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1 主要成绩

4.1.1 财政收入质与量回升,财政收入稳健性提高

2021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好转,财政收入稳健性明显回升。在绝对数量上,人均财力水平较上年出现较大回升,剔除价格因素,人均实际财政收入超过疫情前的水平,地方财力稳步上升。在收入质量上,税收收入占比、大税占比均较上年有所提高,土地财政依赖度较上年有所下降,反映出税收对于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有所提高,政府从经济发展中汲取收入的能力回升,说明财政收入质量有所提高。

4.1.2 从“吃饭”走向“民生”,财政支出结构逐渐优化

在财政支出方面,如图4-1所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财政支出在2008—2021年期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尽管2021年人均财政支出略有下降,但依然保持在1.57万元的水平,与2008年0.47万元相比增加了2.34倍,表明地方政府承担财政支出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以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为主体的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总体上也实现了增长,说明我国政府正坚定地努力实现提升财政支出“温度”的民生性财政目标。除此以外,我国在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严控行政管理费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至今,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幅下降,且维持在较低水平。

图4-1 2008—2021年各省份人均财政支出与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平均值的变动趋势

4.1.3 短期政策退出,社保收入恢复

随着2020年阶段性社会保险优惠政策的退出,全国社保基金可持续情况大幅好转,2021年全国社保基金可持续指数升至46.56,与四年前社保基金可持续指数基本持平。自2017年起,随着财政补助资金增加,社保基金可持续性有增强态势。2021年养老保险抚养比较上一年有下降趋势,从42.5%降至41.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偿付压力连续三年有所下降。

4.1.4 预决算偏离度减小,预算公开稳步推进

随着近年来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工作有明显改善,预算与决算数字的吻合度越来越高,财政支出预决算偏离度随时间推移显著下降。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后,人大预算监督权得到了一定保障和加强,财政支出预决算偏离度出现了进一步的下降,基本维持在20%以内,2021年已经下降至10%以下。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高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2013—2020年,我国的财政透明度大幅持续上升,社会对财政活动的监督能力逐步提高,有利于政府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能力,但2021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部分财政数据公开推迟,导致2021年财政透明度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4.1.5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促进社会发展成果共享

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增长,均等化建设不断调节平衡。2008—2021年,义务教育生师比、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人均图书馆藏书量、道路覆盖率大都已经达到兜底的标准,各项指标建设水平也不断提升,表明我国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不断加强,卓有成效。 /FOQA71yTqFg0rDuczIC0QkIokDJO3n1K1op4WpdeDT0+7inW6Xh6M9/XCMVijP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