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力量来自自己的偶像

偶像的力量一直留存在宗庆后的内心深处,他会朝着自己想要的目标前进。忍受得了一时的寂寞,才能够享得了一世的快乐。只要有机遇摆在宗庆后的面前,他就会像腾空的飞鹰向着自己的目标飞去。

“自古英雄多磨难”,家境贫寒的宗庆后在念完初中之后就停止了学业,开始了在外打拼的生活。刚步入社会,宗庆后盲目找不到目标,从事过的工作包括学修汽车、卖爆米花、打各种零工,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坚持很长时间,可是这个过程历练了小宗庆后,让他很早地理解了世间百态。宗庆后18岁的时候,赶上马木农场招工,宗庆后看到这个工作没有家庭成分上的要求,还能够出去见见世面,于是果断报了名,离开了他生活了18年的老家。

当来到马木农场的时候,宗庆后看到这里的景象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这里虽然离上海不远,可是却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人烟稀少,环境恶劣,宗庆后开始很不适应。后来他想通了,痛苦的经历可以磨炼自己的心志,既来之则安之,何不在这里大干一场呢?踏实下心来的宗庆后事事争先,凡事都抢着干,尽管瘦小,干的事情却一点也不轻。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劳动,宗庆后健壮了不少,还成为了“上山下乡积极分子”,这里的书记很喜欢这个勤快的小伙,并考虑保送他上大学,不要把才能窝在这个小地方。

上大学一直是宗庆后的一个梦想,当初由于家庭原因而错失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对他来说有些遗憾。这回眼看就能够圆自己的梦想,心中充满了欢喜。可是这件事由于马木操场的停办而废止,由于农场的基础设施差,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拖油瓶,因此上级部门下达了停办农场的决定。农场的停办使得宗庆后无法圆他的大学梦,却给了他另一番的际遇。马木农场的成员都得到了妥善安置,被安排到了绍兴茶场。绍兴茶场的位置距离杭州虽然近了一些,可是依旧属于偏远的丘陵地区,一眼望不到尽头。这里的工作主要是种茶、割稻、烧窑,生活上和马木农场一样枯燥。

好在宗庆后那时候年少有激情,心事不重,在舟山的一段时间的工作使他忘记了错失大学的遗憾。既然来到了这里,就要融入这里的环境,让工作的热情将自己点燃,由于是刚到茶场,这里的工作程序还不熟练,不能完成烧砖的工作,他的工作是沿着崎岖不平的山道,把砖坯和砖块从窑场拉到堆砖的地方,一个来回虽然也就五里多路,但一天来来回回不知要拉上多少趟,自然就不轻松了。每天收工的时候,他都是汗流浃背、四肢酸软,恨不得立即躺到床上美美地大睡一觉,这样的生活虽然单调,可是对于自身的身心培育却是很有好处。

宗庆后尽管生活得清苦,可是在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激情,在工作中更是勤劳肯干,这种品质的形成和他的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宗庆后家庭并不是很富裕,可是出身知识分子的父母对于宗庆后的教育没有少,尤其是对于他精神道德观念的塑造,这也养成了宗庆后贫贱不能移的品格。宗庆后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了英雄崇拜的情结,对于古时的英雄豪杰非常仰慕。当得知自己的先祖是宋时抗金名将宗泽的时候,更是增添了无限豪情,希望可以和先祖一样,驰骋疆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小时候宗庆后的偶像是他的先祖名将宗泽,而在上山下乡的几年时间里,他读的最多的是《毛泽东选集》,受到毛泽东思想的影响颇深。可是说毛泽东思想对宗庆后的影响是一生伴随的,也是宗庆后日后创业过程中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导师。在他的眼里,毛泽东思想不仅仅是革命战争胜利的法宝,更是人生哲理的最好体现。

