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各方面指数编制思路

2.2.1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政府财力状况的重要指标。财政收入的充裕与稳健情况决定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本报告从规模和结构两个角度衡量财政收入稳健程度。

首先,在规模方面,使用人均财政收入(亦即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行度量。该指标反映各省(区、市)财政收入规模的横向差距以及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的纵向变动。

其次,在结构方面,使用以下三个指标:其一,税收收入占比。在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的筹措依据的是行政性规章制度,而税收收入的筹措需遵循税收法定原则,因此,税收收入占比反映了财政收入体系的法治化、规范化程度。其二,大税占比,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 收入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四大税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最为密切,四大税种收入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能够体现财政收入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受益程度,从而反映财政收入的质量。其三,土地财政依赖度,即土地出让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比。在“四本预算”的地方财政全口径收入中,除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中的土地出让收入同样举足轻重。但是,过高的土地财政依赖度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财政收入体系的法治化程度,而且土地出让金与房地产市场景气度紧密相关,房地产市场的高波动性会导致土地出让金经常出现大幅波动,不利于地方财政的稳定与可持续。因此本报告使用土地出让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比来衡量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并将其作为财政收入稳健程度的负向指标。由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数额非常小,社保基金预算的收支具有一定独立性,因此在财政收入的结构上,本报告未予以考虑。当然,社保基金收支状况关乎其可持续性,本报告在下面的财政收支平衡部分再予以考虑。

综上所述,财政收入稳健指数选取人均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占比、大税占比和土地财政依赖度四个指标作为反映财政收入情况的分项指标。其中前三个分项指标为正向指标,土地财政依赖度为负向指标。相比于结构,规模是影响财政收入稳健程度的更重要方面。因此,人均财政收入的权重设为70%,税收收入占比、大税占比和土地财政依赖度的权重各为10%。

2.2.2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反映了政府资金的投向,代表了政策调控的动向和国计民生的发展方向。合理优化财政支出强度与结构,是国之大计落实落地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报告从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度量财政支出优化情况。

首先,在规模方面,使用人均财政支出即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行度量。

其次,在结构方面,通过教育支出、医疗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科技支出、环保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财政投资性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度量。其一,重点考察财政支出是否向民生性支出倾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支出反映了政府对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的投入,反映了政府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注度。其二,政府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是促进科技创新、补短板的重要推力,对推进创新发展战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有着重要意义。其三,环保支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政策工具。其四,行政管理支出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职能过程中的支出,压缩行政管理费用、严控“三公”经费、取消低效无效支出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要求,是政府过紧日子、精打细算,使宝贵的财政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的体现。其五,财政投资性支出是指将财政资金投资于外部性较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应逐步由“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型,因此我们将财政投资性支出占比设置为负向指标。

综上所述,财政支出优化指数选取人均财政支出作为反映财政支出规模的分项指标,选取教育支出占比、医疗支出占比、社会保障支出占比、科技支出占比、环保支出占比、行政管理支出占比和财政投资性支出占比作为反映财政支出结构的分项指标。其中,前六个分项指标为正向指标,行政管理支出占比和财政投资性支出占比为负向指标。在权重上,人均财政支出的权重为30%,七个结构性指标的权重均为10%。

2.2.3 财政收支平衡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在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财政支出刚性增长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面临日益增大的财政压力,地方债务持续膨胀,财政可持续性遇到较大挑战。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存在相互外溢的现象,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关键。完善规范、安全、高效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是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的必然要求。

财政可持续性是指国家或地区财政存续的状态和能力,即未来一段时间政府财政状态能够持续支持其履行公共服务提供的职能 。财政可持续性的关键在于政府债务能得到及时偿还,财政可持续性往往体现为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债务可持续性最直观的测算方法是使用债务比率指标测算。1992年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赤字率(赤字占GDP的比重)不得超过3%,负债率(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不得超过60%,这两个指标也被视为测度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准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直观明了、易于计算,这两个指标也因此成为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进一步拓展了财政可持续性指标体系,例如使用债务率(政府债务余额/当年政府综合财力)、利息负担率(当年债务利息支付/当年政府综合财力)反映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其中前者的警戒线通常为120%,后者通常为10%。这两个指标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度量当期财政的债务还本付息压力。从这两个指标中也可以看出,长期累积的债务规模越大,当前财政收入越低,当前偿债风险就越高,财政也就越难以持续。

