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忽视胃肠声音的人容易得病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听到自己的肚子“咕噜噜”地叫起来,大多数人并不在意这种响声,认为只是肚子饿了或是肚子中有一些水汽。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单单代表着胃肠换气,很多时候,它是胃肠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造成的。

我们通常所听到的肠鸣声,也很有可能预示着肠炎的发生。当肠内菌群失调时,各种细菌在肠内进行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使得胃肠中的内容物运动幅度过大,或超出常规的移动,因此就出现了肠鸣的现象。在水苏糖的激活下有益菌会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降低肠道内的PH值,阻止有害细菌的生长,并促进肠道的蠕动,加速致病菌及毒素的排出。

中医上讲的胃肠声音有几种:呕吐声、呃逆声、喛气声、肠鸣声。

先来说一下呕吐声,大家可能不会忽视这种声音,因为通常呕吐时身体比较难受,多是由于晕车、怀孕、精神紧张、受刺激气味影响、咽部受刺激等。不同状况的呕吐声音不同,就诊时医生会根据声音的不同来辨别寒热虚实。

呃逆声,这种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是由于饮食过快、饮酒刺激、吸入冷空气等造成,中医也可以根据呃逆声判断我们的身体素质。

喛气声,所谓喛气,就是胃气上冲到咽喉而发出的声音,正常情况下我们是不用担心喛气声的。但是若喛气声中还带有腐蚀气味,且腹胀腹痛,则说明胃肠出现了积食现象,应尽早就医。

若是喛气现象频频出现,而且声音很大,还会随着情绪的波动而加重或减轻,属于肝气犯胃。

若是喛气声很小,也没有不良气味,但是食欲不佳,多数情况下是脾胃气虚。

肠鸣声自然大家最为熟悉,有时候我们的肚子“咕咕”作响声可能会传到很远。其实肠鸣声不光是指我们“饿了”或是“水喝多了”。更多的情况下,它预示着我们的胃肠可能不适。

如果肠鸣声非常响亮,而且感到腹部冷痛,甚至有便溏的现象,很可能是寒湿犯脾;如果胃内有水声,是脾的云化功能失常致使水停留在胃中。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关注一下我们胃肠所发出的声音,不能总是认为所有的声音都是正常现象,这样很可能会给我们的身体埋下隐患,造成胃肠疾病的发生。

可以通过改善我们的饮食方式来减少一些预示身体疾病的胃肠声音,如: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喝水时忌暴饮、少吃生冷等。

通过我们对胃肠声音的重视和合理的饮食习惯,肯定能更好地改善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多听听自己的胃肠声音,多关注一下胃肠的状况,健康就会越来越近。

健康小贴士:保护好你的胃

1.吃饭要定时定量。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忙碌而忽视了饮食的习惯问题,不吃早餐、零食代替正餐的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你可知道这样的后果有多严重吗?我们人体的胃酸分泌是有规律的,它只会在一日三餐的时间高分泌,如果吃饭时间长期不合理,就会破坏这种规律,时间久了,就会造成胃病。还有经常“饥一顿、饱一顿”也会造成胃的运转失常。

2.饮食宜清淡。应当适当地减少过硬、过甜、过冷、辛辣等食物的摄入量,尽量少饮酒和浓茶。避免对胃肠的刺激太大,影响胃肠的消化等。

3.细嚼慢咽。吃东西时,要把食物尽可能地嚼碎,这样可以减轻胃的负担。而且,随着我们对食物的咀嚼次数的增加,分泌的唾液淀粉酶的量也在增加,它具有消化、杀菌的功能,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4.饮食中注意保持心情舒畅、精神集中。人的情绪也会影响胃酸的消化功能,当我们情绪处于低落状态时,会觉得食之无味。再有,吃饭时尽量不要看书、看电视、思考等,因为我们在做这些事时大量的血液会进入到大脑,从而导致胃肠供血不足,长此以往,会影响胃肠功能,甚至诱发胃病。

5.吃饭时忌吸烟。吸烟会使胃部血管收缩,使其供血量下降,还会抑制黏液的分泌,引起碱性胆汁回流入胃,使胃黏膜受到损害。

6.饮水要适时。切忌饭前、饭后大量饮水,因为这样做会冲淡胃液,使其消化性能及杀菌作用降低。

7.饮食要洁净。食物要充分加热后再吃,如果选择吃生冷食物,也要洗干净,避免外界微生物对胃黏膜的侵害。 s2B5TsVcl9L7jsfD1UiBwV4MatmltPkIxSNGVL1HFnCA/84+AvVOrW1QwklBhEi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