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再犹疑,就是用这个名字

在面对生活泼给我们的冷水时,要更加坚强地面对,这样磨难就会变成财富和开启我们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宗庆后尽管看起来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可越是埋在心里不外露的东西越具有爆发杀伤力。聪明的人往往不是张扬恣肆的人,而是把力量埋于心中,等到遇见强敌奋力出手,一击即中。

宗庆后有主见是出了名的,有的时候甚至表现出一种独断专行。这一点有的时候会被人所诟病,是一种不民主的表现。可是宗庆后依旧我行我素,他的这种自信是对自身眼光的了解,也是企业能够高效率的体现。“娃哈哈”的名字就是在宗庆后的坚持下诞生的。

娃哈哈营养液的诞生是在1988年的下半年。当时宗庆后带领厂子将生产车间、生产设备都调试到位,营养液的生产即将开始。此刻却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摆在宗庆后的面前,就是这种即将投入生产的口服液还没有自己的产品名称和商标。对于企业的名称自己内部其实是可以解决的,可宗庆后没这么做,他的做法是进行报纸征集,将这个权力交给广大的市民。这不难看出宗庆后的高瞻远瞩,这样的策略在当时改革开放初期还是相当新颖的,广告征集不仅能够集思广益,还能够拉近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加深消费者印象,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广告宣传。

于是宗庆后联系到《杭州日报》,将口服液的名称征集大幅刊登。果然这一举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人积极踊跃地投来自己的应征作品。宗庆后看到后非常的兴奋,马上组建一个临时评审小组,对各个作品进行分析筛选。在激烈的讨论中,各组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也有不同的意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宗庆后先是看着大家激烈的讨论,并不发表决定性意见,可能是还没有令人满意的作品呈现在他的面前。尽管各种名字五花八门,也不乏文采飞扬的名字,可是宗庆后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

当一个工作人员报出了“娃哈哈”这一个参选名称的时候,宗庆后的眼神有些异样。大家听到这个名称时无不忍俊不禁,有的甚至开怀大笑起来。大家都说这个名字真土气、很幼稚,也没有把它放在可考虑的范围。可是这时候宗庆后却突然发话:“嗯,娃哈哈,这个名字好,哈哈!”人们眼中都产生了质疑与不解,不太明白宗总选择“娃哈哈”的目的,这在他们看来并不是很优秀的作品为什么能够入宗庆后的法眼。

最后宗庆后坚持用“娃哈哈”这三个字作为产品名称,尽管有人觉得不太合适,可宗庆后依然坚持这个选择。“娃哈哈”这几个字首先映入我们的脑海中可能会有些俗,文学性也不高,可宗庆后不这么认为,他对“娃哈哈”非常满意。他认为,“娃哈哈”中的每一个字都有韵母“ɑ”,这是一个人最初接触的字母,也是最容易接受的字音,容易深刻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娃哈哈”这一名称洋溢着一种喜庆,是中国对于追求美好的心理诉求;而且这种口服液的大部分受众群是儿童,“娃哈哈”对于儿童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娃哈哈》是每个孩子都会唱几句的脍炙人口的歌曲,这样会产生无形的亲和力,会拉近生产商和消费者的距离。综合上述的原因,宗庆后认为“娃哈哈”这一商标对于市场的契合度是很高的,对于企业和产品的发展是很有价值的。

于是,不久后“娃哈哈”被正式注册成为商标,这也标志着娃哈哈作为一个产品的正式诞生。为了谨防类似产品对商标的假冒,宗庆后又对“娃娃哈”“哈哈娃”“哈娃娃”等十几种类似商标进行了防御性注册,就这样娃哈哈营养口服液开始走向了市场。

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娃哈哈”名字的趣闻。据说在“娃哈哈”品牌成名多年以后,有位测字的先生为宗庆后道破了“娃哈哈”名字的玄机:女字旁,意为有女人的鼎力相助;双土字,是说根基扎实;四个口字则是说闲言碎语不断;三个字都是九笔,也就寓意了娃哈哈事业的长长久久。这番解释所谓算命预言不免有些牵强附会,可是若把它作为宗庆后事业成功的因素也未尝不可。宗庆后和“娃哈哈”一起走过了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屹立不倒,是业内值得称道的品牌,也有“娃哈哈”不小的功劳。

