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阿尔巴的皮克特人和盖尔人

500—950年

自500年起,皮克特人、盎格鲁人和布立吞人就开始在未来的苏格兰之地你争我夺,最后皮克特诸王成为泰河以北绝大部分领土的霸主,盖尔人(后来的苏格兰人)把控了西部的界域;而面对维京人与英格兰人,经历了无数失败的斯特拉斯克莱德不列颠王国(位于苏格兰南部)则一直存续到了11世纪;至于东苏格兰,7世纪时诺森伯里亚人的势力在这里达到了顶峰,而“苏格兰”统治者们则为了夺回其原来位于福斯河南部的领地展开了长期的斗争。

皮克特人

皮克特人是早期罗马入侵喀里多尼亚时抗击罗马力量的北方部族的后裔。至6世纪时,除克莱德河与福斯谷之外,皮克特国王们已然统治了这里的大片领土,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手中位于东北角的那片富饶之地还足以养活大量的皮克特子民。皮克特人是一个很好战的民族,但同时也是个很懂农业、会使用欧甘文字、很有创造力的民族。他们最初信奉的是异教,到了六七世纪就转信了基督教。著名的皮克特要塞——莫里郡(Morayshire)的伯格黑德(Burghead)在设计上不仅三面靠海,剩下的一面还筑有一系列复杂的沟渠与城墙架构。它的下方建有一个很大的地下水池,可能为蓄水之用,不过也有作家认为这是皮克特人根据宗教风俗淹死犯人的地方。

阿尔巴王国

750年,皮克特人统治了大部分的苏格兰。百年之后,他们的王国骤然湮没于尘土。是什么造成了王国的突然消亡呢?传统观点都将矛头指向了斯堪的纳维亚人。9世纪初,斯堪的纳维亚人占领了曾为皮克特所辖、包括凯斯内斯(Caithness)和萨瑟兰(Sutherland)等在内的大片北苏格兰之地。除了斯堪的纳维亚人之外,皮克特人还面临着因为维京人进攻大西洋沿岸而开始向东推进的盖尔人或达尔里亚塔的苏格兰人的威胁。传统的历史学家认为,9世纪30年代一连串的军事失败造成了皮克特皇室一脉的油尽灯枯。之后苏格兰国王肯尼斯·麦卡尔平(Kenneth MacAlpin)就借此良机挺入了皮克特之地。由于群龙无首,无奈的皮克特人最终于843年接受了这位新王的统治,而这个新统一的王国,就是盖尔语中的“阿尔巴王国”,不过人们更熟知的,还是后来以拉丁语称呼的苏格兰王国。

皮克特人与苏格兰人之间有相似也有差异,不过近年来学者们更为注重的是这两个群体之间的相似之处。事实上二者之间不仅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还有着共同的敌人;此外双方的统治家族之间还经常通婚,在通商方面二者也做得很成功,这一点有考古为证。就肯尼斯·麦卡尔平来说,由于他与这两个民族都有血缘关系,也就使得他成为双方联合起来对抗斯堪的纳维亚人的理想领导人选,也因此,843年的统一实际就是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选择。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盖尔语是以麦卡尔平为首的统治精英所采用的语言,这一语言后来就成为新王国的权威用语,而这可能又是造成皮克特语与皮克特传统很快消失的原因。此外有证据表明,双方在843年统一后便开始“重塑形象”,皮克特王国的教堂多了一些更愿接受阿尔巴意识形态的新圣徒。

维京人对大西洋沿岸的不断攻击迫使达尔里亚塔的人们向内陆迁移,与皮克特人的冲突也因此而生。

大事年表

画里的民族?

至于皮克特人怎么称呼自己,我们并不清楚。就“皮克特”这一词来说,它最早出现在3世纪的一首拉丁诗文中;此外早期的历史学家认为,既然罗马人口中的“皮克特”意指喀里多尼亚人所具有的文身或人体彩绘习惯,那这个词应该就是“画里的民族”的意思。但现代学者认为,这一名称实际来源于凯尔特古词“pett”或者“pit”,意思是一小片土地,因为“Pit”常作为前缀用在安格斯、阿伯丁郡(Aberdeenshire)和法夫(Fife)等古皮克特核心之地的地名当中。另外在编纂盎格鲁–撒克逊与斯堪的纳维亚年代纪时,编纂人称北苏格兰部落为“Pehtas”或者“Pettar”,连接苏格兰与奥克尼群岛之间的维京海道则被叫作“Pettlandsfjord”。种种这些古词,或许就是对皮克特人自称的呼应。

康斯坦丁二世

阿尔巴国王之中最足智多谋的,可能就是康斯坦丁二世了。他于903年至943年在位,如此时长也表明了他是一个有能力的统治者。他也受过挫折,譬如,937年他就在布鲁南堡(Brunanburh)之战中输给了英格兰人,但在处理西部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与南部的英格兰人这两大威胁上,他步步为营、措置裕如;他还在上位没多久时就给了斯堪的纳维亚人一记重击,将他们赶出了富饶的斯特拉森(Strathearn);之后为了制衡英格兰人渐长的势力,他又与统治约克和都柏林的维京人结成了联盟,而这一成功的外交策略后来就助他将阿尔巴的南部边境推进到了久已覆灭的洛锡安王国地界。 fVjWZ7JVE5n5i07ZkHA2aiNhVArSrszQnnItqJBQrTjhB13L18hHBbwv/tu73qG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