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们也越来越宠爱自己的孩子。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仅靠家长的帮助,不积极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会渐渐与社会“脱轨”,进而被社会淘汰。因此,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迫在眉睫。
小宁今年已经上五年级了,平时的锻炼机会比较少,性格胆怯,在很多事情上都采取躲避、退让的态度。一次,小宁哭着回家,对妈妈说自己想辞掉组长的职位,因为同时担任语数外三科组长,她担心会耽误学习,此外,语文小组的组长还要到办公室当着老师的面背课文,这让小宁感到害怕。
妈妈听完小宁的叙述后,对小宁说,第一个问题可分配给其他同学做,这样能够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第二个问题应当积极地面对,这能够锻炼你的心理素质,可以先在班里找同学检查背诵,之后再到办公室面对老师时就没有那么害怕了。
经过妈妈一番耐心的劝导,小宁的情绪稳定多了。几天之后,小宁对妈妈说,在老师面前背诵课文时,自己已经不再害怕了,因为在背诵课文时,小宁将老师看成是自己的同学。妈妈听后非常高兴,因为小宁终于知道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了。
孩子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长不能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就主动帮忙解决这些问题,而是要抓住机会,帮助孩子培养各方面能力,进而适应复杂的社会,让孩子成长为独立、自主、健康之人。
一、学会做“懒”父母
孩子的身心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就已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生理、心理条件,如果家长擅自剥夺孩子的锻炼机会,就会在无形之中扼杀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适时做“懒”父母。可能孩子第一次自己穿衣服时会把扣子扣的乱七八糟,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以后才能系得更整齐。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表现出很多让家长不满意的地方,甚至惹出些麻烦,家长可辅助孩子完成任务,但切忌包办。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能力
国外的很多家庭都会让孩子在假期外出打工,到了一定年龄后,会让孩子独立生活。这样的家庭教育能够让孩子经受实践锻炼,慢慢地具备独立意识、能力。但是中国的家长却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想让孩子拥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遇事要冷静思考,而非消极对待。如,孩子选择衣服的过程,与其他小朋友打架等问题,都应当让他自己去处理,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处理得并不理想,但他会在处理这些小事的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逐渐成熟起来。
三、设置疑难问题,帮助孩子独立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机会能够锻炼孩子独立的能力,比如,可以给孩子一部分钱,让他自己去买东西,自己算账,之后自己拎东西回家。这个过程能够帮助孩子锻炼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过程都只有孩子自己,爸爸妈妈不参与任何意见。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成为有能力的人,但不能光说不练,应当积极地给孩子提供机会,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通过这些锻炼,孩子才能更快地成长起来。
四、对孩子处理问题的做法予以肯定
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成人不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力可能与我们的观念不符,但我们应当对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勇气予以赞赏,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它。给孩子一个欣赏的眼神,给孩子一个鼓励的行动,都可以让孩子拥有无穷的力量,孩子会更加积极地去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
孩子就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未来,他们终有一天要独自面对生活,独自应对问题,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陪在他们身边为他解决问题,真正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面对问题的机会,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孩子才更有机会掌握一切。