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结论与讨论

以让消费者更好地接受虚拟博物馆这一新技术为出发点,依据上述研究结果与分析,为展览策划者与设计师提供以下建议:

(1)保证虚拟博物馆的易用性。易用性是消费者接受新技术的基础。操作方便快捷、交互友好、视野画面符合生理习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访问的虚拟博物馆,更容易提升用户的观展愉悦性及对展示内容的接受程度。基于互联网浏览本身的特点,博物馆方完善数字平台构建,尽量减少浏览中的卡顿、闪退等情况的出现,是构建虚拟博物馆易用性体验的基础。对于设计者来说,可结合不同展品需要的展示方式与移动端平台的交互特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设计。同时,虚拟博物馆界面有及时的文字提示、信息层级明确简洁、没有多余而冗杂的装饰效果等,也有利于提升其易用性。目前,有部分虚拟博物馆尝试采用手势交互等技术,以简化用户操作、帮助用户专注于游览行为本身,这也是对提升虚拟博物馆易用性的有效尝试。

(2)积极整合文化资源,实现馆际联动,推动共同发展。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目前在虚拟博物馆游览过程中,用户的重要关注点仍是博物馆展品与内容,丰富的高质量的信息与体验是虚拟博物馆应当最终呈现给用户的。虚拟博物馆借助互联网与社交媒体,具有可以打破空间界限的优势,能帮助实体博物馆实现馆际联动,是进行文化资源整合的重要平台。文化资源的整合还有利于筛选并呈现精品资源,有助于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展览。

(3)拓展数字平台功能,构建临场感。“多感官体验”和“与展示内容交互”是消费者对虚拟博物馆技术接受度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此可见交互性与真实感在虚拟博物馆中的重要作用。虚拟博物馆体验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建立观众的临场感。考虑到不同作品需要不同呈现方式,目前许多策展工作者已发现,现有的呈现作品的虚拟展墙或展台过于单调,用户很难仅仅通过放大屏幕获得立体真实的观展体验。目前,已有部分研究提出借助游戏化的手法加强用户与展品的互动,从而帮助用户形成更深刻、独特的记忆;或是借助听觉、嗅觉等实现虚拟环境下的季节、天气、光线等要素的变换,从而完善多感官的仿真体验。

随着用户需求的转变,对于文化知识,用户开始从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获取。在虚拟博物馆设计中,博物馆方应充分考虑用户的主观能动性,为用户提供选择的余地,并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更精准地提供个性化服务体验。

对于博物馆方来说,还可促进虚拟博物馆与线下场馆的联动,将虚拟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的体验侧重点加以区分,让用户在感受到博物馆游览体验线不断延伸的同时,能进行有侧重性的游览选择。同时,可通过打破虚拟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的界限,形成线上线下相互促进发展的良性态势。

本研究中,原来预估的“规避线下游览风险”在消费者对虚拟博物馆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中,与其他因素并没有较强的影响或被影响关系。由此考虑到,虽然在特定背景下虚拟博物馆数量有了爆发性的增长,但用户选择使用虚拟博物馆,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不得不”选择;而应是认为相比较于线下游览,虚拟博物馆可以提供更为完善的高质量的游览体验,使游客收获更丰富的内容。因此有理由相信使用虚拟博物馆是人们体验追求驱动下参观博物馆的重要发展方向。 FWpG8+5IbzfXSr6dJLbv5WjVpEE/DIS84CNBFi2Tmtcp/I19y10WP0pFcreSR4p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