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8 克雷莫纳

从热那亚前往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制作名城克雷莫纳,需要两个小时的车程。

在中世纪,炼金术士的梦想就是要找到一种方法把铅变成金子,但对音乐家而言,他们的理想,是要创造一种听起来酷似人声的乐器。文艺复兴时期,在多少代人的期待之中,小提琴在意大利应运而生。著名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在其《人类的音乐》一书中写道:“小提琴自诞生后不仅让欧洲人翩翩起舞、心旌摇荡,而且令全球——从中国到非洲,再到美洲的崇山峻岭——都为之倾心。”

1540年,出生于克雷莫纳的安德烈·阿马蒂发明了小提琴,虽然只有三根弦,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把如同人声那样可以颤动的弓弦乐器。此后,阿马蒂接到了来自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的订单,改进了三弦琴干涩、单薄和音量过小的弱点,做出了声音更加饱满和通透的四弦琴。阿马蒂创造的拱形结构的琴形,明显提升了乐器的质感,成为后来小提琴制作者们一直遵循的理念。

同样出生于克雷莫纳的朱塞佩·瓜奈利和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两位制作大师在阿马蒂开创性的设计基础之上,又对琴头、琴颈、指板、共鸣箱、琴弦和琴弓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与创新。

制作一把小提琴需要七十多种木质组件,经过瓜奈利和斯特拉迪瓦里等人的不断尝试,确定了琴头用意大利北部多洛米蒂山的红云杉,侧板和背面以及琴颈用巴尔干半岛的枫木,衬片用柳木,指板用黑檀木,腮托用花梨木,这些木料能让小提琴发出最佳音色。目前,传世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中,以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奈利制作的最为有名。斯特拉迪瓦里制作了一千多把提琴,留存至今的有六百五十把,绝大部分是小提琴,另有十把中提琴、五十把大提琴、五把吉他和一架竖琴。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奈利制作的小提琴被冠以各种名称,都是小提琴演奏大师的至宝,也是目前仍然活跃在古典音乐舞台的演奏家们的心爱之物。除此之外,有一些名琴还被精心收藏,而集中展出最多的,就是2013年开业的克雷莫纳小提琴博物馆。

克雷莫纳小提琴博物馆

博物馆观众很少,正巧遇到一位在北京学过中文的年轻女馆员,得益于她的讲解,我们才能在简单的标签之外,了解更多有趣的往事。

例如,有一把琴的背面只留下了一半的图案,女馆员告诉我们,这是阿马蒂1566年为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制作的,因为年代久远,另一半图案已经被磨掉了。当时,阿马蒂做了三十把同样的琴,请画家在所有琴的背面画上了皇家的族徽,但如今只有八把存世。16世纪中期,小提琴还不需要穿透力十足的声音,阿马蒂制作小提琴时,主要以装饰性为主。

瓜奈利虽然是阿马蒂的学生,但其制作风格却与老师大相径庭。请他做琴的客户,不是能够给出昂贵价格的皇室,而是普通的演奏家。对于拉琴的人来说,最看重的是音质,瓜奈利制作的琴的外观没有阿马蒂做的漂亮,木材并非最贵,琴板也偶有疵点,但音色却令人沉醉。

斯特拉迪瓦里到底师承何处,目前尚无定论,梅纽因说他是阿马蒂的孙子,但并没有留下文献记载,就连1644年这个出生年份都是推测得出的。刚开始做琴时,斯特拉迪瓦里在很多方面都受到阿马蒂的影响,但他善于进行革命性的改变。1700—1720年是其做琴的黄金年代,尤其在1720年,他定型了小提琴的形状,这一形状延续至今。

女馆员说,斯特拉迪瓦里有十个儿子,但只有两个子承父业。最小的儿子把父亲去世之后遗留下来的做琴工具和图纸都卖给了都灵的收藏家。著名制琴师朱塞佩·菲奥里尼于1930年买到了这些文物,将其送还给克雷莫纳,成为博物馆里的珍贵展品。

