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基本影响因素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基本影响因素整理

本文通过对王明述 、郭娟 、杜康 、陈天伦 、赵荣光 等人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从“人-机-环境”系统的角度进行归纳,总结出42个影响因素。然后对这些因素进行进一步归纳与整合、修改措辞描述等处理,得到27个基本影响因素(PIFs),如表2-1所示。

表2-1 基本影响因素

(续表)

2.主要影响因素归纳

本文先使用27个基本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设计与用户调研,对获得的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并加以解释和概括,从而形成主要影响因素。

问卷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包含年龄、性别等;第二部分让被试对27个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判断,措辞如下:“请您根据自己的看法,分别判断下面各因素是否影响公筷推广效果。如果您觉得没有影响,请选择‘不影响’;如果您觉得有影响,请选择一种影响程度。”本次用户调研共回收问卷9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7份。

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使用KMO和巴特利特检验,用以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程度。在分析结果中,如果KMO值在0.9以上时,表明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值在0.8~0.9之间时,表明数据很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值在0.7~0.8之间时,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值在0.6~0.7之间时,表明数据不太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值在0.5~0.6之间时,表明做因子分析很勉强;KMO值在0.5以下时,表明数据不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2-2列出了KMO和巴特利特检验结果,其中KMO的值为0.777、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 P 值小于0.001,这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因子分析结果是有效的。

表2-2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结果

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选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禁止显示0.4以下的小系数,得到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如本章附录所示,其中有8个公因子。

通过对8个公因子进行解释、概括和描述,形成8个主要影响因素(MIFs),如表2-3所列。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有关部门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宣传体现双筷制的艺术性”“中国现代共餐文化下菜品种类丰富”“使用公筷前征求朋友意见”“取食筷、进食筷有明显区别,卫生安全、让人安心”“筷子使用的熟练程度”“传统文化影响下,公众认为公筷操作麻烦且显得生分”“餐厅加大公筷公勺制的宣传并积极实行”“餐馆场地、餐具、人力成本的局限性”。

表2-3 主要影响因素 SVc0MlbC0/NcEHuWmmSGvd3wsZPUEucyCVaA/kVK/0xXVEu4k0OBUBzJ5n3v2dR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