这才发现没有什么贼。于是,折腾了一宿的士兵们,又在胡轸大都督的约束下,回去奔阳人来了。到了城下,准备捡刚才丢掉的兵器甲胄和马匹,然后掩袭攻城。其实掩袭已经根本做不到了,早已经暴露了。而且,这后半宿的功夫,孙坚见敌军来至,就赶紧加强小城的守戍工事,把城外壕沟挖深,各种守备之具:渠答(伸出城外遮蔽敌箭的大木幔)、桔槔、连梃、长斧、钩钜、飞冲,甚至籍车(抛石车)什么的,还有攒火(就像个大火柴,是个长杆,一头点上火,举着烧爬城的人)、大铁锅(烧开水和沙子,用于扔下去烫人的),都紧急加强布置出来,在城头堆得甚盛,开水和柴禾也都准备齐了,就等着往下泼了。董卓军想利用突然来到的掩袭的模式,趁城内戒备不足而破城,已无可能。

胡轸只好带着兵,穿着个单衣裳往后撤,于是孙坚从城中挥军追杀出来。吕布等人都不肯用力,胡轸军在撤退中被追击,很快就变成仓皇逃跑。直被孙坚军杀得大败。猛将都督华雄,竟贝被擒住,拉回城里,枭首示众了。

算是给被灌了热油的兄弟们解了气。

消息传到洛阳,董卓大惊,决定来软的,向孙坚讲和,要把自己的闺女嫁给孙坚的孩子——孙坚有四个孩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四个孩子很巧都姓孙。孙坚把使者骂了一顿,威胁着要灭董卓三族,否则死不瞑目。

随即,孙坚挥军出离阳人城北上,进逼到到洛阳以南九十里的大谷。董卓亲自南下跟孙坚在大谷的一群陵墓间大战。结果是董卓败退。董卓没心情再打下去了,退却到洛阳以西一百公里处的渑池要塞,派大将分别去屯守渑池、华阴、安邑等中原西部各县,以防御山东诸州郡(这个山指函谷关所在的崤山,要塞)。然后董卓坐着华盖车,自己出函谷关,去长安找汉献帝待着去了。这时的时间,已经是联军开始讨董卓的第二年,初平二年(191年)四月了。而我这时候还躲避战乱,呆在黎阳,这是黄河北岸的一个小城,有黄河隔着,乱兵不至于过来骚扰。 d95kPOdvtTcwMyrlme3hp6+opyiN4rOmtC5sCQZgZJYw43O1e9NFgVQjlEgb6n+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