可以参考别人的意见,决定应该是自己的

宗庆后的成功之道不是仅仅限于他自我的世界中,并非独断专制、一意孤行。他的“专制”是建立在整个团队之上的,是一种民主集中的表现。他深知一个团队必须要有一个主心骨和精神领袖,这样的企业才能有生命力、团结一致向前冲,他便自觉地作为这样的领头羊来牵引着大家走向未来。

宗庆后的创业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和不少的创业人一样,宗庆后是白手起家,家业都是靠自己一手打下来的。从最开始的校办工厂到娃哈哈饮品霸主的发展历程,也是宗庆后个人奋斗的发展史。宗庆后从领导决策到基层营销,可以说是企业生命力的灵魂。我们从宗庆后个人身上能够学到的东西,就是一本成功做企业的书籍。

我们说过,宗庆后的少年时期正是中国新中国成立后阶级斗争的时期,经济相对落后,开放程度较低,因此宗庆后的思想中有不少传统的东西。宗庆后最崇拜的伟人就是毛主席了,他的《毛泽东选集》常常带在身边,并从中学会了很多的人生智慧。“农村包围城市”“避实就虚”等思想运用在商业运行之中也是宗庆后对毛泽东思想的活学活用。宗庆后对于企业近乎专制的管理可能受这方面的影响,不过宗庆后的这种带主见式管理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消极的影响,而是通过这种强有力的措施推行,提高了办事效率,宗庆后对于自己的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的客观评估上的。

宗庆后深知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活”的,实事求是才是真道理,所以他虽然推崇毛泽东,也能够不囿于他的思想。在当代的企业管理中都讲求自由民主、人性化治理那些西方管理制度,这些其实没有错,只是在某些方面还要加一些“中国特色”,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否则可能会有执行力差、效率不高的情况发生。宗庆后就是这样的一个有特色的决策领导者,他不会偏听偏信,只要自己认为可行的就坚决执行。他在公司不设副总,事无巨细地把事情都揽在自己的肩上;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他依旧用手写朱批,这表明了他严谨务实的态度。他对于企业的权力可谓是抓得非常硬,有人说他是搞专制不自由,他不管这些,依旧我行我素。这些年下来,娃哈哈企业在他的带领下完成了一个个的商业神话,成就了今天的饮品帝国。事实证明了宗庆后的专制机制下少了很多的行政上的程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因此,娃哈哈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宗庆后的“固执己见”,正是宗庆后的强有力领导使得娃哈哈在一次次历史抉择中选对了道路。

娃哈哈在开始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产品销量呈几何式的发展速度。在充分肯定了娃哈哈经济效益的同时,娃哈哈也因为发展过快导致了一些问题。其中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当时娃哈哈除了娃哈哈总部一个公司以外,还没有建立分部,这给娃哈哈的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地域限制。按照当时娃哈哈的生产能力,每年各种饮品的总产量已经达到了数十亿瓶,也就是说需要几万个火车车皮来运输。这批费用是非常巨大的,无疑大大增加了娃哈哈的成本,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对于娃哈哈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影响,实行“销地产”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合适的办法,“销地产”选择的第一个场地对于发展分公司非常重要,因此要格外的重视。

到了90年代中期,三峡水利工程的施行给娃哈哈进驻西部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1994年,宗庆后随着浙江省政府考察团对四川地区进行考察。就是在这次考察中,宗庆后对四川的涪陵地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里的优美风景、风土民情都深深吸引了宗庆后的目光。由于涪陵是宗庆后外祖母的故乡,他对这里有着十足的好感,并且萌生了在涪陵建立分厂的想法,使它成为“销地产”的供给之地,同样是娃哈哈进军西部的基地。

