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肌梗死
——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心肌梗塞是指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而导致的部分心肌严重而持久性的缺血,从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表现为:剧烈而持久性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数量增多、红细胞沉降速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进行性心电图变化。会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征兆为:突然出现比以往剧烈或频繁的心绞痛,而且心绞痛的持续时间较长,诱因不明显,普通疗法效果较差,心绞痛发作的同时伴随着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症状,甚至出现心律失常、血压波动大等。肠胀气也比较常见,重症患者会发生呃逆。这些都是心肌梗塞的先兆。

心肌梗塞的主要症状:梗塞的大体症状与心绞痛相同,只是常发作在安静或睡眠时,疼痛的的程度比较大,范围比较广,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可能是数小时甚至数天。休息和含硝酸甘油并不能缓解这种现象。病人常表现得烦躁不安、恐惧、出汗,还会出现濒死感,有些病人的疼痛部位不典型,因此,常会出现误诊。

绝大多数的人一定会认为心肌梗塞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疾病,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类疾病正在趋向年轻化,心肌梗塞的诱因主要包括:

1.过劳。体力劳动过量、负重爬楼、过度的体育运动等,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心肌的需氧量突增。而且,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已经发生了硬化、狭窄,血管不能充分扩张,从而引起心肌短时缺血。缺血缺氧又会引起动脉痉挛,从而加重心肌缺氧的现象,严重时会造成心肌梗死。

2. 激动。有些心肌梗死是由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情绪的变化导致的。我国开展的老年人门球运动是根据老年人各方面特征设计的比较轻松的体育活动,但是如果比赛中过分在意输赢、心情处于紧张状态也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3.暴饮暴食。很多心肌梗死的病例中都发生在暴饮暴食之后,国内外相关资料表明,周末、节假日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比较高。在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之后,血脂的浓度会突然增高,导致血稠度增加,血小板的凝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会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

4.手术。手术中的麻醉可能会引起低血压,严重时会引起下神经内分泌失衡,免疫力下降,年轻人的心肌梗死或猝死多是由这种情况所致。

5.出血、休克。外伤或是手术引起的大出血、各种因素造成的休克,都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一方面是由于失血、低血压造成缺氧和冠状动脉灌注减少,另一方面还可能是体内代谢发生了变化所致。

6.冷刺激。突然出现的寒冷刺激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冬春两季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比较高的季节,在这两个季节,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

7.便秘。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因为便秘在老年人中是十分常见的,而它的危害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临床证明,由于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人并不少见,它也是再发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之一,所以,这个问题要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健康小贴士:心肌梗死患者应注意

1.要做好生活护理。休息能够降低新陈代谢作用,减少氧的消耗量,减轻心脏负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要卧床休息,饮食起居等都要有人协助。

2.要保持室内的安静、舒适、整洁,以免患者过度兴奋或激动。

3.患者要吃一些低脂、低糖、低胆固醇、低盐,高维生素、高纤维、高优质蛋白质的流体食物和半流体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还会出现濒死感。而且对医院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感。所以,要对这类患者进行积极的疏导工作,使他们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降低疾病的致死率。

5.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心功能不全时常伴随着胃肠功能紊乱,所以饮食上要更加注意,患者要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鸡蛋羹等。

6.注意在高发季节的饮食。深秋和冬季是心肌梗塞的高发季节,要注意防寒保暖,同时多吃一些温性和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食物,尤其是各种粥类,很适合这类患者食用。 oq6oWisbkcsSnDMJamYPKZXIVjW+xVqdBXMcHXnVjPK0AdQnjV38YeeIvfTx5Oy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