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教学反思

本讲选自《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第一目“正确认识人的本质”,讲好这一主题先要全景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的教材内容。纵观中小学思政课程,关于“人的本质”相关探讨已在情感与常识层面有所涉及(见表1-1),呈现出拾级而上的逻辑表达,以逻辑链的方式探讨了辩证理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可见,按照故事讲述—情境说理—道理分析的叙事链条,中小学学段的学生经由教学已基本能够从常识意义上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

表1-1 中小学学段教材关于“人的本质”相关探讨示意表

注:本书表格中“小学”指小学学段《道德与法治》教材,“初中”指初中学段《道德与法治》教材,“高中”指高中学段《思想政治》教材。

因此,大学学段相关教学应秉持原著意识,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锚定既往思政课教学经验性问题的延展、历年来学生普遍性问题的提炼与最新教学对象特殊性问题的生发等三个子问题,展开对“人的本质”这一主题的教学设计。对于本讲来说,为什么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学生的核心关切。因此,解读好其背后的理论逻辑是解决学生困惑点和教材理论重难点的密钥,这也构成了教学设计的起始点。在此基础上,本讲教学设计以理论与实践作为释读线索,立足思政课的本质“讲道理”,贯通理论说理与实践引证,通过“人猿揖别”揭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进而使学生更好地在“现实性”“社会关系”“总和”这一渐进式问题链中理解人的本质问题,并采取兼具历史感与时代性的串联性案例,以及较具亲切感和反思性的“我的社会学小传”速写,引导学生立足自身实际,在“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意义上考察个体与时代的关系问题。“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是思政课的内在要求。在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如何让说理更有吸引力,让论证更富感染力,是本讲以及诸下十一讲教学设计需要常态化提升之处。 nrq+JEbNGnCEG6KVKlRZmHw1P7z50nukW4C82jzcOsKzDE8NxbNTDa3uzeQ3W5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