涪陵位于三峡库区,当地的国有企业对于外来企业持支持的态度,鼓励引进资金技术发展本地企业。其中涪陵市糖果厂、涪陵地区光罐头食品厂、涪陵市百花潞酒厂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不善,面临破产的境地,急需外来企业的救助来焕发青春,因此对于娃哈哈的介入,当地政府是非常支持的。涪陵与浙江是对口支援关系,这也就减少了娃哈哈进驻西部的压力。宗庆后考察完后,回到公司进行决议。娃哈哈的上层大多数不看好这个意见,认为涪陵的自然条件太差,交通不方便,国有企业的管理设备都很落后,职工队伍素质有待参考,等等,考察团经过多方面的论证也认为此举不利于娃哈哈长久的发展。所以在集体表决时,出现了21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结果摆在了宗庆后的面前,各项分析数据也是有条有理,理由算是十足了。可是宗庆后就是不买账,“一意孤行”向西部进军。这时候就看出了宗庆后的独断专制和高瞻远瞩了,他的力排众议为娃哈哈将来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石。

不久娃哈哈就和涪陵市签署了协议成立娃哈哈涪陵公司,这也是娃哈哈在外地设立的第一个子公司,对于娃哈哈集团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娃哈哈涪陵公司成立之初,双方各出资了4000万元,各控股50%,宗庆后为合资公司的董事长,这样涪陵市粮食局在一个水源的基础上成立了矿泉水厂。宗庆后不打没有把握的仗,越是困难重重越能激发出宗庆后的无限斗志,与兼并杭罐厂一样,宗庆后也是对自己下了严厉的军令状:四年内实现公司利润7560万元,若达不到这个目标,娃哈哈负责赔偿不足部分的70%;如果超额完成就把超额部分的70%奖励给娃哈哈公司。

宗庆后接过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厂子濒临倒闭,工人士气涣散,各种设备有待更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宗庆后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为厂子的新生奋斗。他知道这一次是自己的一意孤行,如果失败了,不光是娃哈哈企业的损失,也是自己身为带头人的威严的受损。不过宗庆后的团队没有让他失望,娃哈哈人奋起拼搏,搞基建、装设备,不怕苦不怕累,让原先一个濒临死亡的厂子焕发了新生。到了1995年,涪陵娃哈哈完成产值6649万元,实现利润800多万元,成为西南最有效益的企业之一。涪陵娃哈哈企业的成功,带动了娃哈哈集团西南地区的广阔市场,有了这个成功的典型,娃哈哈在西部多个地区建立分厂,使得娃哈哈“销地产”战略得以顺利地实施。

娃哈哈进军西部的战略是非常有效的,在涪陵娃哈哈分厂成功建成后,娃哈哈又在湖北的宜昌和红安、四川广元、甘肃天水等地建设了几家分厂,均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在对外办厂的过程中,娃哈哈坚持“双不”原则:不把投资地作为试验田;不把经营风险转嫁给投资地。这样的原则使得许多分公司成为当地的产业支柱,并且富裕了当地的百姓,同时对娃哈哈自身的壮大也有重大的意义。截止到2007年的10月底,娃哈哈已经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超过40多家的分公司,总价值超过了12亿美元,都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这些子公司和娃哈哈总部构成了统一的整体,辐射面达到了全国各地,为娃哈哈成为饮品业的巨头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宗庆后的成功之道不是仅仅限于他自我的世界中,并非独断专制、一意孤行。他的“专制”是建立在整个团队之上的,是一种民主集中的表现。他深知一个团队必须要有一个主心骨和精神领袖,这样的企业才能有生命力、团结一致向前冲,他便自觉地作为这样的领头羊来牵引着大家走向未来。所以宗庆后在决策上是相当果断的,甚至有的时候几乎专制。这样不仅在企业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还提高了行政效率。在娃哈哈的几十年风雨历程中,宗庆后始终是决策的第一把手,并把他的思想有效地传达给了全团队的成员,凝聚了企业的团结之心,成为了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的团队。 JyJeATWibQaLGTUq31xel3L5HLIxjFS0CHqsTUEjCox09ypFZ4LHLnmwuDsUbi1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