综上所述,本研究使用债务可持续指数反映财政收支平衡状况。债务可持续指数选取显性负债率、显性债务率、广义负债率、广义债务率、一般债利息负担率、专项债利息负担率六个分项指标,其均为负向指标。负债率的分母是地区生产总值,债务率的分母是政府综合财力。广义债务是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之和,显性债务是指纳入财政预算的政府债务余额,隐性债务是各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等方式举借、未纳入预算的债务。隐性债务的测算并没有统一的口径,参考已有文献的做法 ,我们使用地方发债融资平台的有息债务余额衡量。

六个分项指标当中,前四个指标分子均为债务存量,后两个指标分子为当年的债务付息,反映地方政府当前的付息压力。由于一般债的利息支出列入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中,专项债的利息支出列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中,因此前者使用一般债务付息支出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衡量,后者使用专项债务付息支出占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比重衡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的通知》也明确使用这两个指标度量地方债务风险,并且规定,市县政府年度一般债务付息支出超过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的,或者专项债务付息支出超过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的,债务管理领导小组或债务应急领导小组必须启动财政重整计划。2018年,四川资阳市的雁江区、安岳县因专项债务付息支出占政府性基金支出比重超过10%而实施了财政重整

社保基金专款专用,在“四本预算”当中相对独立,其收支平衡也是财政可持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健全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代表的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保基金的长期平衡压力逐渐增大,其盈余情况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因此,本研究在债务可持续指数外,还构建了社保基金可持续指数度量财政平衡状况,包括养老保险抚养比、养老保险基金盈余率、养老保险基金人均累计结余和医疗保险基金盈余率四个分项指标,其中养老保险抚养比是负向指标,后三个指标均为正向指标。

2.2.4 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贯穿财政工作的全过程,完善的预算制度是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的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现代预算制度的核心原则是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我们构建的预算管理规范指数包括财政支出预决算偏离度、审计违规金额占比和财政透明度三个分项指标。

其一,财政支出预决算偏离度为负向指标。政府预算的实际执行与编制情况应该尽可能保持一致,不应出现大额的超支或短支情况。财政支出预决算偏离度过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财政编制不够科学、执行不够规范,其会提高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市场微观主体的预期,进而影响国家经济调节的效果,不利于财政的长期稳定。

其二,审计违规金额占比,即审计违规金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数之比,为负向指标。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免疫系统,一方面监督财政预算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另一方面对财政决算情况做出客观的鉴定与公证,及时发现和报告问题,为财政管理提供改进措施。审计违规金额反映了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其三,财政透明度数据来自清华大学及四川大学编写的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系列报告,取各省份所有的地级市透明度得分均值作为该省份的财政透明度得分,其为正向指标。财政透明要求将政府预算及时、系统地进行充分披露,是公民知情权的重要保证,是打造阳光政府、透明财政的重要内容。

2.2.5 公共服务提供水平与均等化

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优化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既是“做大蛋糕”的措施,又是“分好蛋糕”的机制,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神,应当着力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使各地区人民群众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

本研究设计了基本公共服务指数和省内 财政均衡性指数两大方面指数,分别反映各省份基本公平服务的总体水平和省内各城市间的财政均衡性。基本公共服务指数选取义务教育生师比、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人均图书馆藏书量、道路覆盖率和每千人口民政机构床位数作为分项指标,其均为正向指标。省内财政均衡性指数选取省内各市人均财政收入差距、省内各市人均财政支出差距、省内转移支付均等化力度和省内各市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四个分项指标,其中省内转移支付均等化力度为正向指标,其余三个为负向指标。 rAc4ipOnIaiLARgXphkF0INiXEvfbwEKM7nc/v95to6m0Kgt95CR8Nwe6ZIY5dx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