宗庆后正是在青春热情的年岁,这个阶段对于新思想的接受是异常强烈的,此时形成的思维模式会在人的一生中刻下烙印。而宗庆后这个时候碰上了毛泽东思想理论的浇灌,可以说对他以后的人生路是有莫大帮助的。毛泽东思想为他打开了一扇崭新的思想之门,透过这扇门宗庆后看到了人生的深刻。自从他捧上了《毛泽东选集》就放不下了,为了汲取当中的营养,宗庆后要求调度茶场的工作,好在有个机会,茶场让他担任了生产技术调度,自己支配的时间也就多了一些,读书的时间也相对充裕了。毛泽东成为了他心目中新的高度,“农村包围城市”“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等思想都深深地扎根在宗庆后的心里面。时间一年一年地流逝,宗庆后却浑然不觉,他以阅读《毛泽东选集》的方式沉浸在伟人的精神世界里,以一种敬仰的姿态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精神营养: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宗庆后读到:“不要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就去调查,等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办法了……”这些话看似平实,却充满了哲理的论述,简直令宗庆后佩服得五体投地。从那时候起,“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先调查研究”的理念便深深地刻进了宗庆后的意识之中,并且成为日后他在市场竞争中运筹帷幄的主要工作方法。当他在《反对自由主义》中读到“革命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的时候,对“一个团队中为什么必须要有高度集中的意志”便有了深刻的理解,一种极富主见的行事风格也由此逐渐形成。伟大领袖毛泽东,真真正正地成为宗庆后发自内心的崇拜偶像。

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下,宗庆后以伟人为榜样,也锻炼着自己的体力和心志。或许是心中的杂念甚少,宗庆后接触的东西更为纯粹,这个过程中宗庆后变得成熟了,减少了心中的浮躁,思维的模式更加宽广。其实宗庆后的学习对于具体内容的学习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为可贵的是他将这种理论与自身所处的环境相结合,培养出的隐忍性格和宽广胸怀,这也是成就伟业最需要的精神气质。

就这样,宗庆后在上山下乡的岁月中度过了14个春秋,昔日的青葱少年已成为成熟的中年男人,宗庆后把自己最美丽的岁月留在了山区的土地上。正是这段时间的沉淀酝酿了宗庆后体内巨大的力量和不甘平庸的精神。

“文革”之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大地,知青返乡,百废待兴。看着国家重新焕发了生机,宗庆后正在考虑着自己未来的出路,这时候大批的人拥到了县城之中,城市的压力非常大,各种情况变得紧张起来,居住、就业、供应都十分紧张,因此在杭州很难找到一个接收的单位,宗庆后暂时回不到杭州。现实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周围有一些青年在回城无望后在这里成家立室,也就没有了返城的念头,永远留在了这一片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家里面也在为宗庆后回城的事情忧心,宗庆后此时已经三十好几的人了,传统观念里早就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了。因此家人为了让宗庆后在当地早日成家,特地为宗庆后打造了一批家具,用于宗庆后的婚事。当家人将家具运到了宗庆后的面前,宗庆后都有些哭笑不得了,自己还没有这样的想法,家人就替自己瞎操心,真是白忙活。不过这番心思着实让宗庆后感动,家里经济条件本来就不好,还把家具亲自运送过来作为自己结婚的彩礼。自己就更要努力做出一番事业,为家里做出更大的贡献。虽然宗庆后已经三十好几的年纪了,可是结婚对他来说还是奢侈品,一般都说,成家立业,可是在宗庆后的眼里,只有立了业才能够成家,“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事业还没有确定方向,他是不会建立自己稳固的家庭的。

其实在绍兴茶场的这些年里,宗庆后并不是没有机会恋爱,曾经不止一个女孩子,对他流露出爱慕的表情,可宗庆后对待感情的态度是非常严肃的,他看什么都不是只看眼前,要看得长远,不能一时兴起耽误彼此的一生。既然不想永远留在这里,既然不可能跟她们成家落户,那就不能耽误了别人。只是为了排遣一时的寂寞而玩弄感情的事他是绝对不能干的,他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这是毛主席的谆谆教诲,这也是宗庆后的爱情婚姻观。

饱读了中外哲史和名著的宗庆后,在实践中磨炼了自己的心志,内心世界早已历练得不是一般的坚强。他从伟人毛泽东历尽千难万险的革命道路中悟出了忍耐的意义,汲取了坚持的动力,来作为指导自己人生的价值取向。他不相信自己会在这个山区里窝上一辈子,哪怕前途一片灰暗迷茫,他也要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也坚信总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金子总会有发光发亮的一天”。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宁愿忍受一时的寂寞,放弃暂时的欢颜,只为自己能够走得更远。

偶像的力量一直留存在宗庆后的内心深处,他会朝着自己想要的目标前进。忍受得了一时的寂寞,才能够享得了一世的快乐。只要有机遇摆在宗庆后的面前,他就会像腾空的飞鹰向着自己的目标飞去。 btJacERc/tTZogHh6TVQox/hvjIlljdq7ujeWeyhkLUuY2WUPuBhTqFYr3QAmJH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