将正在展出的阿马蒂、瓜奈利和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各种琴逐一道来之后,女馆员特意从展柜中抽出一些带滑轮的展板。如果不是遇见她,我们恐怕没有机会领略更多的实物。我们看到展板上斯特拉迪瓦里写于1729年的手稿、住址的石牌、亲笔画的纹样、做琴用的刀具、夹子和拧紧用的螺栓等等,真是大开眼界。

女馆员还让我们留意小提琴凹处刻着的斯特拉迪瓦里的名字Antonio(安东尼奥)的字样,又跟我们说起现代小提琴的颈部与几百年前的区别。过去的琴颈几乎都是直的,但当今制作的琴颈则有着更加明显的倾斜角,因为要在有两千多个座席的大音乐厅内独奏,必须要让小提琴通过这种倾斜角发出更响亮的声音,让坐在最远处座位上的听众也能听得清。

也许女馆员好久没有说汉语了吧,见到了愿意听她娓娓道来的我们,不知不觉就讲了三个多小时,但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我们很乐意听她继续讲下去。

意犹未尽地离开博物馆,看到路边有一家名为鲁西·克雷莫纳(Lusshi Cremona)的店铺,橱窗上有琴弓和木材,随即推门而入,没想到又歪打正着,听到了另外一些趣事。

名琴虽好,但是琴弦和琴弓一样都不能少,如果没有琴弓,那么斯特拉迪瓦里做的提琴只是一把用木板和胶水以及配件组合而成的物品而已,琴弓只有通过琴弦,才能让提琴发出令人心驰神往的声音。店主的女儿对我们说,她的父亲是一位琴弓制作师,经过多年的实验和摸索,找到了最适合制作琴弓的德国马鬃。有一天,得知小提琴家祖克曼将在克雷莫纳举行一场独奏音乐会,这位琴弓制作师就想让祖克曼试一试他用德国马鬃新做的几把琴弓。但没有门票进不了音乐厅,检票人员问他是否认识祖克曼,他带着最迷人的微笑说了句“当然”之后就进到了后台,找到了祖克曼的休息室。祖克曼一试,甚为满意,当天晚上,就把随身带来的法国琴弓放在一边,用新拿到的琴弓拉完了当晚包括返场在内的所有曲目。

2000年,俄罗斯大提琴家罗斯托罗波维奇在克雷莫纳开独奏音乐会,女店主的父亲又“故伎重演”,毛遂自荐。罗斯托罗波维奇对新弓爱不释手,当晚也是用新弓拉完了整场音乐会。

2017年是作曲家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诞辰450周年,走在克雷莫纳的街道上,不时会看到悬挂或张贴的大小不一的宣传广告。蒙特威尔第写出了史上第一部歌剧,这也是除意大利人发明的奏鸣曲和协奏曲之外,古往今来,受到世界各地人们喜爱的又一种音乐体裁。

克雷莫纳街头悬挂的纪念蒙特威尔第诞辰450周年的广告

梅纽因曾经夸赞“极具一切艺术与科学天赋”的意大利人为世界音乐史做出了贡献,他认为这是“由于意大利温暖的气候、其民族反复无常容易激动的性情需要频繁地发泄情绪、人生如戏、人皆演员、个人角色命定且难逃的民族意识使然”。阿马蒂制作第一把四根弦小提琴的十二年之后,蒙特威尔第在克雷莫纳出生,他在为本书下一节将要提及的统治曼托瓦的贡扎加家族供职期间,写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歌剧《奥菲欧》,以其动态可视的多样性,让天生喜欢歌唱并善于歌唱的意大利人在歌剧这一形式中欣喜若狂。可惜,如今在克雷莫纳或者曼托瓦,都找不到蒙特威尔第的遗迹。

继意大利第二高的锡耶纳曼吉亚塔楼和第四高的博洛尼亚塔楼之后,我们登上了自中世纪保留至今的意大利第一高的克雷莫纳塔楼。登上五百多个台阶俯瞰,克雷莫纳小城素朴安静,似乎并不会产生影响世界的力量。然而微风吹过,犹如从这里发出的琴声,那种细腻至极的温存和柔情似水的纯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意大利第一高的克雷莫纳塔楼 6XJdlKVHkYMPFpORikbnkRc0vesGwEenLshe2r/BSIjNIXn3jjf7a7dz958ix+L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